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坛动态 > 名家访谈 >

名家访谈

苏童:用方言写作 可能会丧失读者

苏童(资料图片)

  昨日下午,南国书香节名人讲堂请来了著名作家苏童。活动场所改在文艺情调浓郁的方所书店。狭长的讲场里,拥挤地坐满了文艺青年。活动请来苏童的江苏老乡、香港当红青年作家葛亮,主持这场名为“文学中的南方”的讲座。苏童说,中国的文学中,并没有“南方文学”这一说,谈这个话题无意是想寻找南方、北方在写作上的一点点差异性而已,千万别以为他要说清楚什么叫南方文学,南方文学有哪些代表作家。

  用方言创作有价值,但会导致“书卖不出去”

  在阐述“文学中的南方”话题时,苏童并不急于从文学入手,相反选择历史的角度切入。“一般来说,北方带有一个政权的隐喻,相应的,南方意味着民 间、百姓,这是中国几百年历史所决定的习惯性思维,南北之间有一条看不清摸不着的界限,没有一个人说得清楚,却确实代表了某种事物、力量的对峙。”苏童 说,我们的历史本来就是黄河文明孕育出来的,所以以北方为尊是很有道理的。这一两百年来,南方文化一直在蠢蠢欲动,比如太平天国、辛亥革命,都是从南方开始。同时,南方文化是海洋文化,海洋文化是湿润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注定是开放的,所以从一开始就意味着可以吸收很多文明。

  在了解南方、北方文化的大概特性后,苏童谈到文学。“对于写作者来说,南方有很多方言。一个远离普通话的作者,要用普通话的思维、格局写作,是 要比北方作家‘辛苦’一些的。为什么南方作家的语言比较考究,是因为他们需要把方言转化成书面语。这种压力是无形的。但也正是这种压力,造就了南方一批重 要作家。现代一批文学大家都来自南方,比如鲁迅、胡适等。”

  至于可不可以用方言来创作,苏童笑着说,当然可以,但没有人愿意,因为“这样的书卖不出去,丧失读者。必须肯定,用方言创作,这种尝试是有价值的,但得做出牺牲。”

  中国没有清晰的南方文学概念

  南北方文化的特质是存在差异的,为何又说没有“南方文学”这一概念?苏童举了个美国的例子。在美国是有“南方文学”的概念的,它的代表人物就是 《喧哗与骚动》的作者福克纳。“福克纳写作的时代,美国的北方,已经是工业社会,而南方仍然是农业社会,南北差异很大。福克纳为代表的‘南方文学’写的南 方社会,具有清晰的辨识度,有南方落后社会鬼神文化、灵异文化,他的故事是典型的南方故事。”苏童说,但是反观中国,这条界线还很模糊,我们还不能清晰地 说出什么是南方文学,更无法说出有哪些作家代表了南方文学,我们拿出来讨论这个话题,仅仅是为了尝试弄清楚南北写作的一点点差异,而已。

  “文化也是发展的。包括一般人认为北方文化代表政权、大一统,南方文化代表民间、百姓,这都不能说谁代表正统。”苏童说,尽管南北有差异,但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说南方文化反哺中原,也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说中原文化会侵蚀南方。

  不要强求“文学走出去”

  昨日的活动中,互动的时间很长。众多文学爱好者问的问题很广泛,有关于写作的经验、“中国文学走出去”等等。

  有写作者问苏童,遭遇退稿时该如何调整心态。对此,苏童回答道:“我年轻的时候是有名的退稿大王。但我很怀念青年时代的写作,那时的写作就是血 气方刚的。如果你有写作的习惯,你会比人家多出一种生活,一种内心生活。所以写作能发表是幸运,但不能发表也没有什么,肯定不是浪费。”

  还有读者问,在伦敦一些欧美城市,很少看到中国作家的作品,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去?苏童说,很少看到中国作家的作品,大体上是一个事实,但也还是有的,“只不过是在书架的最底层,灰尘很厚。其实中国作家也有在欧美畅销的例子,比如余华的《兄弟》和前些年卫慧的《上海宝贝》。但欧美读者读中国小说,都是当休闲读物来读的。”至于中国文学走出去,苏童说,国人有一个错误的观点,认为自己的经济很强大,文化就一定强大,这是两回事。还有,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根基本身就不一样,何必要强求走出去,“走得出去就走,走不出去,待在家里,也挺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