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别急着训练孩子文学创作
郑迅 摄
书香有约
久未在羊城露面的著名作家贾平凹18日出现在“2012南国书香节”活动现场,与读者分享《写作中的“笨”功夫》。虽然他一口的陕西方言让羊城读者听得有点费力,但丰富的内容、诚挚的态度和生动的比喻还是让满场听众十分受用。
谈创作
必须下到基层才能掌握细节
贾平凹表示,自己手头最新一部长篇小说已快完工,内容是关于普通乡镇干部的生活与工作。他十分钟情于这种联系着最基层生活的题材,写这本小说的 缘起,是一位当乡干部的朋友发给贾平凹的短信。“我的小说里引用了很多这位朋友的语言,绝对有闪光点。”为了写这部作品,他到甘肃定西地区、陕南与湖北交 界等地的很多乡镇去走访,了解细节。
贾平凹说:“你不到下面去,好多细节都掌握不到,也不可能真正了解中国。如果只是看材料、翻书本,那写出来的作品效果也就会大不一样。就好像家里老人去世之后,女儿的哭声和儿媳妇的哭声,那感人程度绝对一听就知道不同。”场内的听众全都笑了。
谈到对细节真实的把握和处理,贾平凹认为,文学其实就是如何把虚构变为现实的过程,而细节在其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如果缺乏细节,即使是生活中发生的真事儿,听着也像假的;但如果细节丰富准确,即使是作家自己编的故事,看着也有真情实感。”
从上大学时开始写作,到今年满60周岁,贾平凹的创作精力之旺盛令人称道。有人问他,要如何保持这种充沛的创作热情?贾平凹回答,要跟现实生活保持一种联系,一种现场的联系,才会有写不完的东西。
谈教育
不赞成家长从小训练孩子写作
在现场,记者希望贾平凹给有志于从事写作的人士一些建议。也许是看到场内有许多家长带着孩子来听,贾平凹说:“我不主张家长从孩子小时候就不停 地鼓励他写作,以后要成为大作家等等,不一定很早就让孩子写,因为他们还没有自己的生活体验。”他认为,小时候进行写作训练,家长要出很多力,孩子会依赖。倒不如让孩子多读书,增加知识,然后着重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具体描述的能力。这样等到以后有了生活经历,自然会有写不完的东西。
谈做人
是孝子但不是好丈夫好父亲
有读者关心,贾平凹在生活中是个怎样的人?他笑着评价自己,在父母面前算是个孝子,因为有好的东西都会想着给老人家送去。但是对于老婆孩子来说,“既不是个好丈夫,也不是好父亲”。
贾平凹坦白地说:“我在家里一点家务都不干,连自己换衣服也要老婆提醒。对于孩子来说,我每天早上8点多就出门到写作的地方去了,经常写到晚上12点多才回来,孩子病了、或者要开家长会,我也基本没去过。一个作家,创作时间顾到了,生活中很多事情就顾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