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群岛杂志 > 海洋文学 >

海洋文学

海峡彼岸(散文二章)

台北看海
 
《到台北去看海》是一首昨日的流行歌曲,以淡淡忧伤怀念台北多雨的冬季。那时,台北多雨,城市也不大,从西门町到圆山饭店,一眼就可以望见。现在,台北雨水少了,一连几个月不下雨。我到台北,还在实行每周停水两天的应急措施,游泳池、洗车行暂停供水。
更要命的是台北市区扩大了,人口空前膨胀。老市区适应不了形势,只得向郊县发展,已快和基隆港连在一起。现在台北人口已有800万左右,占整个台湾岛1/3。这种畸形发展,带来不少现代“城市病”的麻烦。
就以“双休日”来说吧,上何处去休闲?台湾就那么几个著名风景区:阿里山、日月潭、泰鲁阁、垦丁、野柳、乌来……其它全是层层叠叠的山、曲曲弯弯的海岸。因此,一到节假日,高速公路、环岛公路上,车如过江之鲫首尾相街,堵车是家常便饭,一堵几个小时。
最苦的是台北普通老百姓,节假日无处可去旅游。有车的去阿里山、日月潭尚且要5、6小时,去垦丁则要7、8个钟点;无车的只好干瞪眼。到台北附近玩玩吧,最近的风景区就是阳明山。但是阳明山就那么一些楼堂馆所掩映在绿荫之中,老去也觉单调。
旅游业者看准时机,推出一项新招:“到出海口看海去”。出海口在哪里?淡水河口。当年荷兰人入侵台湾,就沿太平洋从淡水河进来。台北人要看海,淡水河是最佳之地。于是游淡水河美其名曰:“蓝色公路之旅”,一时游客闻风响应。
我们一行十几人也赶去了一回热闹。从台北去淡水,路不算远,约一小时车程。可那天车挤人多,开开停停行驶了两个多小时。目的地叫“人渔码头”,是一个很大的广场,可光是停车找个泊位,足足花了半个小时。
码头和栈桥上搭起一排排长凳,让游客坐在木凳上吹吹海风、看看出海口、眺望台湾海峡,发几许思古之幽情,这就是“看海”的全部内容。嗨!居然这儿还挤得座无虚席,不少人顶着骄阳一直坐到夕阳西下,还恋恋不肯回到又挤又热的台北去。
到了傍晚,小小的淡水镇简直成了闹市,街上车挤车、人挤人,真可谓水泄不通,绝不亚于上海外滩的南京路。你想吃饭,家家餐馆竖着几批人墙,小吃摊前也排着长队。街道再无见缝插针的车位,停到地下车库要耐心等号,要回台北你非得作好堵车准备……这下,我总算领略到人流、车流、商流远胜过海峡潮流,我真正看到了一个陆上的“海”。
 
高雄古迹
 
高雄,在台湾岛上名气很大,是仅次于台北市的第二大城市,也是东南亚第三大现代化海港。高雄自古称为“打狗”,我却是到高雄后第一次听到。正是这土里土气的名字,更能说明高雄的由来和台湾几百年的历史沧桑。
早在十七世纪,高雄港边的山上,有当地住民“打狗社”古祉。此山叫打狗山,人们也俗称这片港湾为“打狗”。如基隆形状像鸡笼,也就称之为“鸡笼”。打狗、鸡笼,一南一北,在台湾岛上相映成趣。
荷兰海盗入侵台湾岛以后,仍按“打狗”的音译里为tankoya。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清廷把台湾岛割让给日本。1923年,日本裕仁太子(就是后来发动侵华战争直至投降的裕仁天皇)夜宿打狗山宾馆,4月29日是他生日。日本人觉得打狗山太不文雅,有损太子和日本人声誉,就把此山改称为寿山。但当地老百姓仍照称常为打狗山,或者由谑音称为打鼓山。
鼓山的取名有它一定道理,因为一水相隔的对面,有一条长约11.5公里的沙洲,形状像一根旗杆。而旗杆顶端有一座小山像一面旗帜,叫旗山。这样就“旗鼓相当”,有旗山,也有鼓山,隔水相对。所以,高雄称打狗,也可称旗后。
就在这旗山、鼓山之间的港湾内侧有个大泻湖,因风平浪静,可躲避风涛,停泊大量船舶,当地人俗称为“内海仔”,从而使高雄自古就成为避风良港。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人收回台湾以后,高雄的海运业更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为了寻幽访古,我们这些来自大陆的作家,登上了高雄市旗后山顶。这里是俯瞰高雄港船只进出的好所在,对面寿山蓊郁的森林,万顷碧波的大海,以及汽笛长鸣、进进出出的巨轮,交织出海港城市特有的气氛。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被迫签订“天津条约”,把沿海的五个海港、城市租借给外国人。五口通商后三年,又增加以台湾的鸡笼、打狗、安平、沪尾等四个港口。打狗港船只出入增多,原有的导航设备就显得捉襟见肘,海难频频发生。于是就在1883年(光绪9年),聘请英国技师兴建了一座灯塔。日本占领时期,为了大量掠夺宝岛财富,又在原址重修了此灯塔。现在该灯塔有十一公尺高,全身涂白色,顶上为黑色,仍继续为来往船只导航。
沿着灯塔后的小路上山,在珊瑚礁岩陡峭的山上,矗立着另一座古炮台。旁边是悬崖峭壁,大海就一路探就下去,切入海中的防波堤。这又是一道亮丽的历史风景线。
这座炮台建造于1875年,建筑独具中国民族风格。入口的墙上有砖砌的双喜字,炮台门楣上镌刻着“威镇天南”四个大字。想当年,在甲午战争之后,刘永福的黑旗军在这儿驻守,炮台发挥出强大的威力,顽强地抵抗日本入侵者,真是威镇天南啊!今天,炮台无语,山壁挺立着构树和血桐,间或有剑麻、珊瑚藤这里一丛、那里一撮,重现当年箭簇般的战斗风姿。珊瑚藤粉红色碎花,把这思古幽情之地染上一层浪漫。无怪这儿的游客永远络绎不绝,都是来旗后山上顶礼膜拜这历经沦桑的灯塔、炮台。
大海作证!为高雄的历史古迹,表明了中华民族几百年悲壮的奋斗历史。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神对不可分割的领土,没有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奋斗,宝岛哪有今天?这灯塔、这炮駣,像两颗硕大的古铜印,盖在中国版图和历史的档案上,铁证如山,谁能翻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