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群岛杂志 > 海洋文学 >

海洋文学

风从海上来

                                         风从海上来
 
                                                                                          李超
                                  
 “趟出这片枯寂就趟过生长,遇见风起水浪就遇过虚妄,忍住顷刻回望就忍过恓惶,一如年少模样。”
                                                                              ——民谣歌手陈鸿宇《途中》
 
1
生活不易,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柴米油盐。物质的温饱层面甚至是小康对于很多人来说也不是个什么大的问题,前提是不要成为各种各样的“奴”,房奴、车奴、孩奴等等等等,但说来容易,抛开这些却犹如粘在纸上的胶水,对于久居都市的人们来说更是如此。
幸福而又从容惬意的日子数都数得过来。
这其中,上班族的生活几乎可以用“疲于奔命”来形容。每天挤地铁成为家常便饭。饼干进去,面粉出来,说的就是上班族的日常。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上海这个大都市,光怪陆离,魔都的高楼大厦,自成一派,引诱人们前赴后继,硬是把无趣的生活给活出个样子出来,这是上海的魅力。虽然,身处江南,草长莺飞的时节,其实仔细观察周遭的生活,你会发现,江南这块土地上最常见的树木樟树掉叶子与长新叶几乎同时进行,不像北方两者间距的时间都是几个月甚至是半年,比如槐树,比如银杏,江南这种树木的快节奏生长倒是挺像都市中的人们那种几乎没有喘息的工作模式,所以,人们生活在其中,时间久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超强度生活,再彪悍的人生也已经麻木了。
麻木到神经,不仁倒不至于,即使人心不古,也至少有内心的一点梦想和纯真所在。忙碌是肯定的,像鸵鸟埋在沙土中,奋力拼搏,打拼,再打拼,直到最后一滴汗水掉落。会罢休吗?或许,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但若是有哪怕一点无聊甚至是厌烦的情绪涌上心头,出走便是必然做出的一个行为,好听一点的叫法是旅游或者旅行,说的不好听的话,是反抗,是对紧张压抑的工作还有庸常生活的反抗,是决裂,是诀别,但这种决裂、诀别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决裂、诀别,毕竟,洒脱得不管不顾,极少有人可以做到,还是要在生活的既定轨道上奔忙,一站一站,该在哪一站下就要从哪一站下,坐过站或者坐不到站都不可以,但出走一次或者不定时的出走,又有何妨?每次的出走,就当作精神意义上的决裂还有诀别吧,用旅行的名义,出走,从汹涌的惯常漩涡中跳出,无论对面是什么样的漩涡。这种跳进跳出的过程,就是一次喘息的机会,也许,生命给予人的回旋就来源于此,余地就这样产生了,直到重新做一个可爱的人。
 
2
植觉先生潘锐曾说,人活一世,草木一秋,一辈子不长,要把时间浪费在喜爱的事物上。山居生活体验者祥子,一个人,住在苍茫而幽深的终南山里,做大自然的孩子,把日子过成了诗。“对自己心动的事物坐视不管,那才是人生的大遗憾”,面对世外桃源一般的终南山,她的这番话显得更加掷地有声。
而对于生活在上海的我们来说,离开熟悉的生活,到一个迥异的环境中,怕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上海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海,东海的海水,大多数时间都是浑黄的,和我们的皮肤颜色类似,和我们紧张忙碌的生活状态类似。浑水才能摸鱼,我们在生活的浑水中却并不幸运,摸不到什么鱼,却品尝出了太多的酸甜苦辣,产生了太多的负面情绪,压抑、紧张、亚健康,乃至过劳死,生活不是一份耕耘就有一分收获,得与失之间,永远不会计算得清楚。当这种要命的情绪上来时,我们可能会想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生活,于是,我们无数次的出走,可是真正的椰子飘香、椰林阵阵的海岛风情又离我们太远,所幸,我们还有近在咫尺的舟山群岛风光。普陀山、嵊泗、东极岛、枸杞岛、花鸟岛等等,这些地方很快就被都市中的人们占领,到处是喧嚣不止的熙熙攘攘的人群,商业化的浪潮像台风一样席卷过去,寸草不生,从一种漩涡,到另一种漩涡,幸福时光又重新回到挤牙膏的模式,直到无奈还有麻木慢慢涨潮,漫过人们的双脚,覆盖一个又一个的沙滩,车流滚滚,再造一个又一个mini的魔都。
现代人追求秘境,追求一个人的宽广境界,过得越不快乐,越不幸福,这种秘境的意义和价值就会越大。Randy Morgenson是美国巨杉和国家峡谷国家公园的传奇巡山员,他在自己的日志中这样写道:“给自己一次机会,什么都不要做,别在一定时间抵达某个地方,别朝着某一个特定的方向。在这里,你可以随心所欲。这是你的机会,可以迷路、掉进溪里或发现一个美丽的地方。”他热爱山野,对现代生活的模式一直持批判态度,他的秘境便是存在无限可能的峡谷、荒原、湖水还有大自然千奇百怪的生物。但这个世界,哪有那么多的秘境,生活的构成要素都是一样的,本质没有什么不同,你眼中的天堂,在别人眼里,可能就是稀松平常。所以,不必放大出走的意义,内心的认同,心境的改变,幸福感的滋生,哪怕只有一点点,这个地方就是你的天堂。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归属于岱山的衢山岛,便是还养在深闺中的秘境,用海上桃花源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
 
3
也许某一天,尚在默默无闻状态的衢山岛也可以和周边的兄弟岛屿们一样成为网红,而且这种过程可能会变得很快,但至少和已经成为网红的景点相比,还需要一段时间来发酵,来酝酿,来华丽转身,决定这个过程的要诀便在于人们内心的觉醒程度如何。
衢山岛对于在魔都生活了十几年的新上海人的自己来说,明显没有舟山群岛的那些网红兄弟岛屿们听起来响亮。当很多人的脚步快把网红景点的门槛磨平的时候,衢山岛的日子还是风平浪静,海边真的只是渔民的海边,海边的小山村沐浴在春日的阳光下,总是有炊烟升起,有勤奋在山上、在海边劳作的人们,这里的景色和网红景点相比也是一点都不缺的,有着一样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许,你会说这和其他地方差不多啊,没有什么秘境,没有什么稀罕的,只不过还没开发,商业味没有那么明显而已,衢山岛的海鲜和其他地方的海鲜没有什么区别,衢山岛的生活对于当地人来说,也是一样的要为柴米油盐而奔忙。
是的,当桃花源不再是隐藏模式的时候,走到台上,再好的风景也不过如此。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稀缺的,这个时代的桃花源更是稀缺,上天入地,没有我们现代人到不了的地方,没有我们实现不了的,但问题是,我们自身却怎么一直在出问题,秘境越来越少,苦闷的心境越加普遍,我们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生活景象,但谁又能真正一直笑傲下去呢,苦恼总是像每天的潮汐,潮来潮张,怎么也不肯停下来,这又到底是为什么呢?
在衢山岛的无人小山上看着风车自顾自旋转,不远处的大海碧波荡漾,海边的浅水湾永远都在守护这一方水土,渔船是渔民的命,他们的生活却和这样的风景无关,而和海水的本质有关,我们索取海边的意义,而他们,却是拿海水来实现生命的重峦叠嶂。
小镇上的巴士载我们到海边,路上的景色是谈不上有多好看迷人的,只是蜿蜒起伏的小山坡让人想起东北平原上还有杭州郊外的丘陵地带,风貌有点类似,我们当然也没有太多的遐想和感叹,就这么飞快的开过去,翻山越岭,很快就来到寂静无人的沙滩,很快也就听到有规律的海浪声,当然,这些依然是我们平时都市生活中难能看到的,这里都有,只是有的如此平常,让我们来不及陶醉,就替换了我们原来的一切。
这里的夜色来得早,星星准时出现,没有雾霾障眼,看的一清二楚,大海这时安静了下来,能听到彼此的心跳声,海边的小村庄晚上寂静得很,于是,睡得很香,海浪声有节奏的传到耳中,很快便陷入沉沉的梦乡,进入到桃花源的深处。
 
4
这里,没有什么必须要做的事情,你旁观着别人的平常生活,想要攫取任何额外的意义,也很难。一瞬间,你的脑中会闪现出《海边的曼彻斯特》(Manchester by the Sea)开头出现的那些场景,虽然,冬天的这里可能会很冷,就和电影里的一样,要不这里的小山村也不会叫“冷峙村”,但影片中的寂冷氛围倒是和这里非常相像。
我们在都市中总是会越来越累,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向往自然的生活。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在他那闻名于世不知道影响了多少人的《瓦尔登湖》作品中这样写道:“我步入山林,希望活得有意义,活得深刻,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当生命终结时,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而在这里,在衢山岛上,在一望无际的东海的边上,看着水墨画般的海景,爬一爬小山坡,在沙滩上来一个小小的散步,或者骑部单车,绕着海边公路一圈圈游走,或者什么事都不做,对着海边发呆,发呆当然在很多地方都可以实现,这里的发呆也许没有什么不同,但在小岛上,场景的变化,抛开世俗的羁绊,发呆,也意味着放空自己,放大自己的内心,用海风吹荡身体的每个角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许说的不只是眼前,还有内心。
曾经有机会出差到吉林珲春的海边,在防川,就是一眼望三国(中国、朝鲜、俄罗斯)的地方,其实还不到海边,远远望过去,一条线一样的蓝色,纯蓝纯蓝的,那是日本海,但就是你无法走到海边,因为那里不是祖国的领土。那里曾经是我们的领土,曾经是我们可以欢笑的海边,可以漫步,可以实现生活需求的一切,但现在,这一切都是海市蜃楼。回到眼前,在城市,在自己呆腻了的地方,知道,有一个地方可以去,那也是一抹的蓝色,驶过东海大桥,在轮船上航行过脚下的浑浊海水,就可以见到那一抹蓝色,那是多么亲切的蓝啊,那是祖国的一部分,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可以真真切切感受得到的,我想,这是海岛给我们的馈赠吧,当拥有的时候要懂得珍惜。
站在甲板上,身后是蜿蜒的东海大桥,四周是大海,前方是这次旅行的终点——衢山岛。一个多小时的航行,可以与碧海蓝天来一个亲密接触,徜徉在自由的怀抱,做自己的主宰者,我们没有理由不给自己一个拥抱内心的机会,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让内心的幸福树越长越大,越长越高。
衢山岛,也许就住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