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石语
海边石语
莫景春
从岱山归来,特地往普陀山看看石头——海边会说话的石头。
听了人太多的话,真真假假,有时如坠云雾中,不知所向,于是想听听石头的声音,尽管石语无声,却醍醐灌顶,悄悄地浸透整个灵魂。
一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心”,这是世界上最稳固的“心”——一块平整硕大的“心”字石。有海风轻轻拂过,一颗心浮想联翩。
宽阔的石头,圆浑平滑,深灰色的石质,显得非常的质朴,衬出用鲜红大字写的“心”字,那样引人注目,大凡有一眼便入心的感觉。有人说铭记在心,最为长久;有人说镌刻石头,最耐时日。“心”字石是心与石的结合,应该是保存记忆最恒久的方式。
平坦的石面,游人如织。一块大石你想象能容下多少人?几十人便挤挤挨挨,难以立足。然而心字石却装得下一百人,一块带“心”的巨石,若不是心怀博大,怎能有如此大的雅量?容天下最难容的人和事,容下纷纷扰扰的俗人?
这是佛教圣地普陀山。佛光照耀着一切,一草一木一石一砾,无不闪耀着佛的光环。每一棵草木都那么安详,静静地成长,装点这世人仰望的佛岛。这块巨石自然理解佛主的用心,用平稳的身子,托起那些疲惫不堪的众多身躯。
“心”字大大方方地展开着,似乎要装下一切能装下的东西。就是那中心一点,也可以容下八九人同坐,。心中一点,那可是最核心的部分。游人们纷纷挤到心灵的中间部分,感受佛祖心灵最柔软的部分,感受佛祖的心跳,接受佛祖最真挚的拥抱。
每个来到普陀山的人都不会忘记到这“心”字石来坐坐。他们静静地打坐,任身边的人来人往,眼前蜂蝶乱舞,心无杂念,冥冥之中聆听佛祖的声音。佛在天上,佛在心中。佛就藏在一块冰冷的石头中。石头里蕴藏着多少发人深思的偈语佛经。纯洁如莲的心才能郎朗熟练地诵读,读出佛祖春风化雨般的淳淳教诲。
静静地打坐,有人枯如木桩,一动不动,也许此时的灵魂已随佛祖远去,留下一副空空的皮囊,猛然间双眼睁开缓缓起身,带着满心的佛悟,心满意足的离开了;临走时还忘不了叫人们拍下一张打坐的留影,见证佛心对自己的洗礼。
有人匍伏于石头上,耳朵紧贴石面。他们是在倾听观世音菩萨讲说“心经”。那抑扬顿挫宽厚圆润的声音在石头里回荡,袅袅如乐,千百年来,未曾散去。每个用心于佛的人,都能从石头里的声音感悟到能启迪自己灵魂的佛语。
游人们双手不停虔诚地抚摸着。那硕大的“心”字,脚步慢慢移动,手一直紧贴“心”字,绕了整整一圈。双手搓得通红,甚至浑身是汗,都会惬意知足,满心欢喜。
这奇妙的“心”字,让人心生敬畏。它的来历,也让人们感到神秘莫测:无论是本地长者,还是专家学者,竟无人考究出这如此刚劲有力的心字是出身何人之手。也许要探出个作者都是多余的。佛心无边,是哪位神奇的文人墨客留下的墨宝?也可能是佛祖从天国泼洒下来的,要不然怎么会写得那么大,那么深?佛祖之所以把“心”字落在这里,无非是要告诉人们做事做人都要用心切不可大意马虎。
“心”字石的不远处有一片藏蔽的草莽荊芥。草丛里有一圆柱状的石头,形如蛇头,嘴角和眼睛轮廓分明,隐没其中,脖子微微伸出,似乎有所词候,也许是等待可口的食物。前面不远处,又有一小石,形状极像随时蹦跳的小青蛙,仰着头像是要跳入蛇口。然而,那蛇,只是静静的望,望了数千年,却还是没有把青蛙吞入口中。也许蛇看到“心”字石上那又大又红的“心”字,忽然想起佛祖的告诫:凡事都要用心,能够经受住诱惑,保住心中的底线。
二
一块石头能在另一块石头上打坐,这是我在普陀山看到另一绝妙景象。
信佛之人打坐诵经,净化心灵,超度灵魂,排除杂念,数小时一动不动,心如死水,稳如泰山,长年累月,才能修成正果,才能超凡脱俗,境界过人。
也许是普陀山信佛打坐之风浓重,连石头也都被感化了。你看,那盘陀石也学着人的样子,上面的一块轻轻打坐在另一块上面,称为“盘”,下面一块称为“陀”。石头的打坐只是没有宏亮的声音,把那可心的佛经诵读起来,但由于心静神宁,打坐千年的石头依然巍不动,静静地守着这里的一草一木,默诵着千年的佛经。
这石头打坐的功夫,可是很了不得呀!两块巨大的石头叠垒在一起,高高耸立,摇摇欲坠,仿佛一旦有个风吹草动,那垒在上面的石块便轰隆滚下,粉压一切,那是多么的触目惊心呀!这可是波涛汹涌的海边,台风狂吹,海浪猛冲,就是坚硬的铜墙铁壁,都难以支撑。这叠垒打坐的石头竟然稳如泰山,在大风大浪中毅然屹立,不知多少岁月。若是没有佛主保佑,若没有一心向佛,专心致志,修炼身心,哪有现在这般坚固之心?
有人说这两块垒在一起的石头并没有紧密相连。每逢大年初一的零时上石就会漂浮起来,用一根细细的线,便可以横到而过,真有如此神奇奥妙。其实,在这处处充满神奇的佛道,一切事物皆有灵性,这一点就不足为奇了。没有神奇的色彩,就不会自古以来便有海内外众多信徒游客不远万里来朝拜和游览,收获他们对佛祖一片敬畏和感激之心。
别看这小小狭窄的磐陀石,却可容纳30多人在上面嬉戏游玩。人们可以打坐诵经或者站立观赏,绝没有拥挤之感,更没有摇摇晃晃地跌落之感。石面稳如平地,坚实如山,奇妙之极,让人感慨不已。人们情不自禁自然的力量如此的伟大,不是人类可以想象得到。此时游人的心里蹦出来的词语只有“鬼斧神工,自然造化”等。
磐陀石陡峭难登,便有好事者凿上台阶,便于后人。圆滑的石面,阶梯层层。人们拾阶而上,便可上到石顶,环眺四周山海。滚滚海浪,郁郁葱葱的树木,全入怀中。目光放远,胸中自然豁开,心中郁闷之块垒石,自然消解,舒畅无比。
听说这是观音大士的说法处。传授高雅的佛经,自然选择特别之处。如此高阔之处,海风吹送,海浪轻伴。说法之声穿越海面,传遍海内外。这不仅是坐在磐陀石的佛徒听得到,在远方的千千万万的佛徒也能听得到。能坐到如此高险之处听说法,内心不平静,信念不坚固,又如何做得到?
“磐陀石”三个大字刚劲有力,势如飞天,极富佛教飘逸自由之神采;但细细看时,却有浅薄之人在暗暗嘲笑。原来是那“石”字上多了一点,便是错别字,破了佛教严谨务实的清规。其实任何事物都不会是空穴来风的。相传明朝万历年间,抗倭将军侯继高在题写“磐陀石”三个字时,正是台风肆虐,木石乱飞。这两块大石也左右摇动摇摇欲坠,令众人惊恐不已。勇武的将军大笔一挥,在“石”字加了一点。磐陀石竟然停止摇动,安安稳稳。众人为之惊讶。佛是有眼的:倭寇入侵将军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使生灵免于涂炭,如此高尚的精神就是佛心之最高心界。将军的这一点实际上就是佛心一点,让两块好像是互相悬空疑是天外飞来,似神手搁置的巨石稳稳当当屹立在风雨之中。此后便有诸多文人墨客目睹眼前壮观,耳听传说感人,豪情万丈地题下“金刚宝石”,“灵通”“天下第一石”“大士说法处”等题刻。古朴的石头都在飘着芬芳的墨香。
如此奇伟的石头,便是一种胆识的象征。敢于攀险而上,安然静观山海,岂是胆小之鼠辈做得到?狩猎海风山涛轰鸣,权当一曲壮丽的交响乐,才是豪爽只人。于是便有很多游客想沾豪气之光,尤其是那些柔弱的女子,纷纷拿出自带金属钱板,不停在石板上磨光,将过人的胆识磨进去,然后小心翼翼包好,带回家挂在儿孙身上,用来壮胆祛灾。这金属钱板类似于很多地方小孩都佩戴的一些小香包,有祛灾保健康之用意。在危机四伏的今天,我们中华民族儿孙们应该多多磨光,个个都才高胆大,一扬我们民族之豪情,使那些长期歧视华人的人来起尾巴,摇尾乏怜。
佛有开光之说。想象那金光闪闪的光环簇拥,着是多么富丽堂皇,令人敬仰。夕阳西照,近看磐陀石,像是两块大黄金,黄灿灿的,散发着无数道金光,那样的神圣。此时庙堂里传来了,佛乐《大悲咒》。那清雅婉丽的声音,在幽静的树林间,缓缓荡漾开来,像一条清澈的小溪,慢慢地洗涤着灵魂。一颗放浪的心慢慢收紧,升腾起朝圣般的情怀,不由得双腿合盘,伸出双臂,双掌合拢,停住呼吸,嘴唇微翕。镶着道道金光聚拢于手心,照亮自己的内心。若是不过瘾?登上石顶,让曦光洒满全身;纵目远眺,看被夕阳染黄的金海金浪,还有熠熠生辉的金山。人仿佛进入了佛的金光世界。
三
慈悲为怀,回头是岸,佛教偈语都是如此告诫欲望满满的人类。人们应该与穿梭于自然之中营营谋生,极少危害他人的小动物无关,尤其是只是以水藻为生的龟类。它们无欲无望,自然达到佛教的心界,但在普陀山这块佛教圣地,那丝丝入耳的说法声,倒到让谈于欲望的龟们也入了迷。
不信吗?你看那“二龟听法石”。磐陀石西边的岩崖上,一只石龟伏踞崖项,回首顾盼,似乎在等待有所。细细观察才发现,后来龟者,正想紧紧跟上,昂首挺颈,筋膜暴跳,大有拼命追赶之一。这两只憨厚可爱的乌龟,要想赶着去干什么?往前看去,还有一块大大的石头那是一块说法台石,那是大师们常常在那里说法。,在普陀山这块佛教圣地,一草一木一石一砾,都会乐于听说法。说法之时,不用过多强调,不用诸多规定,大家都是不约而同的过来,聆听大师教诲。草木无心,却是如此痴迷佛教。作为凡夫俗子的我们更不应该选择高尚的信仰,修炼自己的灵魂?
传说中的二龟并非真的来听说法,只是受了龙王之命前来窥探。谁知观音菩萨的说法太精彩,二龟听得如痴如醉,竟忘了归期,变成石头。如此急急赶去听法的姿态一直保持着,佛法的内容生动教育多么让人深思呀!
缺少信仰内心的主,人生自然缺少方向。混混噩噩碌碌无为,也许整日为眼前那点名利地位,尔虞我诈,苦苦挣扎,而找不到超度灵魂的途径。,我们可否想想一生生长在污泥浊水中寻找藻类充饥的龟们?他们要求极低,少伤害别人,内心淡泊,一生长寿 ,堪称人生典范!如果我们找到灵魂寄托之处,而且像这两只乌龟一样容易被高尚的东西所吸引,静心学习,安心修养;也许我们就不会心力交瘁,年轻早衰;我们就会怡然自然,自由自在的生活。二龟听法石,这两块坚硬的石头郑重的告诉我们这一切,为我们世俗的灵魂开光。
传说总归传说。也有人说这二龟原是一雌一雄,己遁空门,前来听法。谁知两人尘像未断,相处之时,情欲难耐,便眉来眼去,顾盼传情 ,使致大师发怒,罚作石龟,以告诫那些修行不诚者。于是,两只情龟,常趴于此,日作三省,长恨绵绵无绝期呀!情缘乃是世间最大的俗。七情六欲困扰着人们,无数人每天都为七情六欲而劳碌奔波,心生怨恨,终生无法安宁。若是七情六欲不浓,没那么强烈;或者通过某种信念抑制情欲,淡泊自身,落得一身轻松,也许不失为人生的一大启示,何苦像这两只情龟一样内心向法,却无法自控,落了个吾日三省吾身之结果,令人无法释怀,更无法解脱人生。
传说渐行渐远,传说给人们的开光却越来越深刻,每每走过二龟听法石,脚步总是不由自主的慢下来,也许是被那种痴迷听法的神态所敬仰,也许是为他们的过失而感到惋惜,何情何固,内心都有自己的法度。
普陀山上的石头经历了海风大浪,充满沧桑感。来到这里的人都会让自己的灵魂沉静下来,抚摸这里每一棵神奇的草木,抚摸每一块神秘的石头,用心倾听它们蕴藏千年知心话,犹如聆听大师一场精彩深刻的说法。也许每一次登上这么神圣的佛岛,都没办法赶上一次生动的说法大会,但只要肯弯弯腰低低头,佛教偈语便从草丛里石缝间纷纷散出,浸透你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