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大海的另一种禅意
岱山,大海的另一种禅意
心中若有禅意,黑夜也是光明。——题记
刘琳
夜晚趁我的目光疏忽的时候,潜伏进这座渔乡古镇。渐渐地,灯光一朵朵开了。小镇进入安谧、祥和之中。我当然是全无睡意的。作为从蒙古高原慕名而来的异乡人,从荒漠草原带来的浮躁还未能完全净化掉,心,还留在风尘里。
两天之中,我先后游览了“鹿栏晴沙”、“中国泥主题公园”、“磨心山”等景区。领略了岱山独有的风光。
清代文人刘梦兰诗曰:“一带平沙绕海隅,鹿栏山小亦名区。好将白地光明锦,写出潇湘落雁图。”“鹿栏晴沙”沙滩平缓,沙子又细又干净,呈铁灰色。海滩南北长3.6公里,东西宽150米,有“万步铁沙”之称,也是当之无愧的“华东第一滩”。
滩上人不多。我微闭双眼,脱掉外衣和鞋袜,光脚漫步在宽阔的沙滩上,听着惊涛拍岸撼动心弦的声音,任凭略带咸味儿的海风吹彻。此刻,可以暂且卸下满身的疲惫和内心的尘埃,在意念间,把自己化成一颗最小的沙粒。
天地何其苍茫,一粒沙,这世上最小的可见之物,有被沧海数次洗礼的平静,也有安然受众的恬淡。我知道人是做不了沙的。石子需经过大海的冲刷,风雨的磨砺,天长日久,磨成一粒粒细小的沙,才能够随遇而安,泰然处之。而人呢,人的大限莫过于内心的欲望,人是脱不净身外之物的……
走着走着,脚趾间有轻微的痒,轻微的酥麻。勿需睁眼,就知道,是有调皮的沙子挤出了脚趾缝。感觉脚下有水,才低下头来看,原来我已走到海水漫浸的地方了。这样的地方,因为有了表面的一层浮水,倒是闪着灰色的光泽,颇有一种神秘意味了。
中国泥主题公园是疯狂的欢乐。年轻人们在近于膝盖深的泥海里玩起了泥巴大战,一时间,一团团泥巴飞满了他们全身。一会儿工夫,一个个人也就成了欢乐的烂泥,有的摆出各种造型拍照,成了姿态各异的泥雕。我试着把自己全身涂满了泥,双脚根植在深泥里,觉出了被海泥牢牢扶住的力量。哦,有时,一个单薄的站立也需要别人的帮助。设若人们彼此伸出援助之手,社会怎能不安定和谐?所谓“大众之光,才燃成一片光明”,应是如此。
黑夜暗暗地蛰伏着……幽静的东沙古镇,地势起伏,窄窄的小巷蜿蜒而上。两边都是高低有序的民居,小店,猫狗,一切都是安静的,连时光在这里也变得闲淡。四合小院保持着一贯的矜持,平房、楼阁组合得错落有致,镶嵌得当。据说东沙至今仍保存古宅100多处,最著名的是董、俞、孙、谢四大家。董家的雕刻古朴雅致,俞家四口用来腌制成鱼的落地巨桶还在。
月色里,这些有着200年历史的建筑轮廓清晰,隐约还可以看到别致的飞檐和窗格、门楣、梁柱。它们经得起海风的吹刮,耐得住长久的寂寞,当繁华褪尽,余下的是从容、淡泊,不与世争。许是凡物经历了沧海,才会有所悟,有所得吧!当初徐福的仙药肯定是没找到,但他历经千山万水,一定是为岱山的怡人之境而折腰。那个“海天一览亭””中的残碑,就是见证,岱山,才是他找到的“仙药”。
这会儿,大半个月亮含在深蓝的夜空中,黑夜越来越虚弱。一切都仿佛落入了时光的倒影……悠悠的石板小巷,底片似的错落民宅,留着旧商号印迹的店铺,还有渔厂、盐坨、货栈,纵街横巷,都在自己的影子里卧着。恍兮惚兮,仿佛“严永顺米店”、“三阳泰南货”、“鼎和园香千”等当年的商铺,在浅淡的月色下还依稀可见……
古朴的清末或是民初的房屋里,还有几户人家的窗未掩,灯未眠。颜色各异的窗帘内,淡出或橘或白的灯光来,融入到这静静的夜晚,增加了安静的元素。仿佛夜色更静了,时光更静了。我心里的百般况味被抚平,被静稀释了,随着世间所有事物,一起陷入无声的福祉。
在夜里赏视古镇景色,别有一种画面和韵味,倒是比白天更清晰、透彻,更心无障碍。心无障碍,是不是一种彻悟呢?譬如磨心山上慈云极乐禅寺,譬如山中草木,天上白云……
皎白的月光是那样安详,月夜和古镇也安详地睡着了。月光下的大海波光动荡,如若不是阵阵涛声,我还认为那也是一地闪烁的月光呢!在这静静的夜晚听着涛声,恰恰觉得那是一种天地合一的空灵之声,是空灵的合奏,是宇宙的深呼吸。如寺院钟声的启示,宏阔、沉缓,却与万物之声浑然一体。我受到了强烈的感染,心胸也跟着大海的节奏一张一翕地呼吸着。呀!浊气出,清气进,海边潮潮凉凉的空气让人清爽、舒服,我的肺腑被清洗,被净化。清幽幽的天地间,我心头的浮躁和欲念,已荡然无存。我感觉已没有我,我就是夜色里的任意一物,是微风,是树,是沙,是月影,是大海,这时,天、地、人、物,渐入空无境界。
从恍若如梦中醒来,想起上午去过祭海坛了。在鹿栏晴沙的泥螺山上,一根拔地而起、镀金的定海神针,矗立于祭坛正中原生石的海眼上。我望着它,想起了海底世界,涌动不息的浩瀚大海太神秘了,需要我们不停地探索。是海给我们提供了生存资源,也是海警醒了岛上的生灵。每年的千帆归港休渔期,这里都会举行盛大的“祭海谢洋”仪式。
如今人们敬颂海洋、祭祀海洋,是敬畏,是反思,是朝拜,也是感恩,更是人类心灵的减负和超脱的取道。在海的面前,我们是无知的孩子,要从它的一滴水,一粒沙,一条鱼,一个微生物,一道耐人寻味的波浪去学起。学它海纳百川的胸襟、包容一切的气度;学它生生不息的涌动;学它处在低处,经得起风雨,看得淡世间烦恼,不以得喜,不以失悲,从而自成佳境,直到人与海和谐,与万物融洽。这种深含禅意的与万物相处的态度,便是境界了吧。
善待海洋,因善而轻松、从容、淡泊,宁静。
天色欲晓,我蒙尘的一颗心终于干净而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