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岛散文]鲁迪:奔跑的桥
[群岛散文]鲁迪:奔跑的桥 说起新道头,岱山很多人知道,原先的新道头大岭下,半路横隔一浦,开始是木板桥,天长日久,风吹日晒雨淋,木板裂开破败,来往行人如走钢丝。光绪二十年(1894)年间,如果历史有记忆,它会记得一个叫孙以能的当地富人,他目睹百姓过桥的情景,起了恻隐之心,并发誓要为百姓建造一座更牢固的桥。他雇人搬来了长条石,并排平铺横跨,白色平直的长条石横亘在岸的两头,成为人们到达对岸的通道。比起脆弱易断的薄木板,筑桥的长条石厚重坚实,更给人一种安心的感觉。条石砌筑成的桥脚,支撑起了整座桥,在当时,花费了不少银两。 这座桥被称为万善桥。一座桥的建立,让每一个经过此地的人,都能感受到这座桥身上包围的浓浓善意,他们会想起建这座桥的人,并期望好人有好报。古老的石板桥,无数的脚印落在那里,每一步都是一段时光,一个故事,它把彼此的相望连接,会合,送达希望和嘱咐,思念和心情。 那时的海岛,有多少风浪就有多少灾难,船翻人亡时有发生。历史记载了很多这样让人心受创的痛事。长辈曾经说起当年坐船,浪急船高,船上大多人晕船呕吐,吐得熬不过去,有人哭着哀求船长,让其跳上附近的一座孤岛。而每逢假日,长长的汽车如长龙般一直排到望不到边,甚至早上出发中午还呆在原地,因此被耽误的行程让人于来年望而却步。 记得小时候,父亲出差从上海买来一套积木,红黄蓝绿的木头搭起来,便是一座桥。拱起的桥梁,坚实的桥墩,长长宽阔的桥面。一座桥,像一道彩虹,如一只大鹏展翅的鸟,凌空飞跃。对于海岛人来说,船,桥,是通向外界的必备工具。“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是多少海岛人的梦想,承载着海岛人对通桥的渴望和期盼。 岁月变迁,岱山经济的不断发展让连岛跨海大桥的梦想终于成真。2007年至2021年,江南大桥、官山大桥、鱼山大桥、秀山大桥相继建成开通,成为连接舟山本岛至岱山岛的跨海桥梁。而新建成开通的舟岱大桥,使岱山彻底结束悬岛时代。眼见座座大桥气势伟岸,如长虹卧波,又如条条巨龙,盘踞在烟波浩渺的大海上。它们见证着这个时代的发展,也见证着海岛岱山的巨变。桥改变了海岛人的生活,除了减少时间成本,人们的出行更为方便快捷。 不由想起童年时搭的那座桥,情景如此相似。所谓梦想是要有的,到达梦想的脚步如此漫长又如此坚定。这曾经是海岛几代人的追求,在我们这一代终于得以亲眼见证。似长龙般往远方蜿蜒而去的桥,多么像人充满追求的一生,一直在奔跑中前行,为的是抵达生命中的目标。或许,那个看不见的尽头才是我们想要去的地方,曲曲折折,绵延不尽,却总给予人一种希望,召唤着我们不断向前。
岱山有历史记载的最早桥梁建在清康熙年间,桥头的资福桥,高亭的大浦口永兴桥。古人谓修桥铺路是善事之一,桥的名称也印证了那个年代百姓的美好愿望。《岱山镇志》里,石桥镇有座南望桥。那时的镇名突出桥字,皆因知道石桥镇的多,而知道南望桥的少。以桥为界,西边为上街,东边为下街。更早的时候,桥下的浦阔且深。浦,意指河流入海的地区,这个浦通向大海。原先高亭镇的长河,闸口永福桥下的河水便通向桥外的大海,当年河水也有暴涨的时候,但不会淹没附近的房子,河水更不会发臭,皆因这河有着浦的作用。石桥镇的南望桥下经常有小船驶过,船形如缸,摇摇晃晃,水声欸乃间,阳光下荡漾起点点的水花,悠闲,古朴,充满古镇韵味。人们坐船穿过浦往大海驶去,或穿行南浦往南望桥下去卖货。桥下卖货招揽吆喝的声音,桥上挑担肩扛的人们,被对面刚打开门的人尽收眼底,不由莞尔一笑。这都是石桥镇的一道风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那种场景即热闹又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