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笔会 > 群岛散文 >

群岛散文

那海 那人 那些日子


                                        那海  那人  那些日子
                                                          查依芬
 
海边长大的人对海有一种说不出的情怀,发间要有海的味道,餐桌上要有海的生命,凭海临风,那才是生活。
     听息我们要去渔村蹲点的时候,我没有任何感情起伏,住不住渔村,我都是个十足的渔家女。至于不同,我没有任何的试想,去渔村工作抑或去渔村生活,之于我都只能算是若干年后的一次回归。去重新感悟那海的博大、那人的祥和、那生活的宁静。
 
那海
 
     无数次,我踏出渡轮踏上这片土地的那一刻,我都有一种感觉,那是我该来的地方。扑面而来的海风,那是大海的怀抱,吹得发丝飞舞,只有大海给我们如此温柔的拥抱。若干年前,我所拥有的一切都来自大海。
     出洋、归航,夏天的晚上,伴随着拖拉机的轰鸣声,我总是睡眼惺忪地看着父亲出海、回家。回家的渔民,带来的不仅是一筐筐的鱼、蟹,还是岛上看不见的水果、零食。”大海的那边会是什么?“那是童年的我们最大的疑问。大海给了我们所有的一切,生活的全靠海的恩赐。无数次,我站在海边,看波浪翻飞,我想海上的父亲们,你们跟海是一体的吧!
    当我们的成长年轮对海有更深的认识之时,猛然发现,大海已经没有了当初的纯粹。”没出息的人才去捕鱼。“这是我们耳边听到最多的话。于是,我们努力读书、努力走出小岛,仿佛谁谁谁在岛外的任何一个城市都是一种荣誉。
    年轮翻飞,当再一次回归大海的时候。我们只是想跟大自然零距离。大海,之于我们应该是迎着海风,听着海浪,张开双臂全情享受。
     思绪拉回,我们的车子已经到达另一个海滩的边沿,我们的蹲点的地方到了,衢山的田涂村,依海而建的村庄。我深深地吸气,咸咸的海风带着大海的味道欢迎我们的到来。一幢幢小洋楼面海而建,整洁而平坦的水泥路印证着大海给予这个村庄的富足。观景台、海边排挡、小广场,小小的渔村是那么的井然有序,我一时疑惑,这该是渡假还是工作?、
     当清晨的第一轮阳光照进我的窗子,开窗面海,渔船星星点点,我猛然醒悟,这里不是我嬉戏的大海。海风佛面,让沙粒在指缝挠痒痒,这种生活不在这里。这是一片供我们生命的大海,海浪、淤泥、船只、渔具,这片海没有任何让人遐想的空间,这里是生命的血液,输送给养,不带矫情。
    那才是真正的海,给予渔村生命的一切。
 
那人
 
     田涂村的妇女主任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渔嫂,她带着渔村人的热情,已经将我们的吃住安排得妥妥当当,尽管如此,还一个劲地问我们这样安排是否可以,生怕这里那里有不妥之处。这是一场没人任何修饰的接待,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过多亲切的动作,但是,却让我们有十足的温馨感。是的,对我而言,我只是回家了。
     包着头巾,不惧烈日的灼热,坐一把小凳子修补网具,这该是一个渔嫂样子。可是,身处渔村,我们看见的却是一个个打扮光鲜的新女性。广博的大海,带给这个渔村的不仅是经济的富足,更是渔嫂精神的富裕。渔嫂,年轻抑或年老,不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妇女。可是,却保留了一贯的淳朴的热情。
     我们居住的渔家旅店是一位渔嫂悉心经营的家庭事业,旅店是自家洋楼改装的,有整洁的床铺,干净的卫生间,但却保留了家的温馨,进门是客厅,店主一家生活于此,店主的女儿趴在桌上做着功课,我们的到来,全然没有影响她该有宁静。而这,又是一个地道的小渔家女,外面的世界跟她无关,认真读书、尽情享受海味,这是目前她生活的全部。“等有一天,她是不是也会像我一样离开大海,却又情牵大海。”我这样想着,开始了我们一周的渔嫂生活。
     渔村没有快餐店,我们的吃的问题也就只能解决在渔家,替我们做饭的又是一个能干的渔嫂,有着一双能烧菜的巧手。7个人,六菜一汤,我们总是吃得生香。起个大早为我们买最最新鲜的海货,变着法地给我们更换菜色,她把我们当做自家的来客。是的,这就是渔嫂,不管外面有着多大的变迁,这里的妇女永远保留着好客的淳朴。
     如果我没有因为读书而远离这个小岛,我想我也会是这里的一员,当潮汐淹没似火的焦阳,寻找着大海尽头载着丈夫的渔船。持家、带孩子,生活在安宁中、期待中。
 
那日子
 
     渔村的生活是安详的,安详中带着规律。我们早上6点起床,吃完早饭走访、搞活动或者开会,晚上,乘着海风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渔村的见闻,在这里,似乎工作也变得纯粹,纯粹中带着安静。很多时候,我会想,活着就该如此,富足而祥和。
     爽朗的笑声拉回思绪,这是真正的渔村生活,带着咸味,你可以穿着拖鞋、穿着t恤,头发胡乱绑起,任何的随意在这里都是一种美,最最原味的美丽。从第一天到来时人们尾随的目光,到睡眼惺忪穿梭于渔村的一个个小弄堂,我们用一周的时间,体味了一个渔嫂的生活。是的,如果可以,我们愿意成为我们服务的那一类人,那只是为了更近距离的靠近。
     而我,从未离开渔村的生活,看见网具,我总是没能忍住,想试一试少年时候的身手。是的,我更愿意把织网、挽网当做是一种身手。很多年前,我靠这些身手赚了自己的学费,赚了自己的零花钱,从小就能成为自己心中富足的人。渔村的富足,或许也来自我们这些渔村孩子的勤劳。而今,这里的小孩已不再像我们当时般织网赚钱,可是,仍然有着勤劳的传统,小女孩很小就会帮着妈妈干活,也能学着织网,太忙碌时,她们会是最好的帮手。
     我不知道是我们的到来打破了渔村的宁静,还是如今的渔村本就是如此开始生机涌动。当我们融入其中,也开始高谈海味的鲜美、渔村的小闭塞、生活的小牢骚、外面的小吸引,嬉笑间,原来渔村的生活跟着时代的步伐一直向前、向远。穿着亲子装出现在我们亲子运动会上的渔民家庭、衣着时髦的年轻渔嫂,如果细心,这里会有足够多的都市细节。
     写下这些的时候,我已坐于办公桌前,我时不时抬头看看窗外的风景,我的窗外有海,是的,我未曾远离大海,烟波浩渺,人间至情至真都于此开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