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平诗歌网页作品(2006-10-06)
倾 谈
这把藤椅,与我眺望的诗歌
包括那件把酒的铜盏都无法遮盖住
墙的四周满是浪花的语言
当我与我的兄弟屏住呼吸
仰望早些时候的欲望
象拔快了的时钟
没有那段往事可以抵达雨季
只有梦游的气息被壁炉
始终保留
而我居住的海边小屋又是多么透明
漏进窗外的海风,暖哄哄的
潮湿着我们生活的脊背
刻在陶罐上的鲸鱼始终虚构着
畅游的意境
我们在细雨以内,守护着
这株明亮的月中之桂
看见菊黄的枝叶
逸出几十只蝴蝶,飘摇的裙裾
使即将来临的一个春天更加妩媚
而那个在午夜垂钓的人,
站在高高的山岗,她的身上
早已挂满了夏季的风铃
从没有一个寂静的过程
使我们彻底放弃倾谈的念头
就像隐居的星星从不跌落过大海
在秀山岛滑泥
当我们被和蔼的滩涂接纳
成为秀山岛的一部分灵感
向晚的夏天,总觉得体温
同时会在陆地和水中行走
这真正继承了大海灵性的岛屿
按富于想象的比例把一座公园砌进了海洋
让我们幻想到这是某个年代的情景
童年的目光曾提起的一桶往事
而此刻的我们多象热带鱼
倏然遁入青泥,却又掩盖不住的野性
原始的激情,多象一晃而过的底片
身上连挂一丝都会觉得有些多余
日月的照耀迫在眉睫
就这样等待海潮的喧哗,等待
泥的芳香熏进血液
在靠近海岸不远的地方
我们看见一群透明的小青虾
被快乐的尖叫惊醒
然后用怯怯的目光围观着我们
这一支支小小的滑泥板如同
展动双翅的骏马
认滩涂为千里平原
踏响泥花如铃
视觉的舞姿就这样在黑色的地毯
划过姿情放纵的字迹
连身上海泥的纹路亦出奇地清晰
多年以后谁会相信这里曾是空地
我们知道自已会清楚地记得曾来过这里
参观兰秀博物馆
这座四合大院就是
一本厚重的乡土教材
每一页品味着的都会是
岛屿文化最醇朴的汁液
那些精致的根雕被波浪之手抚摸
花鸟虫草 山脉河流
也许仅仅是刀锋的侧影
就赋予了她们一朵朵完美的火焰
相传罗隐入月华的故事就发生在书仕岩
而给我们讲解的顾先生说
“没有一块树木和石头是丑的”。
这是正午时分,天空还有点意想不到的灰蒙
我们却从这个木匠加馆长的脸上
分明读到半阙宋词的魄力
一个男子此刻正守候一生的执著
青草蔓延的天涯与黄浦江爱情竟会一脉相承
这个村庄离大海还有20分钟的车程
但在博物馆的每一角,弥漫着
比海珊瑚更为浓烈的本土气息
船模、书画、漆弯亮床还有县太爷的墓碑
加深我们镜片的度数,无法模拟
历史的倒影,自内心返回纸上
而此刻这个院落闯进了一群文人
而陡然有些明亮
在七号夜排档
这日子并没有什么特别可纪念的
就为了一个突然冒出的念头
让十一把椅子在滨港路上
围成一桌聆听海风的夜宴
此刻朋友们的表情又是何等灿烂
鼻子在咀嚼气味,嘴巴却让
冰镇啤酒出卖了流畅的话题
而舌尖跳跃的海鲜还直冒着热气
人生的体验多象食客的欲望
躺进胃里,总是冰与火的生活情节
此刻,近在身边的潮水已疲倦地入睡
而每个人头顶的船舷却张望着洋面
这种只有大海边夜排档才会有的和谐
连放浪的笑声也随时可以饮用
就象各自看见梦中的苞谷地
长满过理想的果实
一个夏天的傍晚带走多少美好的事物
关于初恋、记忆、故乡、道路
还有那首梅花三弄的余音
而心情以外的一切
正飞快地接近一座城市的蜕变
仙洲桥上
我看见桥边白色的灯塔
把一对失眠的水鸟
和对港山上母鱼的雕塑
混合在苍穹的光束里
那来自大黄鱼港的腥咸
在岁月的庆典也成为另一种粮食
当一个人深夜随便走在桥上
感觉周末是若有若无的生活
这时,两岸总有些水乳交融的文字
在脑海折成梦泊的纸船
在盖住了灵魂的月光里
你会耐心等待海潮的下一次涨起
并不短暂的零点。远处的桅杆
一闪一动,就象闪电落下的斑点
又为何让我们记忆在这里迷了路
其实这座桥和我所想的跟离不远
我更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学会泅渡
哪怕眼前只剩下几朵浪花,至少
还有一排更密集的浪会让我们
找回情感的起点和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