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明随笔新作2006-12-03
殷红的记忆
走出位于彩云路的市中心血站,已是正午时分。天上的骄阳自豪地炙烤着大地,逼迫风儿喘着热气四散逃逸。我站在路边的车站里,一边等待18路车的到来,一边向四周张望着,在行人诧异的目光中,肆无忌惮地吃着一杯刚买的冰激凌,全然不顾淑女的形象。
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到这里来献血了,也许是像我这样的献血者不多的缘故吧,血站的那些医生也已经很熟悉我了。这次献血时,他们再也忍受不了自己的好奇心,终于询问起我为什么多次献血的原因。
我和他们一边吃着便当,一边给他们讲那个不太新奇的故事。我的老家在一个山沟沟里,那时我读初中,我们的
当我醒来的时候,我躺在县医院的洁白的病床上,我模模糊糊地看到了很多的人,他们有我最亲爱的爸爸妈妈,还有他——我的老师。他见了我,说了一句“傻孩子!”摸了摸我的头。我的爸爸妈妈都是农民,勤劳朴实的他们没有多余的话,只是含泪拉着我的手,似乎是拉着一根救命的稻草。出院后,老师又来看过我几次,我从爸爸妈妈的口中,零零星星地得知了我昏迷以后发生的事。原来给我写信后,老师还是不放心,仿佛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似的。于是下班后,就走了不少的山路来我家家访,于是,就看到了那令人心惊的一幕。把我送到镇上的医院后,失血太多的我急需输血,可是,医院没有血库,到县里的血站最少也得2小时的车程。后来医生
后来,我考入了县里的一所高中,离开了老师,但是老师还是经常鼓励我好好学习,告诉我现在应该把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如何正确处理自己的情感。老师给了我很多的帮助,也使我逐渐走出了阴影,我把老师当成了自己的大哥哥,回家的时候总会去看看他。他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名的好老师,他对学生的爱,在家乡有口皆碑。
我大二那年,老师为了救一个学生,一块尖石砸在了他的头上,孩子得救了,老师却因为失血过多而不幸去世。得到这个消息后,我在学校后花园的长椅上坐了整整一天。
后来,我就到你们这里来了,我想如果有更多的鲜血,更多的血站,我的老师也许不会死。我的老师曾经告诉我,帮助别人是很快乐的事情,我想我这样做,也许是
冰激凌吃完了,可是18路车还是没有来,都市的人流仍旧在穿梭,我的眼泪又流下来了……
宁波市飞虹新村77幢605室 王海明
价值的失落
多年来,一直在寻找一种人生的定位。回首历史,形形色色的人物在眼前掠过,一幅幅或悲壮激烈或丑陋卑鄙的场景在眼前浮现,思索至此,一对对矛盾的命题便被摆在了人生的答卷上。如何完成这份答卷,便成为每一个人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也曾经思索过有关价格和价值的问题,一直以为,价值高则价格一定高,或者说价格高则价值一定高,没想到在残酷的社会现实中,这一想当然的准则竟然出现了偏差。的确,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太多的不尽如人意,有着太多的无奈和不公,但是,我们是否因为这种现状的存在而不得不也挤身其中呢?
我认为,价值是一件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的变化随着事物的发展而变化,而价格则是一种人为赋予的东西,或者说是因为人的需要而产生的。在大部分的情况下,两者之间呈现出正比例的状态,处在一种平衡的模式中,但也有例外,有时也会出现高价值低价格抑或低价值高价格的情况。这种失衡状态,带来的是各种社会关系的调整和重组。由物及人,如果,人的自身价值和外显价格也处于这种失衡状态,将会给人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
我想,人不是物,无情无义,人有着活生生的情感,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有的时候,由于每个人个性的差异,会导致同样的付出和业绩,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果。
此时,让人不禁又一次想起价格和价值的问题,在两者失衡的状态下,必须调整好心态,悲也好,喜也好,都要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前进,不必随波逐流,更不必逢迎他人。
如果说目标是人生的航向,是指路明灯,那么确定这个目标则显得万分重要。人生的价值也就在你所确定的这个目标中得到凸现。人生的价值该如何取向呢?从古到今,许多伟大人物给我们树立了正确的榜样,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也有许多遭历史所唾弃的人物作为我们的反面教材。拭目相看,那战乱频繁的战国时代,最早的教育家孔子走来了,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真谛,那揭竿而起的太平天国盛衰史也向我们昭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唐太宗时的谏官魏征曾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为民者民拥之,逆民者民反之,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正是为民请命,才开天辟地,建立了新中国。再看那禁烟的熊熊烈火中的林则徐,为了新中国,勇炸暗堡的董存瑞,那在烈火中如千斤巨石般的邱少云,还有那像螺丝钉般默默奉献着的好战士——雷锋……
如此列举,恐怕是几天几夜都说不完。伟大太多,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历史是公正的,不管此人在生前是如何的富贵荣华抑或是贫穷卑贱,后人都会给以一个公正的评价。贪图荣华,苟且偷生,视人民如草芥者,必将被人民视如草芥。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资产,拥有的即使再多,最终都将失去,就看你为人类为社会留下了什么,物质也好,精神也罢。总之,你对人类有所裨益,社会需要你,你就有了人生的价值,每个人的材质不同,有的人只能做脚踏实地的铺路石,有人却成为了呼风唤雨的大英雄。泥沙掩不住珍珠,乌云遮不住太阳,该平凡的就任它默默无闻,不该平凡的注定会轰轰烈烈,只要带给人们幸福和快乐,人们必将记住你。
但愿价值的失落不会带给人们心灵的失落!
偈 语
我这个人,似乎生来就属于寂寞。这个世界上像我这种年纪的人该会的东西,什么跳舞啦,卡拉啦,甚至连百姓中流行的打牌啦,麻将啦,我几乎都不会。就连小资点的酒吧、咖啡厅也与我无缘,我几乎到了足不出户的地步。面对朋友们善意的邀请,我总是提不起一点的兴趣,大家都说我这个人跟“死海”差不多,我连自己都开始讨厌起自己来,觉得自己实在太死气沉沉了,仿佛是千年古墓中出土的文物一般。整天呆在小屋中看书,实在也感到有点累了,特别是我的眼睛不再那么有神,看东西总觉得使不上劲,无法定晴一处。该给自己放放假了,我在心里对自己说。于是穿着短袖衫、短裤,笈着拖鞋,一副放荡不羁的形象,去登攀那座闻名遐迩的佛教名山,把自己投向大自然,放松自己满脸倦容、浑身酸软的躯体。
夏天的日头毫不留情地洒在大地,地面蒸腾起一阵阵热浪,前面的道路明亮耀眼,两只眼睛明晃晃地看得极不舒服。来到山脚下,下车徒步。天太热,来山上的人不多,偶尔在山路上可以见到一个两个的身影。来到山顶的亭子里,我把眼睛极力向四处看,放松我那极度疲倦的视觉,突然间,我发现在这偌大的一个山顶上,只有我一个人,四周静极了。浓厚的雾气从山那面移来,随风缘着山坡爬上山顶,又漫过去。山脚下,似乎是另一个世界,只见人来车往,喧嚣热闹,碌碌红尘中,人们辛勤地奔波,让人想起那个富翁与渔翁的故事,想起那段非常经典的对话。风吹着亭子,发出“嘘嘘”的响声,仿佛饱经沧桑的老人那长长的叹息。都说“天下名山僧占尽”,的确不假。如此清幽的世界,如此美妙的风光,却无人与我共享,只有寂寂坐落于山间的红瓦黄墙,伴着悠悠的晨钟暮鼓,飘然走过岁月的车辙,留下一丝空旷的回忆。我坐在亭子里,细细品味着那静静独处的感觉,回想着许多一直想不明白的事情。有些事情感觉在人生鼎沸的公共场合里想,似乎会被人窥破秘密,然而在这里,你却可以大胆地、毫无拘束地想,甚至可以小声地窃窃私语,全然不必担心自己裸露的心灵被人伤害。就这样坐了很久,直到那种感觉不再存在。
在下山的途中,碰到了一个和尚师傅,师傅年纪已经很大了,花白的胡须和头发,瘦削的身躯,但是精神矍铄,说话爽朗。与他坐在山道边的石凳上,漫不经心地攀谈起来。师傅很健谈,聊着聊着,谈到做人的意义上来。当我羡慕出家人的与世无争、静享生命,抱怨尘世的忙碌、烦扰时,没想到遁入空门的师傅居然告诉我,做人就要做,不做怎能叫做人。一生中也许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和挫折,但只要“难行而行,难忍而忍”,一切困难定会迎刃而解。听着大师傅那深奥的哲语,心灵不禁一阵阵悸动。我反复咀嚼着大师傅的话,他的话中包含了多少的哲理啊!是啊,如果能“难行而行,难忍而忍”,还有什么可以挫败你的呢!也许这是大师的处世原则,也许更是他一生体验的概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