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笔会 > 群岛随笔 >

群岛随笔

林建鸿随笔新作(08-08-24)

结伴同游朱家角

 

随着出门旅游次数的增多,在我看来,已不在于山水的多么秀美,景色的多么迷人,更在于旅途间一路观赏的心情,一路相投的情趣。选择在夏日里出岛旅游显然不是海岛人优选的时节,但恰恰是在八月这样的一个季节里,十来位有着相同爱好的人却冒着酷署前往江、浙、沪二省一市交通要枢,有着“小桥、流水、人家”格局的朱家角活动。有着相同文化背景的江南水乡也不是第一次欣赏,曾与友先后去过周庄、乌镇、西塘等几个闻名遐迩的千年古镇,虽然镇上建筑各有千秋,但镶嵌在湖光山色,位于淀山湖之滨的朱家角还是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迹。

由朋友组队外出活动已有很多次了,出行的路途有远有近,玩的只是一种兴致与默契。此次出行因有上海朋友的提前探点与陪同,一路上显得便利了许多,也增添了许多的乐趣。

从岛城坐快艇到洋山港区,再由洋山港区坐车到上海市区,这是岛城到上海最近的一条线路,时间约为三个半小时。穿过上海市区长长的高速公路,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行程,视线中就出现了被人称为“上海威尼斯”的朱家角镇,镇口有一个宽大的停车场,街道边房屋建筑是通体白色的墙面,黑色的瓦片,和那指向长天的屋檐周边长长的羊角,让我驻足静望。穿流的人群,接待的唤声,掀动着水乡人静沁的心情,依水而立的明清建筑群唤发出新的生机。

住宿地选在镇里出口处的一家个体旅馆,进出镇区景点极为便捷。放好行李,稍作一番修整,我们便沿着古老的楼居寻找回归原古自然,崇尚原始野趣的味道。只见黄金水道漕港河穿镇而过,河港纵横,九条长街沿河而伸, 36座石桥古风犹存,古有风貌比比皆是。我惊讶于这似同于原汁原味、真山真水的天然景观,在这里,我只可惜我不是学画艺出生,也不是最为强烈的诗情之人,但还是被处处可画、时时有诗的风情而迷醉。石栏小桥,垂柳低慕,小舟轻泛,流水不澈,品铭小茶,若不是游人众众,若不是沿街两侧,鳞次栉比的大小商铺,好一个清淳幽静之地。

在迷朦的想象与随行的步伐中穿行于石桥与小巷之中,石拱放生桥气势磅礴,站在桥顶观游船从桥下安然穿行,抬眼轻眺,阳光正浓,映得湖水泛泛闪耀。三步之遥的“高低桥”,“微缩景观”的课植桥,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行过……。走小巷,见红色雕画木质门窗,大红灯笼高挂,装载着历史的痕迹无数,单从与我见面的大小店面,足见旧时朱家角“长街三里,店铺千家”的兴旺景象。石板路洁净地围绕着居家,如同我洁净地想象着她的纤秀,有小伙在精心编织着含有现代恐龙形状的玩物,有老头老太闭目养神之态的,竟使我有不敢惊扰之意,路过时只是静静的望上他们一眼,让他们静静地停泊于我的视线之中。

夜色降临的时候,沿街高挂的灯笼映衬着行走在石板路面上人群,红烧猪蹄,肉香棕子,带几个回去吧!脆生生的叫卖声时而响在耳边。夜幕中,淀山湖畔的酒家饭馆生意红火,红红的面容,醉生生的话语不时掠过耳际。夜中乘船游湖,别有一番风味,茫茫水天一色,顿觉远离尘嚣,心旷神怡。朋友“梅花”酒醒后一曲“梅花三弄”振荡着漕港河南北两岸。歌声尚未停息,“梅花”看见迎面而驰的游船上的客人在尽兴品茶饮酒的同时,向我们打着“HELLO”的招呼,引得“梅花”大声地用几句不标准的英语响彻于静静的湖面:I  LOVE  YOU YOU  LOVE  MII AM  YOUR HISBEND YOUR  MY  WIFE GOOD  BAY。在博来同行者捧腹大笑的同时,也博来众多游客好奇的视线与掌声,随着湖面波浪轻摇,惊起一路看客,呵,这不是又一道古镇新的人文景观吗?大家闺秀般的古镇容纳了诗人浪漫的风采,漕港河见证了诗人的浪漫,青砖黛瓦的明清建筑见证了诗人开怀的放纵。

  朱家角的夜是迷人的夜,充满了友善,充满了笑意。无数个沿街明清建筑,无数个飞檐翘角,无数道亲近的河埠。夜望廊桥、夜看水景、夜听流水,优哉悠哉,不亦乐乎

 

 

秋天的行囊

 

去年中秋佳节时,在外求学的女儿给我发来一条短信:“钩月引起遐想叫小船,弦月涨着梦想叫追求,满月盛起离愁叫思乡,月残月缺月园,一家感情常园”。让我想起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佳句。

年年中秋的来临,对于越来越多远离父母,在外求学或是已经在外工作的人来说,都会情不自禁,或明或暗地产生一种怀念之情。对于这样的怀念,或许是因为我很早就离开父母、兄弟的缘故,从最初的自感由心底涌出泪水才能表达自己的思念、思乡之情,到思亲变成习惯的时候,我的思维渐渐地变得“迟钝”起来。每逢佳节来临,我总是提前寄上一点钱物托哥转交给母亲,继而再与母亲、兄弟简单地通个电话来宽慰自己,我知道这时候我的话语是不可能太多的,我不想太过伤感,太过敏感地感觉佳节的到来,毕竟,有太多人正感受着佳节的喜庆与安详。我也从来不在佳节的晚上与平时里的好友联系,尽管好友们会给我发来许多恭贺佳节的信息,但很多时候却要在我第二天打开手机后才知晓的。

简单却是毫无理由的思念,这个时候常会把我带入独处的境地。从居家的沿港西路,绕过长河路头,再转至育才路那条只有几百米长的路线,走向岛城最高的摩星山,一路的沉静,一路的无遐,无从所晓,我是跨越过多少个台阶站在岛城山顶上的。站在高山顶上,腑视着脚下低落的山峦,腑视着年年都会新生的,恰似儿时搭建的火柴盒式的楼群,腑视着楼间道路上点点闪动的灯光,和灯影下的车影、人影,一种近于“陌生”的思念如风而至。站在高山顶上,透过云霞,透过园月,意念中有我血缘相承的亲人。我不知道,二十多年的风雨曾累积过我多少佳节夜晚的思念与忘怀。我知道我已经让高昂的园月带去我对亲人的问候,那高天的流云和星星正是我与亲人一起跳动有脉搏。

当岁月慢慢变老的时候,我总是会用这异样的行动消除心中的思念与忧伤,甚至于很少与身边的亲人分享一丝节日快乐的心情。我知道,其实这样的我并不是很好。慢慢成长的女儿已知晓情感,我应该与我的家人一起分享佳节快乐的,回头想想,这样的佳节里我最爱的桂花树正浓郁着它的芬芳。中秋佳节过了一个又一个,桂花不是也香飘了一年又一年吗?

桂花馨香年年四溢,虽然也会牵引出一腔秋的柔情,秋的惆怅,秋的悲伤。但桂花盛开时的浓郁芬芳却也让人沉醉迷离。那幽幽的香味携着初秋的凉意入心入梦。

儿时,桂花飘香的季节,一些来自农村的工友们会给母亲带来一些摘下的桂花,母亲学着别人的样子,把桂花精挑细捡之后,用白糖混合后,放置在一个个小瓶里。没过多久,原来鲜黄的桂花便渐渐暗淡下来。有了几瓶桂花酱以后,母亲便会把它藏到过年时候。含着糯米与桂花香的桂花年糕那时也成了诱惑我对过年的一种向往。过年的时候,母亲便会用小勺子挖出一点桂花酱与年糕一起炒熟,由我尽心的品尝,而这种香味也成了我对桂花的一种记忆。

如今,在我工作的院子里生长着几棵桂花树,它们在院中高低错落着,感觉象是人工摆设的盆景,年年中秋时分,桂花便芬芳起来,那原本还是满身披绿的树枝上突然间冒出一串串黄色的彩球,随风飘荡着,我可能尽心观赏,那一小簇、一小团、胖墩墩的花身拥挤在一起,大有竞向怒放的劲头。每每走过院子,那天然清淡的香味,似美丽、淡雅的女子从身边走过,文静的暗香,扑鼻入脾。我知道它原本是想独自演绎一场悲欢离合,但桂花成熟的时候,总会有人过来采集,自然地会让我产生一种怜惜,这也只是一种如风般的掠过。我知道如果不采集,最后的花朵也有别离枝头的瞬间,或是随风飘逝,或是沉醉在养育它的那块潮湿软软的土地上。

一些人事,一些欢愉,一些愁绪,一些自以为是的幸福,或许也会象院中的桂花树,桂花盛开的季节,我只留下一片清香,珍惜清香。桂花飘散的时节,丢了花,丢了叶,到那时,我也会独自按扶那近似枯萎的褐色树干。我会怀念你枝繁叶茂的时候,怀念你占据过的每一片空间,怀念你青春的美丽,怀念你把许多美好的期待远远抛弃。

人生有聚有分,有喜有悲,但我愿意带上这秋天的行囊行走天涯

 

 

轻轻的牵了牵桂林的手

 

在生活中始终欣赏着诗人,有时候常常被诗人的对景物或人事情感简单的几句描写所感动,那看似平常的语言,经过诗人感怀会变得那样的真切而自然。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这首赞美桂林的诗篇在我追梦的情感中,因为一次梦幻似的经历与她提前相逢,这是我去桂林前网上寻觅的结果,未见桂林,但桂林秀气的山水已经如画般的展现在我的眼前。
     从居住的岛城到桂林相距遥远,但桂林山水的秀丽,那绢绢如飞的凤尾竹早已入梦入境。或许是岛城那川流不息的浊黄色的海水,与印象中桂林山水的清澈有着太多的反差,神魂颠倒似的开始迷恋于她的秀美,已经让沉入心海很久的—去桂林的梦想被一方信息轻轻唤醒,随着梦幻踏上了桂林的旅程。

     从岛城坐上“飞舟”号快艇,在浊海的叫啸声中轻轻划向舟山群岛新近崛起的嵊泗渔场区域的洋山港,尽管多年未见的洋山港区已经有了有别于海岛部落的姿态,此时的我却发现自己对于大海上的景致已少了些许观赏的心情。此时,印迹中的桂林象一缕柔韧的情丝稳稳的占据了我的心海,手中画册上摄影师们拍摄的山峰象纯情的村姑,那飘眇的云雾如同村姑身上洁白的纱裙,已经随着清风在我心中缓缓飘浮,遐想中我已经偎依在桂林山水之间了,那亘古不变的清清江水,那丛丛紧紧相偎的凤尾竹,已经点缀着我的眼眸。
    “桂林山水甲天下”早已在心中根深蒂固,或许是年轻时广为传唱的“我想去桂林”的歌谣使我对桂林有了一份憧憬与向往,或许是“刘三姐”清脆的歌声,我已记不清楚。不知不觉中,到达桂林的时候,晚霞已经升起,一路的颠簸悄悄地袭击着我的眼帘,到桂林以后已经让我沉醉于自己的梦想之中。

     第一天的行程是观看身在桂林城市中的象鼻山公园。在我的观察中,象鼻山也许只是一种象形文字而已,然而导游那尖尖的声音已经透过传感器诉说着象鼻山的身世:古时候,这头神象随玉皇大帝南巡来到桂林,身患重病遭弃,当地人治好了它,它为报恩,于是留在人间为民耕种劳作。玉皇大帝得知,多次召它回宫,它誓死不从,天兵天将下界捉拿,它奋起反抗,激战数日,浑身带伤。玉皇大帝见暴力无法使它屈服,谎称休战,趁它俯江饮水时,派天兵天将用宝剑插入它的背,神象化作巨石永远留在了漓江边,它那背上的剑柄至今还留着。我伤感于听到这样的传说,虽然这样的传说更多的后人的加工,但其中之意无不显示着中国沿袭着几千年的思想束缚与制约,喻古言今,我无从感叹,也无需感叹这世事的沉重。离开象鼻山之前,特意走下台阶,轻轻地用我的双手捧起一把与神象一衣相带的漓江水,然后与附首的大象挥了挥手,我想我不可能再次与他这样亲密接触了。沿途匆忙,我未能登上与象鼻山紧邻的寺庙,腑视神象负重吸水的身影,我想我也不应该去登上高山腑视的,我与神象平望,或许他的记忆中有我。

     当天,根据行程安排又去了附近的伏波山,与一座高大的多种金属铸造的“人物”对视了一番,他被桂林人装修的高大伟岸,我不得不抬头,却终也看不清他的面容,片刻的或喜或悲。接下去参观似的逛了当地最大的综合性公园我——七星公园,除了一排齐齐整整的人工画廊彼有一种宽广而奇巧的姿态外,其它并没有引得我太多的视线停留,或许我已经开始思想了,或许是想起了绰绰风姿的凤尾竹在漓江游船划过的微波簇拥中已经得到满足。

     行程一路富有,桂林的自然景观之叠彩山、芦笛岩、冠岩、龙脊梯田,精心铺设着她的秀美与动人之处,我静静地享受着她那千古的神奇魅力,慢慢行进,慢慢地感受着自然界的给予人类的神韵的想象。或许奇景诞生奇事,与我们随行的还有一位同事的儿子,一位刚到入学年龄的一位小帅哥,在芦笛岩与一位与他年龄相仿的、当地的小阿妹的奇遇却轻轻地打破了那份静沁,我无法想象现在的儿童相识竟是那么容易,那么和谐。正当我们认真观看奇景,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时候,突然间,小帅哥竟然不知在何时已经牵着小阿妹的手来到我们的身边,小女孩的妈妈却追在后面,一路叫着小心走路,这让我们忍俊不已,更加神奇的是,一路上并不怎么讲话,只是尾随着大人的他竟然话语大开,逼着他的妈妈要一路带着小妹妹,他们一路拍照,一路讲述着各自家乡的事情,分别时还要留下电话,逗得同行的大人们笑逐颜开。回来后,只要遇到同事的儿子,我们只能一直狂叫他小帅哥了。

     阳朔,桂林旅行中最贴近我的意念。坐上竹筏轻轻在漓江水上享受水清,享受水静,享受一路行进中山峰不断变异的神态。    在宁静秀美的遇龙河上,观看青山脚下时不时出现的村落点点,享受着炊烟袅袅的村落的安详,看农人们遇到不束之客时新奇的、或是若无奇事的脸部表情。与地陪小阿妹一起追唱刘三姐的歌声,观看着同游人与小阿妹你一声,我一句的对唱,与那时常忘词的嗯嗯声一起融入了山水之间。水上之滨,鱼翁独行,沿路中看到轻荡竹筏的鱼翁,便放声地要求与鱼翁配合撒网捕鱼,鱼翁很是配合地与我们共享这天地之爱,山水这美,鱼米之香,那浓浓乡情味道我已不知道如何描述,好一幅田园之景。

     当一路尾尾相随,频频相抿的凤尾竹靠我的身边时,我轻轻地触碰了她的叶芽,或许是船行太快,或许是我把她当成了一位绰约的仙女,但是我知道,我已经轻轻地牵了桂林的手。  

 

 

狂暴的台风,请你远离岛城

岛城的夏季与大陆地区的夏季相比,感觉上好象岛城更迟一些,或许是因为海洋性气候特点所至。夏天刚刚到来时,海岛的空气会依然保留着春天的气息,阵阵海风依然是那么和绚与温情。然而当岛城人不知不觉还在享受自然恩泽的时候,尾随着炎夏的到来却是一个个带有动听又而别具一格的台风名称会一个个晃过人们的耳畔。夏季的南方有台风,正如冬天的北方有大雪一般,这是大自然分送给南北两地的“礼物”,而这份礼物过重以后,便会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

    我在岛城生活了几十年,虽然台风是年年到来,但是真正有威胁意义的台风经历不多,但也感受过台风天气的险恶环境。台风穿过的日子,海岛的天空总会暗暗的压着一层层游离的乌云,在乌云不断的游弋间,天空时而微透的亮光象风神的视线轻扫着岛城着每个角落,在处于焦虑心情的台风急剧的咆哮声中,岛城的山体和地面所有的树枝轻软的象根丝线,随风摇曳,大片大片的树叶被狂热的风速吹乱,不时地在地面上翻滚,或是在天空中飘零。尤其是大潮讯期间,在岛礁与岛礁之间,海浪拚命地拥挤着,潮水疯长着,向着堤岸冲击,向岛城渲泻着惊恐的,拍击长空的怒气。

    意识中,生活在岛城,心里感觉最恐慌的时节便是夏季了。“云娜”、“艾丽丝”,这些听上去比较动听的名字使我突然想起了上世纪7080年代里那没有名字、只有数字表示的台风时节,也或许是我不知道台风的名称,海岛人那时总把台风称为几号几号台风。在岛城工作的人大都有过民兵预备役的经历,虽说是为战备需要准备的,但往往当时的民兵工作常常会做些抗台抢险之类的工作,我自然也不例外地经历过这种场面,除了有过几次抢救山林火灾之外,更多的是参与抗台抢险工作。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连续几天晚上在单位值班后,突然收到指挥部的调度,前往离城区十多公里之外的拷门,当时的拷门大坝显得很是破旧,每当台风来临之际,那里总是重点抢灾地区。在忙乱的夜色中,坐上部队支援的军车,在一阵紧过一阵的狂风中,在暴雨的倾慕下来到了拷门,下车之后,虽然穿着雨具,但是浑身上下瞬间便湿透了,只是跟随着“大部队”向咆哮的大海丢了几个麻袋之后,有人差点儿被狂风浪涛卷入大海,指挥部不得不放弃这人类根本无法抗拒的面对面的抗台行动。

    年年的第七、八、九号台风,也就是差不多在八月中秋时节赶来,而台风过会总会多多少少地传来些许的只有几十吨级、百来吨级的本质渔船、货船遇险,渔民遇难的讯息,这时的讯息就成为一种噩耗,此时,岛城人的心情就感觉天空已经长久地蒙着暗纱,让人透不过一丝气息。岛城人知道那不是天气炎热而来的,那是一种胸闷,一种无奈,一种对大自然的不得不由然而生的敬畏。遇难渔民家属的哭泣声,和那声声相追的铜锣声,沿着海岸召唤着遇难者的魂灵,也轻轻地扫荡着所有沿岸居住的岛城人的心,铜锣声路过之处,家家门前靠着一排排倒立的扫帚暗示着驱逐的命令,岛城人只知道那是最朴实的辟邪符号,这样的悲情谁也不愿摊上的;这样的情景悲恸着让海岛人走过许多许多个年头。如今,随着渔船的大型化、铁质化和沿海修筑的几千米的30年、50年一遇的高标准海塘,以及上级对台风重视程度的提升,这样令人悲恸的讯息已经随着台风季节强制实行的渔船避风措施而渐渐远离。

    如今在岛城,台风到来之前,所有的预警信号象雪花似的飘满了岛城的上空,一个个传真、一道道上级部门或领导的讲话精神,促使各级部门,尤其是渔业部门用现代最新的交通信号告知还在外洋作业的渔船迅速远离台风路径之处,就近寻求避风港,让渔民放弃所有的侥幸心理。沉重的灾难不仅仅使逾来逾明智的高层人士警觉,更让深受台风之苦的海岛人渐渐清醒侥幸心理所带来的沉重的代价。生命中其它的苦难可以承受,所有的物资也可以失去,而失去生命,哪怕是失去还不能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小生命都将是对生者无法挽回的精神打击。

    或许是岛城人为铭记台风带给海岛人民的灾难,或许是岛城人已经渐渐地远离了台风带来的人类的生命损失,或许是为了开全国灾难旅游之先河。如今,在岛城的西北面,在过去岛城人众志成诚保卫家园的拷门大坝周围,悄然建起了一座台风博物馆,博物馆一期一幅宽大的台风卫星云图,展示着台风袭击海岛时的路径,几百件抗台抢险的6070年代的通讯设备和各种抗台物资静静地躺卧在展台上,那宽大的观潮台面对着拷门大坝,可以在平时没有大台风的季节观看潮水拍打礁石时飞迸的浪花(也许真正的大台风到来时,谁也不会去那里观看)。博物馆二期可以称为台风娱乐区了,四D动感影院最适合大陆来的游客作一番亲身感受,虽然进去之后会有些许的恐惧,不过那也只是听觉、视觉上的一种感受;还有一些驱风、玩风、骑风、射风类的游戏更是岛城人独特的创意与设计。台风带给岛城人一半是“难”,但是随着岛城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人们已不再如过去那样惊恐台风的来临。

    狂暴的台风,请你远离岛城。

 

 

 

平淡中寻觅的日子

 

最自由的是大海上空那轻轻飘荡的浮云,曾经试想自己就是那大海上空的一片浮云,能把天空或大海当成自由的家。我不知道是否曾在海边散步时对海空中日夜穿流的风有过这样的承诺,但我想,在我寂静的时候我的确是在怀念那朵浮云飘柔的日子的,因为我很清楚的记得,我的脑海里经常会有一阵风儿吹过,那是一种声音,带着沙哑的声音,或是带着清亮的声音,还是带着干纯的声音,我已经不是记得很准了,也怪我我没有准确而肯定地告诉过你。

在我每天路过的那条道上,不时会感觉你的声音轻轻穿过我的耳膜,没有任何装饰,我不能用甜美来形容那种声音的,只是感觉那种声音是像模像样的,就象海边小巷中倾听到的吹拂的海风一般,那是一种自然的声音,没有多少骄气的含量,但却总让我难以忘怀,我知道我是在怀念你了,时刻能感受到贴近心意的声音。

其实,我能每天看见你的,在一个你知道我存放的地方,或许你也并不知道,那便是我存放记忆的地方。因为那天我没有给你任何的承诺,甚至于我的眼神的移动有着几分仓促的滋味。我静静地等候流云的讯息时,其实我已经知道,也许曾经有过的最美的牵挂,就是那朵云彩重现的日子。我没有向云彩诉说过最美丽的语言,正如我没有与你诉过过一般,只是感觉中,你那灵动的发梢却常会随着我的意念轻轻摇摆。

今天是海边上空一米阳光灿烂的日子,我最深的想象中,你正承受着阳光下迷惘的光环,我知道你会承受负重,你已经学会负重,你已经担承过许多痛苦与美好的负重。坚强的你已经超越我所有的想象,背着理想,载着梦幻般的迷人的思想行走着。

我曾经以为情感会象一身通体的、流水似的线条那样流畅;我曾经以为匆忙中的牵手会永远伴随着我的脚步移动;我曾经以为我寻访自然的声音只是一种风的诱惑;我曾经以为最自然的收获是那份美丽的牵记;我曾经以为我传递的信息只是情感的渲泻;我曾经以为我无拘的言说可以记忆犹新;我曾经以为那一枝独秀的感觉就是我听到的,没有说想你的那种声音。

今天,是我满腹怀念的日子,突然想把脑海里跃出的思想告诉你,我不知道,我在海边小巷突然灵动的讯息是否会让你想起,那曾经是一次信号的放大。今天的气温并不是很高,也许是因为我沉重中想起了你;今天的风不是很大,也许是我的牵挂拉住了些许风的翅膀;今天我脑海中寄生的影子有些冗长,也许是那种清淡的美丽正轻轻舒缓的呼吸。

我知道,明天依然如故,但我明天依然会想起那份儒雅的热情。明天依然有一种负重,但我会站在海边的堤岸上告诉你,用最自然的大海的风声告诉你,一段美妙的声音正在放唱着,一如晨光初露,一如阳光席地。轻松自如的日子,我会回想起,海边有自由的空间,一如绚丽的阳光终会撒落苍茫的天际

 

 

抗震救灾,众志成城

  

  20085121428分,四川汶川地震的讯息,在人们撕心裂肺的哭泣声中,震荡着中国人民的心。除了感叹命运的不公,大地的不平,人们瞬间沉浸了,沉浸在无限的悲恸之中。

    当远离四川的全国各地的同胞从电视荧屏和网络媒体上看到中国人民的温家宝总理在灾后的第一时间里赶到四川的时候,人们深深地感受到,四川地震已经揪紧了祖国妈妈的心。人们透过总理,看到了党和国家的伟岸形象,看到了强大的祖国在人民危难时期更象一位慈祥的母亲和一位仁爱的父亲,在祖国的儿女们最需要的时候赶来相助。随着总理来到震区的心脏,来到灾区人民的身边,人们看到敬爱的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所显示的责任政府的高大形象,看到一位老人那激越的声音变得那样深沉,看到了总理那饱含深情的眼眸,看到了总理发自内心的热爱人民的眼泪,看到了总理那盛满了对祖国人民的关怀。透过总理装满泪水的眼眶,人们又听到了总理发出的一道道命令——为人民的生命安全发出的强硬而执着的命令。人们久久地凝望着总理的身体力行,久久地凝望着发生在四川大地上人们不忍看到的场景——多少年轻的儿女们被这样被突如其来的灾难夺去了生命。

    人们的视线,随着总理的身影踏遍灾区的每个角落,我写下了这样几句:中国人民敬重的总理/鼓舞了人民战胜艰难的勇气/人民敬重的总理的眼神/贯通了全国人民的心/贯通了全国人民的血脉/人民为祖国骄傲/人民有一位好总理/人民为你骄傲/中国有一位好总理/你是人民坚强的后盾/人民是祖国坚强的后盾/我为中国骄傲。

   我知道,永远的画面已经永远地停留在人们的眼眸和记忆之中:灾难中,有人用自己的身躯挡住坍塌的墙壁换得自己心爱的学生们年轻的生命;灾难中,人民的英雄将士们顶着余震的威胁开通了一个个救人的通道,用执着的精神和神圣的双手挽救出一个个生命;灾难中,前赴的记者们强忍着心中的悲痛,丢下心爱的摄影机只是为了多救出几个生命;灾难中,刚刚逃生的灾区人们又加入到抗震救灾的行列;灾难中,救灾现场所有抢险英雄们夜以继日的艰辛,只为了救出瓦砾中更多的残存的生命。

    我知道,永远的画面已经永远地停留在人们的眼眸和记忆之中:灾难发生后,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为灾区人民揪起的心不停地激荡着,想了解灾情,却又不忍多看凄惨的的画面,在关关停停的屏幕上注视着灾区发生的一切;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为灾区人民想做点事情的心声开始激荡,人们心中那最痛苦的煎熬瞬间化为一股力量,一股史无前列的力量,祖国人民的心此时此刻是那么地紧紧相连。地震,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却也震出了亿万人民的团结之心,那一笔笔浸透着牵挂与温暖的钱物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成战胜灾难的勇流冲向灾区,那一股股血脉流向灾区人民,这又何曾不是人民热爱祖国之心。

    危难之处显身手,危难之时见人心。人们不会忘记,抗震救灾,众志成城,只因血脉相连?人们不会忘记,抗震救灾,众志成城,人们盼望着祖国安宁并日益强大。

 

心中的灯塔苑

   

海岛人大都对灯塔并不陌生,因为生在海岛,长在海岛,虽然有的人没有生长在渔村,但是受海岛生存条件的影响,大都会从各种渠道知道有“灯塔”这个名称的,从附近渔民的言语中,在出岛坐船的旅行中,从与守塔人对话中都能听到有关灯塔的诉说。

    一个极为偶然的机会使我见到了一年中只有一次度假机会的本岛人,因为少儿读书时对守塔人以“自己的光明照亮了人类的文明”,以“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精神已经有了很深的印迹,自然对守塔人有了一份特别的敬意,也在对话中了解了一些他们的生存环境,他们平日的生活可以说是与寂寞作伴的,虽然现在守塔人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我想生活在岛城上的人应该是无法体会其中的寂寞与无聊的。他们大都是很普通的人,有的甚至只念过几年的书,伴随他们生活的除了正规的检查灯塔是否亮着,也许只是看看电视,玩玩牌。但是当我听到他们在狂风暴雨时候为了保证航船能清晰看到那闪耀的亮光,进行抢修时是要付出生命的时候,我对他们平凡的生活有了更大的崇敬,虽然我并不赞同他们的生活方式,但我会崇敬他们危难之时的行为。

    千百年来,灯塔总是耸立在孤岛上的,夜空下指引着航船避险平安。一代又一代的守塔人更是为了灯塔不息的光明奉献者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尤其是知晓舟山群岛海域灯塔荟萃,有着世界历史文物花鸟山灯塔号称“远东第一灯塔”有美名,我想我是不会对“灯塔”的定义作任何怀疑的,我崇敬的不只是冒着风险建设灯塔的勇者们,我更会崇敬那默默无闻的守塔人。如今,在岛城的新建的竹屿新区散步时就能看到闪耀的灯塔,我不知道别人是否会对这一座座灯塔有什么感想,但我却是平添了一份对智者的尊重,因为我仿佛看到了智者对普通守塔人的尊重。

    当我从容淡定地,带着休闲的心情地走在位于岱山竹屿新区的时候,看到灯塔苑里的六座有着世界各地风格迥异的著名灯塔模型带着微笑的面容高高地耸立着。我又仿佛感受到了另一种智慧的光芒。我不知道当初建造这些灯塔的用意究竟如何,但我可以设想,那一定是智慧者的思想。大凡海岛人有很多人都知晓舟山是国内灯塔最多的地区,岱山人会利用这一有利条件,着手建设世界著名灯塔群,形成以灯塔为主题的海洋文化景观和旅游休闲场所,这本身就意味着一种精神的存在,更何况它还深深地隐喻着造就繁荣新区的理想光芒。

    也许,我现在还无法日夜与耀眼的灯塔常常相伴。但是我可以记住自己与灯塔守望的日子,那一个冬日里,带着触动的心情,我曾轻轻地走近灯塔苑,灯塔苑没有全部建成,也没有看到各种反映海洋与灯塔的历史图片资料,更没有看到理想状态中“万国灯塔博览圆”,更不知晓在最大的灯塔基座里存放着灯塔的发展演变史和著名灯塔的轶闻趣事,也没有去亲自体验电子模拟室中驾驶现代化轮船航行大海的感受,我只是感受着灯塔苑的安静与详和,首座建成的灯塔象征性地闪耀着束束而迷离的光芒。也许这正是我想感受的一种温煦。踏在洁白的水泥路面上,轻轻地触碰着灯塔的外衣,扶揽着还略显粗糙的栏杆,静静地陪伴着一种心情迷朦地发散着心绪,在沉静的心中荡漾着对春的怀想。我甚至不知道是否沉醉于灯塔的脚下那些热烈的心跳,但我确实是流连于这些风格迥异的世界知名灯塔群中了,我想,我是沉醉在神奇的灯塔苑里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