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笔会 > 群岛随笔 >

群岛随笔

虞友娜随笔

将肉麻进行到底

 

作者:小灰布头   

 

同事小溪不好看,也不年轻,而我们都很喜欢她。

她每天笑眯眯,早上一和同事碰面,就朗声说“早上好!”,喊亮了同事一天的好心情。你要是穿了件新衣,她肯定会第一个发现:“哇,新的,蛮好看!”目光亮闪闪地望着你,使你觉得一下子充满了信心。每周她都会给老爸老妈老同事新朋友大哥二妹等人打电话,大喊“想你了”。记得那次我们一起去爬山,刚到半山腰,她就摸出手机,大喘着气喊:“老公,我在全市最高点向你问好!老公乖,晚上早点回家,做点好吃的慰劳老婆!” 哈哈,把我们笑的,都直不起腰来了。

我们都说小溪挺“肉麻”的。说老实话,我原来对“肉麻”这个词有点成见,觉得要是被人家说肉麻,那肯定不是一个“好人”,可是,我们又都喜欢小溪,又有谁说她不是“好人”呢?看来,是我自己应该重新认识“肉麻”这个词了。

有一次,我无意中收看到有个叫《心灵花园》的访谈节目。节目嘉宾主持心理学家张怡筠博士的一句话:幸福的秘诀是将肉麻进行到底,如一场喜雨,滋润了我的心。

记得当时上节目的有对老年夫妻,当博士说“幸福的秘诀是将肉麻进行到底”时,他们四目相视,目光中流淌着很多东西。那阿姨还说,“我们是很平常的一对,我们所做的,就是要保持初恋的温度,所以我们到现在都很幸福……”阿姨的老公听了阿姨的话,望着阿姨,眼睛眨都不眨,就象望着稀世珍宝。阿姨他们好“肉麻”,可又如此真诚,电视机前的我好感动。

第二天,当小溪脸红红地夸我“美女,你真能干”时,我不由脱口而出:“小溪,你好肉麻哦。”

没想到小溪却眯缝着眼,呵呵笑着说:“肉麻可是幸福的秘诀啊!”

小溪说,以前的她很郁闷,生活也不如现在甜蜜。后来,因为一次特殊的机遇,她开始“肉麻”——想要说的,就说出来;想要做的,就去做;想要送的,就去送;想要解开的结,就去解……后来,当她成了我们的同事时,“肉麻的小溪”也成了我们都喜欢的开心果。

看来,我们都应该学着“将肉麻进行到底”。我想。

我们离开了父母,很少有时间去看望,如果打个电话,对着话筒喊声“妈妈,想你了”,话筒那边的妈妈一定会露出笑脸。孩子慢慢长大,和爸爸妈妈越来越疏远,当他放学回家,抱抱他亲亲他,他一定会觉得轻松一点。“我爱你”,这样的话在谈恋爱也许经常挂在嘴上,可等做了老夫老妻,却嫌“有点肉麻”,不再轻易出口。不妨经常说说这三个字,为平淡的“老”生活,添点兴奋剂。对朋友说声“我喜欢你们,有了你们这样的朋友,我好开心”,更能拉近彼此心灵的距离。忙碌的生活,巨大的工作压力,亚健康的身体,常让我们感叹好累,好失落,好烦,在这种情况下,给亲人、爱人、朋友一个大大的拥抱,给他们,也给自己,一份温暖,一份实在,一份感动……

我们先不去管辞海之类的工具书里到底给了“肉麻”什么样的定义,我们看到幸福的人们都有相同的秘诀——“肉麻”,那就先让我们试着接受“将肉麻进行到底”的理念。当然,我们一定要真诚,如果为着某种利益纯粹花言巧语,故意做作,那和我说的“肉麻”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龙虾,龙虾

 

      作者:小灰布头

 

“什么时候了,沟里还会有龙虾?”我妈在电话那头笑起来,“我们自家养的倒蛮好的,给你们钓钓吃吃足够的。”我感觉到我妈舒了一口气。

龙虾,龙虾,你何时举着大螯来到我家?

也许是从我儿子那次玩龙虾开始的。

那时我儿子的玩具买总赶不上坏的速度。我妈心疼钱,嫌那些玩具质量差,对儿子也没意义。有个叫卫卫的邻居,每天拿着自做的网捉四野沟渠河道里的龙虾卖钱。我妈就看好了那龙虾。“歪歪,(我儿子小名)卫卫龙虾捉来了,快去看啦。”那时,在很长一段日子里,我们的一天是从我妈的喊声里开始的。我儿正好也喜欢那张牙舞爪的家伙,听到喊,就一骨碌爬起来,揉着还没睡醒的小眼睛,跌跌撞撞地下楼去了。我妈顾不得刚从田头回来,腿脚还沾满泥巴、露水,就抱着他到卫卫家看龙虾去了。有时,我儿子没被喊醒,我妈就赶紧去讨几只来,让我儿子醒来后玩。我经常在我儿子专心地逗龙虾的时候上班去,有时等我下班,他还玩着,我妈满面笑容地告诉我他玩龙虾有多开心。后来,我带儿子到县城上幼儿园了,现在他上3年级了,基本上没时间回我妈妈家了。有时我妈来,会给他带几只龙虾。我儿子有时也会问:“奶奶,龙虾还有吗?”不管他在什么季节问,我妈总说:“有的,有的,奶奶帮你养在大缸里,灵活着呢。”

也许是从那次钓龙虾开始的。

虽然县城和我妈妈家相距不远,但我们平时确实很少回去。回去了,大多数时候是我们看电视、聊天,我妈田地、灶头忙碌。那回,好象是“五一”期间,我们姐妹几个相约回去,看到好些孩子在钓龙虾,我们觉得呆着也是呆着,不如也到自家田地间的水沟里去钓。钓龙虾没多少技术含量,但也蛮开心。我们几个说着,笑着,钓着,我妈也一边在地里照顾各色蔬菜,一边和我们说着村里邻间发生的琐事趣事,其乐融融。后来,我妈就把卫卫的那些卖不出去的“等外虾”要来,养在自家田地的水沟里,经常拿饭菜去喂,以后每每打电话来,就有了“龙虾养大不小,啥时来钓”的问题。有一次,村里一人把我妈养的龙虾都捉去了,我妈很生气,和那人吵了一架,还懊恼了好多天。

也许是从那次吃龙虾开始的。

那次,我和我妈刚吃过午饭,我二姐夫突然来了,问他吃了没,他说没。看着已不成桌了的饭菜,我妈说:“我去炒菜。” 她去卫卫家买来龙虾。只见她反复冲洗龙虾后,用剪刀剪掉龙虾大螯上的尖角,又把龙虾的经从尾部抽出,说这样可祛泥腥。然后又用开水卤,用油炸,加辣椒、小葱炒,没多大工夫,一盆红艳艳、香喷喷的龙虾就上桌了。二姐夫吃得津津有味,赞不绝口,而我惊得合不拢嘴,向来只会“把生菜煮煮熟”的妈,什么时候也有了这一手?后来聊天时,我妈才透露:早听说吃龙虾的人多了,价钱高了,心想我们也一定喜欢吃,就多次向卫卫的妈妈(听说她很会炒菜,还曾开过小饭店)请教怎样炒龙虾,有一次,还请她手把手地教怎样抽龙虾的经……

最近我们打算回妈妈家去,提前打电话告诉我妈。不知我妈把我说的哪个词听成了“龙虾”,于是,对我说了本文开头的话。我突然想,哪是我们钓龙虾,分明是我妈用龙虾钓我们,但我没说出口,因为我知道,如果真说出来,那就该是最蹩脚的话了。

 

 

 

 

最是那背靠背的浪漫

 

 “浪漫”这个词有多少种含义?“浪漫”这回事有多少种形式?今天我不经意间看到一个电视访谈节目,一个著名音乐家款款讲述他的浪漫爱情和浪漫婚姻,我不由想到上面这两个问题。

我老公即将不惑之龄,他说关于浪漫的印记来自刚上初中时看过的一本杂志,杂志名早忘了,故事和里面的主人公更是没一点印象,但那个画面却一直留在脑海中:一个姑娘和一个小伙子,背靠背坐在草地上……后来,他走向社会,见识和经历慢慢丰富起来,但关于浪漫,却一直停留在那最初的画面里。

我想,这就是“浪漫”的其中一种吧,它本真,纯粹,无须预约。

恋爱时,浪漫是经常现象,想必各位过来人都有感受;但婚姻里要保持“浪漫”,却需要精心积累。

有一首歌这样唱:“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可是有多少曾经的爱侣,在人生十字路口背向而驰,如同唱红这首歌的歌手,也结束了那段还没实现“最浪漫的事”的故事。我想起一个电视画面:两位银发飞扬的老人在洒满落叶的林荫道上漫步,那位阿姨如同一个顽童,踢得红色的落叶翩翩起舞,那位伯伯爽朗地哈哈大笑……他们让我由衷地感叹“好浪漫!”那样的浪漫,不是一枝玫瑰,一餐烛光晚餐就可实现的,而需要在漫漫人生路上相携相伴,才会功到自然成。

那位音乐家的一段话深深地打动了我。他说,生活的方式有很多种,理想的生活状态也有很多方面的元素,但也许不管怎样,浪漫都应该是美好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以一种浪漫的方式来生活,人生才有滋味,幸福才会长久……

我们进入了“老生活”,按部就班,波澜不惊,似乎没有浪漫可言。其实,恋爱时有恋爱时的浪漫,“老生活”也该有“老生活”的浪漫。富贵有富贵的浪漫,如那位音乐家,他为了证明自己多么爱自己的妻子,可以仅仅为了和妻子吃一顿午餐,而从纽约立刻飞到上海;但贫穷也有贫穷的浪漫,著名的“麦琪的礼物”无疑是一种感动很多人的浪漫。

看来,浪漫的关键不在于时间地点人物,不在于成本。浪漫,是一种很童真的心情,一种很洒脱的作风,一种很温情的生活方式。浪漫,不是去追求物质上的财富,而是珍惜自己拥有的东西……

还等什么?来点浪漫吧……

 

 

 

 

 

                                           /小灰布头

 

拿了钥匙往房间走,类似“好暗,象70年代”,“连个电梯都没有”的点评在走廊此起彼伏。打开房门,“天哪,这么小”,“一股霉味”的埋怨抑扬顿挫。“什么梳子,一梳就断”,“空调那么晚才开”……第二天早上,彼此碰面时,相互诉说的都是对这个旅途上第一站住宿的不满。

 而第二天晚餐时的碰撞,简直把整个旅途毁于一餐。饭菜上来了,可是动筷子的很少。先是议论“那是什么汤”,然后质疑“那是什么饭”,接着惊问“这菜怎么炒的”……眼看着这位托着腮帮子发闷,那几位的脸慢慢从腮边红开,她的嗓门大了起来,戴眼镜的拍了饭桌。喊来了领队,叫来了导游,吆喝出了老板。当然,后来,老板的脸也红了,声也高了。结果是,离坐前,几位把饭扣在了汤盘里,洒了些菜在桌子上………惹得临桌扭着脖子好一阵看。

回来这一路,听到最多的是,这食宿真让人扫兴。而对于这趟旅途的目的地,一个世界著名的地质公园,却仿佛真是“抬头看雾,低头看路,两旁看树,旅游结束”了。

同伴们不光扫了他们的兴,还扫了我的兴。

当然,这不怪他们,怪我自己。总以为自己早已有了足够宽容的心胸,怎么会去计较这人在路途的不尽如人意。可是,这假面具轻易就被戳穿了。

听了同伴点评住宿条件以后,原本一个劲往房间里冲,打算第一时间上床的自己,最后做梦的速度却超级蜗牛,因为,我也愤愤地跟房间较起了劲。同伴们最后对饭菜下的结论是“令人无法下咽”,此话一出,原本一口饭一口菜吃着的自己,忽地停下了筷子,嘴里嚼着的那一口,真不知吐好还是咽好。

看来,不满、埋怨、愤怒和快乐一样,具有强烈的传染性。

坐在回途的车上,我突然想到曾经看到的一个新闻:一批乘客推着754路公交车。面对都不知道还能不能继续往前开的公交车,这批乘客不是埋怨,不是唾骂,不是放弃,而是合力推动它,让它继续往前开,把每个乘客送到旅途的那一端……超级想象万一这辆车突然抛锚,不知会是何种声音充塞满车厢?这一想,瞬时惊得我一身冷汗。

毕淑敏在《我的行走笔记》中说,旅行使我们谦虚。我这趟人在旅途的经历,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旅途,也使我们学习宽容;如果宽容,旅途一定更愉快。

关于宽容,有很多很多大道理可讲。鉴于我的浅薄,我目前的认识是,人无时无刻不在旅途,多点理解,多点宽容,也就会多点余地,多点愉快……

下回,让我们结伴,一起踏上一段旅途,让我感受你的宽容;把我的快乐传染给你,这样的旅途一定更愉快,更有收获!

 

 

 

 

 

三个导游一趟游

                                  小灰布头

妇女节期间,单位给我们女同志一个到乌镇、海宁、杭州一线走走的机会。这也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到三个导游。

各位老师,大家好!”上了旅游车后,随团导游小赵闪亮登场。20刚出头的姑娘,皮肤不怎么白但很光洁,一只蝶形的小发夹栖息在卷曲的长发的顶上部分,随意而时髦。她高佻苗条,面带微笑。谁说同性相斥呢?我敢说,我们这一车18个女同胞打一见面就喜欢上小赵了,并为着她的年轻的美丽与率真,宽容了她导游中的一些失误。

从乌镇到海宁,估计是两个小时多点的路程,而我们的车子行驶都快三个小时了却还没到预订的宾馆。原来司机和导游都不认识路。我们讶然。“快打电话问海宁的旅游社!”一位老师果断地建议。小赵微红着脸,赶紧拨打电话,许是怕自己会边听边忘,她望着我们重复电话那头的话,有点紧张有点无助的模样就象邻家小妹。我们都专心地听着她,有几位老师还提醒她问问对方有没有什么标志性的建筑物之类的可帮助辨认。然而,司机和小赵仍都懵懂于对方的告知。司机只好把车开到一个路口,下车去问路。按着路人指点,车朝另一个路口又开了十多分钟,可并没有出现所希望的“柳暗花明”。小赵的脸又红了几分。车里有些沉闷了。一位老师善意地开玩笑说:“你们一个潇洒,一个漂亮,我们已经原谅了你们不认识路的美丽错误。小赵还是再去那路边店里问问。”话音刚落,大家都笑起来。小赵朝那位老师感激地笑笑,下了车去问路。隔着车窗,我们看到她连比带划着,脸上渐渐显出恍然大悟的表情。上车后,她兴奋地朝司机喊:“原来真该朝刚才那个路口去,我刚才是想告诉你的,可车子飞快着就过去了。”司机倒是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只迅速调了车头,沿来路返回。“找到这真不容易,下次再不要叫团里订这里了哦。”当车子终于在预订的宾馆门口停下时,小赵不无委屈地嘀咕道。

在写着“乌镇”的大门口,我们见到了地陪导游小文。湖北籍导游小文真白,一个老师跟她开玩笑说,她给我们导了些什么,我们可能很快会忘记,可她的白,我们大概是一辈子不会忘记的。白,为她增添了几许文静,文静,为她增添了几许书香气。她轻轻地一路前行,轻轻地为我们讲解,生怕惊醒了古镇的美梦似的。小文总在一处讲解完后,轻轻地让开,让我们自由参观,然而她又会洋溢着恬静的微笑,在我们到达之前在下个景点静静地等待我们。待我们参观完后,在门口留影时,我发现小文已经离去了。她完成了她的任务了,可她是什么时候跟我们说再见的呢?我相信她是一定说过再见的,也许就在我留意擦肩而过的其他游客时。她让我很自然地想起了那著名的诗句:“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小王是我们在“修真观”的地陪导游。小王是挺“小”的,不过十七、八岁的模样,我们中的任何一位在他面前一站,上下左右就不见他的边了。但小王导得可不“小”,简单的自我介绍后,他就郑重其事地告诉我们:“自古以来,乌镇修真观与苏州玄妙观、濮院翔云观并称江南三大道观。”庄重的语气一下子把我们带入了景致中。随后他就指引我们看山门正上方悬挂的一把特大算盘,要我们仔细观察两旁“人有千算,天则一算”的楹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在我们纷纷猜测之际,小王娓娓道来:“请听小王说……”小王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做八卦图的是什么材料,院里的大缸有什么作用,缸里的金钱龟有什么讲究……他的“请听小王说”也恰到好处地满足着我们的好奇心。小王声音不大,并伴有几声咳嗽,大概是患有咽喉炎,也属于一种职业病吧。“你很敬业,你会成长为大王的。”参观结束,我们真诚地对小王说。

不一样的旅途不一样的风景,而导游其实也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多些宽容多些感悟,不一样的导游也能为旅途增添不一样的情趣……

 

婆婆的后现代幸福生活

 

作者:小灰布头

 

 

我的婆婆今年70。风风火火快人快语,每天不亦乐乎。

听我老公说,婆婆过去很苦。她娘家地主,夫家富农,这在那特殊的年代里都是遭操家挨批斗的对象。其实,婆婆还是被抱养的,所幸养母不比亲母差。但养母很早去世了,她二十不到就嫁给了一个“门当户对”的邻居,生下三个女儿一个儿子。一家6口人挤在一个破屋里。婆婆硬是在一个烂河塘里填地基,造起了两间瓦房。命运捉弄人,我老公刚5岁,我婆婆就成了寡妇。寡妇门前是非多,孤儿寡母受欺负也多。现在说起当年的一些情景,婆婆依然一副耿耿于怀的样子。

几年后,同村的一个男人走进了婆婆的生活。那人还带着个儿子。据说他很聪明,但身体不好,不能劳作,还有点驼背。生活的重担依然压在婆婆身上。上山种地,下泥涂捞海藻,晒盐、卖菜,甚至像男人一样拉着炮车走街串巷加工爆米花,用她现在的话来说,叫做“阿拉(我们)勿怕苦勿怕累,日子总会越过越好的”……

婆婆60岁那年,又成寡妇了,那个男人因病去世了。

但婆婆的生活,真像她说的那样,是越过越好了。

66岁那年,又一个好老头来到婆婆身边。

靠早年挣下的本钱投的资,现在婆婆不花儿女钱,每个月都有固定红利。但婆婆还是歇不了劳作的手脚,瞅空就到她的“开心农场”去打点。她说早年是眼巴巴地看着田地能给生点钱,现在就当活动活动,要能收点蔬菜吃更好,那是纯天然无公害绿色食品。

婆婆家在农村,老头家在城镇,有些距离,要种菜了,婆婆就乘公交车到农村去种。天黑下来了,老头就打出租车去把婆婆接来。婆婆每每说起这样的事,就哈哈大笑,说老头真傻。老头只是裂开嘴笑笑,脾气好得不得了。他们幸福的样子,真让我们羡慕。

幸福的婆婆也赶起了时髦。外地来个什么货物展,举办个什么讲座,她消息灵通得很,拉着老头,几乎一场都不落。一回来,就叽咕叽咕地讲那些新鲜事,展示她买来的宝贝。这个“业余爱好”,经常让她兴高采烈,像个孩子让人忍俊不禁。

前不久,婆婆烫了个头,纹了个眉,刹那间年轻了不少。原来和老头携手去北京了。以前总为生活奔波,现在婆婆身体健康,心情舒畅,出去走走也是大好事一件。

婆婆最喜欢召集大家吃饭。她总说,以前她们家受欺负受穷,现在子女都安居乐业,一家人更应该热热闹闹。她做得一手好菜。外甥女外甥都20多岁姑娘后生了,书也都读得好,个个是她的心肝她的骄傲。这些姑娘后生一口一个“外婆,我要吃这”,“外婆,我要吃那个”,把她忙得不亦乐乎。她爽朗地哈哈大笑,大口地吃肉,精神好得很。

但是婆婆也有缺点。就是说话太“冲”,有时不太顾及别人的感受。第一次碰到我妈,就把我妈气得够呛。对我这个媳妇也有类似的例子。但我一笑了之。婆婆是大苦大累过的人,还能有现在的身体、心态很难得。我们做小辈的,看着她幸福,也就是我们的幸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