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笔会 > 写意岱山 >

写意岱山

未被剪辑过的故乡

 
                       
   去东沙那天,立夏未到,风已经暖了。无论在哪个时间从哪个角落着陆,故乡总是用它扑面而来的亲切包裹着我。那些记忆的片断,恍若隔世,又仿佛就在眼前,让我长久沉浸在可望而不可即的触摸与想象之中。
是的,东沙是我的故乡,尽管我从小生活在一个叫高亭的镇子。它位于岱山岛的这一头,而东沙,在岛的另一头。
对于东沙最初的记忆,源于一些零零落落的语言,父亲口中的珍馐美食,母亲故事里的豪宅大院。长大后,在一些文史资料里,我总是刻意地寻找着东沙的过往:“当时大小横街头鱼摊林立,人群熙攘,鲜鱼一天两潮,买鱼卖鱼,昼夜不散”,这便是当年闻名遐尔的“横街鱼市”。热闹的鱼市带动了东沙的商贸,三阳泰南货、鼎和园酱坊、时丰祥百货、高远春饼店……彼时,“东沙角一隅,有居民三千,大小店铺四百多号,其商业密度实为罕见”。
   我抬头仰望聚泰祥高大门楣上的立体雕像,财神爷和老寿星依然笑容可掬,神气地俯瞰着众生。这是一家绸布店的旧址,飞檐画廊,宏大气派,如果放在现在任何一个大城市的街头,都丝毫不会逊色。但时光流逝,物转星移,现在它门可罗雀,静静地矗立在东沙街头。当年的绸布,已化成华丽的尘埃了吧?那些在绸缎旗袍包裹下风娇水媚的女人们又变成了什么模样?繁华的街景和熙来攘往的老字号如今都成了故纸堆里的繁华,令人不由心生怅然。
  幼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东沙汽车站通往镇子的那一条石板路,在我的眼中,它不是静止的。那些年,母亲偶尔会带我回一趟东沙,而今仅20分钟的车程,在当时却是一段痛苦而又漫长的旅程。因为两人都晕车,母亲总是带着一堆桔皮,希翼用辛辣的清香赶跑一路摇晃的晕眩。但这种晕眩感在下车后仍会持续地影响着我的步伐。所以,那条石板路在我的心目中一直是晃来晃去的。幼年贪玩,一边歪歪倒倒地走还忘不了一路游戏。只是,当年的青石板实在太大,跨一大步也走不出那块方方的格子。如今,我好想再用我的脚步去丈量那条路,可是,青石板,你们又在哪里?
   还是能找到的,在那些陈墙旧瓦的院落里,青石板们沉默着。好多年前,它们已经看够了人间的喧闹:男人们迈着大步、女人们扭着腰肢、小孩子跌跌撞撞,在青石板上留下一串串清脆的脚步声,从清晨到黄昏,从不间断。如今,即使有脚步从青石板上经过,也是蹒跚的、悄无声息。那些不愿离开古镇的老人们,他们见证过古镇的青春魅影,现在又陪着它一起慢慢变老,像是一群忠诚的臣子,除了不舍,还有今生今世再也无法改变的习惯。
   院子里放着几个大大的水缸,在缺水的海岛,它们曾是小镇最重要的物什之一。还有种着海绵花儿的破脸盆、酒坛子们,被三三两两地放在角落。海绵花是当年寻常百姓家最爱种的花,既不骄傲也不娇气,它总是把姿态放到最低,低得像一颗尘埃。有人欣赏也好,无人理睬也罢,只要有一缕阳光,几滴雨水,就足以让它们恣意地开放,一盆可开几十朵,上百朵,放在院子里墙头上,点缀出一季的姹紫嫣红。如今的所谓城市几乎寻不到海绵花的踪迹了,在这个张扬的年代,无声无息似乎就是一种落败。
东沙的历史十分悠久,五千多年前,已有居民生息,并经历了“宋称盛、明遗弃、清展复”的重大变迁。每年立夏节起至夏至节止,是岱衢渔场的大黄鱼汛,据旧志记载,鱼汛时东沙角“船至数万,人至十万,”那该是多么热闹繁华的景象啊。清代诗人刘梦兰留下了“无数渔船一港收,渔灯点点漾中流,九天星斗三更落,照遍珊瑚海上洲”的诗句。母亲说她小时候,每到一种小黄花开的时节,就能听到不远的大海中传来大黄鱼群“咕咕咕”的叫声。据说,当年海里的鱼多得阻住船道,渔埠上到处堆放着金灿灿的大黄鱼,搬运时散落在地上的,都没人捡拾。如今,野生大黄鱼的价格已高达近千元一斤,且难觅踪迹。原来,人们总以为这地球上的东西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很多事实告诉我们,并不尽然。
    五十年代末,县政府所在地从东沙迁往高亭镇,再后来,岱衢渔场资源衰退,东沙在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中变得越来越沉默,就像渐渐冷寂下来的青石板,依然厚重却变得僵硬。海边不再有渔灯点点、桅樯如林,年轻人纷纷奔向更为广阔的天地,这里成了一座老镇:老街、老屋、老人,似乎连时间都停滞了。在欧洲,老建筑被受到严格保护,不能随意拆迁。而中国经历了文革大破四旧和发展中的大兴土木,一破一立之间,历史成了残垣断壁,纷纷被灰色的水泥丛林所替代。只有一些被遗忘的角落,才尽可能多地保留了雕梁画栋、石屋小弄,供后人怀古思幽。
   古镇到处有,东沙只有一座。作为一个旅游景点,东沙即将被大规模开发重修,让更多的人熟识渔镇的民俗风情。而我,则更希冀透过历史的尘埃,探寻东沙背后的故事,触摸这座海岛小镇的灵魂。因为这个叫东沙角的地方于我,不仅仅只是一个古老的渔镇,这里弥漫着我的祖先、我的父母生活过的气息,它在我生命密码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它是我唯一的、也是永远的故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