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东沙
家门口的风景往往最容易被忽视,总是想着眼前的风景随时都可以去,就漫不经心,吝惜了脚步,反而常常失之交臂,及至遍赏了远景,才发现最好的风景原来就在家门口。一拖再拖,不去的理由似乎也很多,仅一海之隔的东沙古镇
成了我的一块心病。
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在朋友的招集下,走近了东沙古镇。
与多数的江南小镇一样,东沙也是粉墙黛瓦,流水人家。与多数的江南小镇一样,她古朴典雅,平和宁静。与多数的江南小镇一样,青石板铺就的幽深小巷遍布整个小镇。
东沙,和其他的江南小镇又有很多不一样。东沙是个古渔镇,位于著名渔场岱衢洋沿岸,岱山岛的北边,三面环山,一面濒海,是一座百年古镇。东沙古镇建制于唐,因渔业兴盛于清。据记载:东沙渔港形成于清康熙年间,之后每逢渔汛,各地渔船聚集东沙,船以千计,人达数万。渔盐之利带动了渔镇的商贸发展。东沙也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商业贸易区。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一景“横街鱼市”。
今日的东沙,虽然已淡去了昔日的繁华,但它保存完好的渔都整体风貌吸引着同处海岛的本地人,也吸引着外来游客。也许是旅游淡季,也许是养在深闺还未被人识,街道上少有人来人往,石板路两旁,一间挨一间的店铺半开半关,特产店的老板在百无聊赖地招揽生意。
正是这样的寂静吸引着我。朝着老街往里走,悠悠的古巷,低矮的房屋错落有致。与一般的黑瓦白墙的江南小镇不同的是,东沙的民居几乎都是黑瓦灰墙。海岛多风多潮湿,潮汐带来咸碱空气,容易染上污渍发霉斑,而灰色就不容易脏了。古色古香的四合院,高高的防火墙,留着旧商号印迹的店铺,则印证着昔日的繁华。
漫步在长而狭窄的小巷,高跟鞋叩在青石板上清脆作响,极具平平仄仄的韵律感,令人浮想联翩。于是,想起了戴望舒的雨巷。想起了那个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那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而此刻没有蒙蒙细雨,我没有油纸伞,那份略带点忧伤的惬意无法体会。
走着走着,不觉已近晌午,小巷里飘来米饭的香味,还有那浓烈的鱼腥味,谁家在蒸鱼干?好久没闻到这原汁原味的鱼干香味了。仿佛回到童年,也是这样的小巷,也是这样的时间,瘦弱的母亲站在巷口大喊我的名字,吃饭嘞!我无可奈何慢腾腾地回家,对着桌上的鱼干难以下咽。那时候的鱼干,桌上餐餐有,因为鱼干最便宜,基本不用花钱,以至于我后来都不愿吃鱼干。现在突然回味起鱼干的味道了。
吃午饭时,餐桌上果真有鱼干,且比我小时候吃的要大,但味道不一样,不是我小时候吃的鱼干味道了。很多东东,过去了就永远过去,再也回不来了。这,就是东沙古镇。一条条的青石板路,指引着灵魂的故乡;一阵阵充满鱼腥味的海风,任人暇想。
相关阅读:
- ·走近东沙古镇(2012-04-17)
- ·东沙,藏在海岛边的古渔镇(2012-04-17)
- ·行走在东沙古渔镇(2012-04-17)
- ·婉约东沙(2012-04-17)
- ·东沙二题(201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