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鱼的故乡
我们去岱山的那天,正遇到十里渔港大黄鱼秀,让我们一饱眼福。沿港路上的那一晚是璀璨夺目的,大黄鱼渔港秀,万民空巷,人潮如流。130组大型彩灯,50艘渔船的船灯,一万多盏大黄鱼街灯,向人们展现了一个流光溢彩的海洋文化世界,秀出了渔港的民间民俗文化魅力。
岱山对大海的敬重与醒悟,不单是政府的行为,它直接伸入渔民的骨子里。赵行法便是这样一个虔诚的渔民。中国海洋渔业博物馆就是在他近30年精心收藏的基础上建立与发展起来。在古镇东沙老街的一处四合院里,它显得那样地古朴与安静。岱山渔民的生活在潮起潮落中演绎与延续,其中太多的质朴与淳厚的人情事物都已然凝聚成了具体的符号与痕迹,躺在这博物馆里,向来往的游客轻声地诉说着。展出的船模、网具、鱼类、贝类标本及渔家风情等,让我们久久观望。贝壳馆还专门开辟了一间日本友人神原真人赠送的贝壳标本室。内有763个品种,共计1199件,其数量之多,品种之丰,形式之独特,让人叹为观止。也许是赵行法殚精竭虑的精神感动了他,才让他慷慨相赠这些难得的珍藏。
对港山上的那一尊大黄鱼巨幅雕塑,它仰着头,张大着嘴,似在传达一种无言的哭诉:如果再不保护海洋,那么远去的不仅仅是大黄鱼了。当我远远望着它,在这一刻,我更明白:谢洋祭海大典的意义。
来迟了,我终究还是来迟了。我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盛典。站在海坛边,我想到日月天地,亘古的事物才会有如此宏伟的祭坛啊,对于海洋,岱山的海坛无疑开创了一个新的形式。让我们把目光汇聚于那高达27米的海坛图腾吧,定海神针从海水涌泉中拔地而起直指苍穹,四条龙围聚于神针的下部。神针的底座没入不中,寓意人类起源于海洋,发展于海洋…..
现在正是善待海洋、保护海洋的时候啊。千帆归港,落蓬挂橹,休渔谢洋,还大海一片宁静与祥和。在恢弘古老的音律中,点燃祭火,恭请龙王,敬献贡品。众多渔民身着祭服,变幻各种队形,举香敬拜,祈福感恩。击鼓撞钟,铜炮开响。人潮如涌,人心澎湃。那场面是何等壮阔与神圣。一幕幕的仪式无不表达着渔民对大海的虔诚。然而这虔诚之中,有着那般的惶恐,面对深受伤害的海洋,人类的醒悟,反省,忏悔却又那般地感天动地。这样的觉醒还是到来了,不管是否来得太迟,终究是一种希望啊。
站在这神圣的海坛边,让我们再来听一听那些感恩的声音吧:让大海休养生息,让鱼儿延续生命,让人们懂得感恩,表达对海的崇敬。感谢龙王,赐予我们鲜活的黄金,感谢海神,惠赐我们跳动的白银。感谢海洋,感谢潮汛,母亲般滋润着我们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