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笔会 > 写意岱山 >

写意岱山

磨心的山

 

一座山支撑了一座岛,却又阻碍了岛这边与岛那边的路。要翻越这座山,原先该是一种无奈,继而我发现,却需要勇气、耐力,需要有一颗平静的心。

无奈翻越山岭的情景,发生在几百年前。几百年前的情景我自然想象不出,但我知道岛上定是荒凉一片,不可能像现在这般拥有宽阔的环岛公路,呈现出交通阡陌、船只繁多的景象,而是从岛的这边到岛的那边或者从岛的那边到岛的这边,必须翻越这样的一座大山。山其实并不很高,只有二百五十多米。然而,这山是岛上最高的山,山的三面皆是海。这样的一座山、一座岛,不可能用航船将岛的两头来连接,办事、卖买货物、走亲戚等就得用两条腿翻山越岭。当山上没有路,或者走在弯曲不平的羊肠小道上时,爬坡就显得不易。

山不高,却延绵婑婉。我没有去体验过爬越这座山的辛苦,不仅因为知道这座山时我已不用翻山,车子可以绕过山脚直通两边,更因为望着这座山时心里胆怯,一种畏葸的感觉在心里直打鼓。翻越这座山要花多少力?要流多少汗?要走多长时间?更重要的是,我为何要去翻越?我想,除非万不得已,我只能硬着头皮,咬着牙齿,去翻越这座山,否则我宁愿不去山的那边。然而,我不去翻越,他人的脚步却早已一步步地登了上去。

无路可绕过山的时候,只能翻越大山。于是,一两个人影出现在山坡上,或背着布包,或拎着网兜,或披着蓑衣,缓缓地在山坡上爬行。要是不情况紧迫,他们会选择风和日丽的辰光翻越这座山,此时,海风习习,阳光温煦,算是一个登山的好天气。然而登上山顶,却也已气喘吁吁,热汗涔涔,不得不停顿下来,歇上一会。要是发生突发事情,却又遇上暴风骤雨之时,或者毒日灼烈天气,就得遭殃,但山还得翻越。台风来临时,呼呼的风声吹奏出浪涛的怒吼,将山上的树木发出猎猎的声响,雨水如倾倒一般劈面而下,那样的时候走在山坡上,人犹如一面小小的风帆,早已湿透,摇晃不已,艰辛的情景可想而知。或者酷日当头,烈日高照,咸涩的海风仿佛静止似的,走在山坡上,未几便汗流浃背,眼睛里可能也会滴进咸咸的汗珠,令人产生一种受罪之感。在这样艰难地翻越山巅的人群中,想来多为妇女。男人们都忙于出海捕鱼,也有懒得爬山的心理。女人们便担上了翻越山头的重任。因此,在我的想象中,这座山上的路,该是女人们最先踏出来的。那些可敬的渔婆渔嫂们。

望着眼前的山,山显得越发的高,一种令人却步的感觉涌上心头。想象着人们爬坡登山的情景,渐渐地,我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敬畏之情。登山是一种磨炼意志的行径,支撑这种意志的,是实现某一种目的,诸如登上山巅的畅快和喜悦,翻越山头后可完成某一桩事,等等。眼前的这座山虽不是太高,可是对长期生活在海边的人来言,他们出行的大多是船只。然而,山总还是要翻越的。于是,有聪慧的人便想到了这样的翻山越岭,既是一种磨难,又是一种磨砺。

磨难,是对心怀的考验。磨砺,更是对心志的勉励。

岛上的人就将这座山称作为磨心山。

磨心山,一个富有深邃含意的名字。

磨者,令人首先想到的是折磨。翻越山岭不仅消耗体力,更是对意志的一种磨难,翻过去了,经受住了,便是一种心襟的磨练,气定神静的心境也就会顿驻胸际。

磨心,磨的是心。心的磨难,才能得以磨练,才能得以励志,也才能将身心渐渐地修炼。

磨心山,就有了一种光环,映现了一种境界。那是人生过程中所必须历练的,犹如从此岸走向彼岸,成为一种象征,一种平台。

于是,有善男在山顶募建了凉亭,供过岭行人憩息,又有善妇助田施茶,立碑行善。再后来,更有善者捐资建造了名曰慈云的禅院。那已是清乾隆年间,距今二百四十多年。建庵初期,虽只有三四间低矮平屋,佛殿简陋,僧尼无几,我想这已经够了。磨心者是心的磨难与修炼,有凉亭憩息,有茶水可喝,有庵院祈祷,心无杂念,心境平静,还期盼什么?

对于人们来言,自然有了另一层意义。登高远望,那山延绵叠翠,一座座低矮的山头如俯首一般,那海无际无涯,一座座岛屿凝固其间,犹如海上千岛湖。更可佳的是,庵院下拥有个山岙,与庵院形成直线。这样的风水宝地,自是被高僧和好善者看中。于是,一座座的大殿沿山岙建了起来。在葱郁的绿色拥簇下,高低错落的黄墙寺殿纵向一字阵列,气势不凡,蔚为壮观,形成了慈云极乐禅院,号称“蓬莱佛国”。

渐渐地,我感觉到在称为磨心的山上建造寺院,也很是顺理成章。磨心的初衷是为了磨砺意志,后来又逐渐演变成为修身养心,而佛教文化中的很大一个成份就是讲究心静,心静则善,两者在山上得到了完美的融合。如此,也不枉了山的本色,更不枉了磨心的含意。

如今,磨心山已成岛上最著名的景区。一台又一台的殿堂,自下往上看,洋洋洒洒,气势恢宏,一种瞻仰的心绪顿现胸际。与其他寺院别有特色的是,罗汉殿嵌在大殿下面砌筑起来的洞屋里,进入洞门,里面宽敞阔大,十八罗汉神态各异地一一站着,让人有一种别有洞天的感觉。在最高处的建筑里,更有名为“华藏世界”的佛境。里面的房间虽小,四面墙壁、屋顶及墙与屋顶的坡度转角处全用进口的镜子玻璃装饰,中间供奉观音菩萨。当我望着他人祭拜时,只见玻璃上层层叠叠的都是那个祭拜的人,可谓一人稽首犹如万人祭拜,令人眼界大开,忍不住拜上一拜。山的东面新修了一座宝塔,高高耸立,既与寺院密不可分,又似乎特立独行,颇有一种韵味。据说一位大师级人物站在山上,远眺浩淼大海时,忽地由感而发说,那海犹如巨大的砚缸,缺少的是一支巨大的墨笔。为此,他建议建造一塔,以塔作笔,辉映相照。很是大气,也极富诗情画意。雄伟的“海天佛国”就面朝大海,矗立在山的一隅,为山营造了一个修身养心的极佳处所。

对我这样的俗人来言,我更喜山上的景色。晨雾募蔼,夏凉冬暖,满山的翠色,令人感觉神清气爽,心里一片静逸。每每步到宝塔边的山巅处,心旷神怡的意绪总如波涛般涌现。近看,县城的全貌尽收眼底,那高低错落、色泽各异的屋宇,那或宽阔或狭小、或笔直或弯曲的街巷,那一湾渔港里林立的渔船,一一立体地映在眼里,描绘了一幅繁荣多彩的画面。远眺,一座座的小岛翡翠似的镶在海中,如一枚枚绿色的棋子,精妙散布,让浑浊的海吐露出生气,海上千岛的景象立时留在脑海。再远处,或者隐若的岛屿挡住视线,或者海天朦胧相接,飘飘渺渺,给人留下无限想象。登高望远,海阔天空,在这里得到了极妙的印证。心境高远,一些烦杂的事又怎会放在心里?夏天,山上绿树成荫,鸟声啁啾,海风习习,一派清凉,通体舒畅。再喝一壶茶,欣赏山上山下美景,心里的闷热早已消遁,升腾的是悠然安闲之情。这样的心情便呈示出明澄纯静的境地,还有什么可烦扰的?冬天的山巅虽有点冷,可山岙却背阴,呼呼的北风被挡在山后,或者掠空而过,山岙就在温煦的阳光下蕴藏一片暖和,寒冷的心得以温情的慰藉。要是遇上下雪天,那银装素裹的景色更美。山顶的雪想来是不易溶化吧,皑皑白雪,婉延连绵。草地上,树枝上,山坡上,无不披上银白的外衣。积雪让山峰变得素白,变得妩媚,变得俊秀,展现出“白峰积雪”的景观,成为岱山十大美景之一。望着或者置身这样的境地,心里除了诗画般的赞叹,还会有什么俗念来扰乱?洁白的雪,带给人的定然是纯静明洁的心绪。

是不是这样的美景失却了“磨心”的意蕴?非也。我想,磨心的意涵除了磨难与磨练,修身养心,净化心灵,更应是其中之义,也该是它的终极目的。山上如此宏伟的寺院,如此壮阔或秀美的景色,处处给人以一种悠闲逸然的意绪,一种自在不羁的心境,这样的情性,正是“磨心”所要达到的境界。

岛上也有人说此山应叫“摩星山”。因为山高入云,登上山巅,仿佛能摸到天上的星星,所以那山岭叫做摩星岭,岭上的山岗称为月岗顶,造的寺院名曰慈云庵。“月岗顶”,“慈云庵”,“摩星岭”,看起来都与山高相联,有点入情入理。然而,对我来言,我只喜欢“磨心”之意。月岗高耸也好,能摸到星星也罢,那只是一种象形,或者面对着山所产生的一种美好联想,最终陷入在佛教之中。而磨心,却更具深邃涵意,不仅与佛教相连,最关键的是精神上的磨练和情性上的修养。每天清晨,那一群群三三二二的登山者,他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莫不如此。他们大都不是信佛的人,他们要的就是修身养心。

我想,或许有一天,我也会登临山上,体味一下磨心的意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