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笔会 > 写意岱山 >

写意岱山

秀山二记

                                            秀山二记

                                                                        春水
 
 
舟山群岛的主要岛屿中,有一个秀山岛,二十三平方公里,面积恰如澳门。秀山三日,聊记一二。
 
沙滩
 
我住秀山君廷酒店,阳台瞰海。
关紧门窗,海浪声依然清晰传来,哗,哗,哗,有节奏,慢腾腾。睡在床上听涛声,这样的日子并不常有,即便影响睡眠,我也绝不会怪它们。哗,哗,哗,它们非常执着,不急不缓,一种底气十足的沉着冷静。涛声们排好队伍,一拨一拨向沙滩上冲,它们只听大海的命令。
似乎听了一夜的涛声,其实并没有,记忆里,中间只短暂地醒来一次。
晨起的光,亮了窗帘,一骨碌起来,奔阳台上,想看日出,但见云层还是厚,浓云里透射出几束光,看样子,太阳已经升起,听那涛声,不,看涛声,更清晰,一层层卷往沙滩。海边已经有人散步,海浪里也有小黑点在浮动,那是早起者在游泳。
虽然有点惺忪,还是揉一揉双眼,准备去走沙滩。旁边的房门,啪地一声关上,但及兄已经出门了,他说他去走海边的游步道。
海风清爽,吹在身上,极度舒服的那种,双脚踩进海水里,有点凉。
我沿着弧形的海湾,从西往东走,疾走。
这弧形不大,目测也就五百米左右,但弧线比较漂亮,浅圆,均匀。远处的海边,有白色间蓝的箱式建筑群挤挤挨挨,那是爱琴海别墅区,前一天下午,我们从海边游步道下来,就经过那片地区。
浪还是一波波顽强冲来。
我在心中,向这些海浪问了早安。这些浪,昨晚一直不停息地向沙滩发起冲锋,它们不知疲倦,后浪推前浪,前浪倒在了沙滩上,它们变成白色的泡沫,就倒在我的脚边,我踩着白浪的尸体勇猛向前。
我有些怜悯浪。
前浪明知要粉身碎骨,为什么还要这么奋不顾身?后浪一定会变成前浪吗?有没有狡猾的浪,永远躲着做后浪?一定有,那些浪会利用自己的优势,将自己做强做大,从而成为浪的领导者,那样,它们就可以指挥着小浪,让小浪变成前浪,而小浪们却很单纯,它们以为,冲锋就是它们的使命,必须不顾一切。
我沿着弧形的海湾,从东往西走,慢走。
沙极细,前浪过后,会留下一些遗物,碎贝壳,小石子,瓦砾,自然,还有可乐瓶什么的。
但,我有了更重要的发现。
每次前浪过后,海水迅速退去,退下的战场,犹如一块块大画板,细看,就如千山万壑。山是崇山峻岭的那种,山与山之间,有沟壑,深深浅浅,还有细水在流淌,每一条细沟,它们的形态都不一样。刚刚还在惊叹,又一排前浪冲来,壮烈牺牲后,又留下一块块大画板,又制造了另一种崇山峻岭,与前面的图形相比,你眼花缭乱,几乎找不到画的相同点。
我用手机,将这些瞬间战场记录下来,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不断地惊叹。也只有惊叹。
沙滩极硬,非常适合跑步训练,于是,我也甩动臂膀,慢慢跑起来。
关于秀山岛的硬沙滩,我听谢鲁渤兄讲过一个笑话。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鲁渤兄曾经在秀山当兵七年。他说,他当兵时,偷偷带了一只新式照相机。有一次,他们将连队里唯一的一辆卡车开进了沙滩,一群战士坐在车上,尽情拍照显摆,结果,照片拍完,车轮陷进沙滩,怎么弄也出不来,只好求助老百姓,垫上木柴之类,才将车子开了出来。
太阳出来了,日光渐渐地烈了起来,背上已是大汗淋漓,我沿着弧形的海湾,来来回回,走了八趟。
弧两头,大大小小的礁石上,长着密密麻麻的牡蛎,如戏水的白色小海鸥。
从来没写过诗,但这一回走秀山的沙滩,脑子里流过了一些句子,我把它如实记下来,你们不要把它当诗呀:
 
我在海浪中走过了一千年,
我要求前浪磨去双脚无数的死皮。
 
细沙的沟壑中,我捡了几个小物件:
一个五千年的白色贝壳,
一块六百年的碎瓷片(不确定),
一颗火山石,
我确定它有十万零三千年。
还有一只昨晚人们狂欢扔下的可乐罐,
一截圆蜡烛。
 
我在海浪中走过了一千年,
死皮已磨尽,
双脚获得了新生。
 
 
 
滑泥
 
我滑过雪,滑过沙,滑过草,却没滑过泥。
比如滑沙。宁夏沙坡头,我在响沙湾滑过沙。沙漠的深处高处,坐在高高的沙包上,屁股底下填一块硬垫,沿着设定的滑道,急速冲下。记忆深刻的情节是,为使方向不太偏离,我将两手插进沙里,速度使手指和细沙发生了激烈的摩擦,等感觉火辣辣时,手指已经肿红。
这一回,我去秀山滑泥。
秀山岛的西北端,有个中国滑泥主题公园,一千五百余亩的滩涂,集东海生态环境和钱塘江冲积之精华于一池。
此前,我看过浙江卫视的《奔跑吧兄弟》第1季,邓超蓝队和王宝强黄队,在滑泥公园里比赛捉鸭子,两队大战,所有队员都战成泥人,鸭子也成了泥鸭子。
7月9日傍晚,我们到了秀山中国滑泥主题公园。
我和俞福达、孙昌建、谢宝光,每人领了条弹涂船,就是渔民滩涂上常用的抓弹涂鱼的那种小船,也叫泥子船、笱船。我在乐清湾,看过渔民驾着小船,在滩涂上像鱼一样游动,线条流畅,夕阳下的背景里,极美的画面。我一看,这么简单的小玩艺儿,驾驭一定不在话下,信心大增。
公园犹如海滨浴场,外围也用网拦住。
放眼滩涂,平滑如镜,间有一些小滩积水,在晚霞里亮亮的,我确定,那些水窝里应该有不少海货的。
两手紧捏小船上的横档,左脚踩进小船的后舱,右脚踮起,身体呈四十五角倾斜,这是个标准的滑泥姿势。我启动了程序,准备出发。我以为,按照这个标准程序,我驾驭的小船,会嗖的一声蹿出去,那样,我右脚不断踮起,身体就会像林海雪原中的杨子荣们一样,流线的,自由的,美丽的。
不想,右脚刚踮起,左脚一滑,身体就翻倒了。
我也管不了那么多,半拎半推着小船,艰难地往前方驶去。几脚下来,似乎有点感觉了,有十几米还非常流畅,但身体一直是勉强配合,两脚极度不协调。
索性坐下来,将泥往身上脸上涂去。我知道,这是天然泥,洁静,细腻,泥中有锗、锌、铁和各类维生素氨基酸等天然物质,有好多指标都要远远高于韩国泥、广东泥、塘沽泥等,我来滑泥,有一半就是为了往身上涂泥。
变身泥人后,我将驾小船方法作了小调整,右脚踩后舱,左脚踮起,身体仍然倾斜,似乎轻松了点,但小船总是飞不起来。我的理想是,踩着小船,在泥里飞上一段,如滑冰运动员在冰场上飞旋的那种身影,看来只能是奢望了。
总是跌倒,极度不顺畅,双脚站在齐腰深的泥淖里,累得直不起腰,有些绝望,我是泥牛入海呀,寸步难行,这滑泥,比游泳累多了。
躺倒在滩涂边的平台上,大口喘气,仰望看天。那种感觉,是跑三千米到终点时的感觉,是登上泰山顶的感觉,我知道,这是极限在挑战身体。
此时,我脑子里飞速转动的,依然是那些驾驭着弹涂船,在滩涂上流畅的身影,他们趁着潮退,在海涂上抓捉各种鱼类,捡拾各种贝类,身姿矫健。他们长年如此,他们要为孩子赚取学费生活费,他们要维持生计,而我,仅仅是几十分钟的体验,却累如瘫狗,他们那种无言的累,又能向何人诉说呢?
也许,日久训练出来的渔民们,他们熟练掌握了驾驭小船的技巧,并没有我一样的累,但即便有些轻松,那也是上苍对他们的奖赏。
这一次秀山滑泥,已经载入我记忆的史册。
我想,若有机会,我一定还要去滑泥,不一定滑,我就静静躺在泥浆中,任那些微量元素和身体亲密接触,蓝天作纸,泥涂当床,写四个大字:秀山滑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