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笔会 > 写意岱山 >

写意岱山

岱山祭海

                                                          岱山祭海
 
                                                                        朱  零
 
 
天坛是祭天的,地坛是祭地的,日坛是祭太阳神的,月坛是祭月亮神的,这四座坛都在北京,只有皇帝才有资格在每年的相应时节举行祭祀活动,向上述神仙表白自己的欲求,也无非是国泰民安,家族兴旺,希望自己多活几年,在皇帝的位置上多呆一段时间,多享几年荣华富贵。这都没错,谁当了皇帝都不愿意下台,手里掌握着黎民百姓甚至各路牛逼大臣的生杀大权,那是何等的风光和荣耀。万一没玩好呢?一旦被人赶下了台,没准也会掉脑袋,而且这种可能性极大,皇帝这职业,风险也挺高的,很少有皇帝在祭天地祖宗的时候,恳请各位神仙爷爷让自己早一日下课,做一位平民百姓,安安稳稳度过余生的。那么什么样的人才会在祭天地祖宗的时候,除了填饱肚子希望自己的付出有所回报这一最基本的要求之外,就是希望自己及家人平平安安过完一生的呢?我见过一次,在岱山,渔民在海坛上祭海的时候,要求就很朴素,面对广阔无垠的大海,渔民在祭坛上成为主人,他们扑通一声跪下,向海神龙王爷发出了自己的心声:
 
出海之前拜龙王,唯将心头愿望表;
企盼东海渔汛旺,年年岁岁有鱼打;
大鱼进网小鱼放,子子孙孙囤鱼舱;
出海打渔息风浪,龙王保佑人安康;
满载而归养老少,家和人欢吉星照;
今日许愿愿成真,回洋还愿海坛上;
渔家呈上顶级礼,感恩戴德谢龙王。
 
每年的渔汛开洋之前和汛末回洋之后,岱山的渔民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祭海谢洋”。渔民们把渔汛开洋出海前的祈祷仪式称为“祭海”,把汛末回洋后的感恩活动称为“谢洋”。今年的开洋祭祀活动跟往年同样的庄严肃穆,场面壮大。祭祀仪式是伴随着阵阵响亮的锣号声和激扬的鼓声开始的,接连不断的鞭炮声响彻云霄,海岛沸腾而喧嚣。渔民们鱼贯前行,从庙宇中抬出供奉的海神龙王爷。主祭是一位当地德高望重的老渔民,六十开外,皮肤黝黑,皱纹纵横的脸上写着虔诚和坚定。他双手擎香,缓缓走向祭台,身后几十位渔民抬着全猪全羊,各色山珍海味,瓜果糕点以及稻米、小麦、花生、核桃等谷物粮食,一步步地朝祭台走去,依次摆放好供品之后,他们又向祭台献上平安旗、平安长卷和玉龙柱。随后,几百名渔民一齐朝向祭台的海龙王敬香跪拜,感恩大海。 
渔民们大多是岱山本地的,也有的来自其他群岛,现场还有很多来自广东、福建、上海、山东、辽宁等省份的渔民代表。他们怀抱着同样的希冀和信仰,相约在东海面前,共同向大海祈求丰收、平安和幸福。
传统的祭祀仪式在历史上有“官祭”和“民祭”两种形态。最早的“官祭”历史记载是徐福祭海,公元前219年和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先后两次派遣徐福率领三千童男女出海寻求长生不老药。徐福抵达岱山后,在后沙洋泥螺山搭建起祭台,摆上供品祭祀大海和龙王,以祈求远航顺利平安。到了隋朝,骠骑将军陈棱奉命讨伐琉球国,因在海上遇大雾,被困于岱山东北,陈棱便杀马祭海以求大海保佑此行顺利逃脱困境并大胜琉球。宋代建炎三年,宋高宗乘御舟前往岱山避难,抵达蓬莱后,看见后沙洋泥螺山上的古祭台,心中大喜,仿佛一下子在困顿中看见了光明,于是立即在古祭台上摆上供品,跪拜天地,祭祀大海,祈求江山社稷稳定安宁。从此以后,直至康熙、雍正年间,“官祭”活动日趋频繁,并达到高峰。
在“官祭”的同时,岱山民间祭海之风也颇为盛行。每逢渔船开洋、渔汛结束谢洋以及新船下海等重大节日,渔民便举行祭海仪式,多年以来相约成俗,并传承下来。相比于官方祭海,“民祭”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从原始的竹筏打渔到渔轮远航的出海打渔方式,再从鱼类资源稀缺到渔业兴旺发达的发展变迁,岱山这座小小的海岛经历了中国历史几千年的风雨沧桑,天下换了一朝又一朝,一草一木都在朝夕变化着,然而,承袭千百年来的祭祀仪式却一步一步第从古走到了今。如若不是亲眼所见,我很难想象在信息技术和网络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和飞速运转的现代化城市之外,竟然存在着这样一个拥有着古老、神圣风俗的原始海岛。渔民们继承了他们祖先淳朴、善良、勤劳的优良传统,对养育自己列祖列宗及子孙后代的大海始终心怀感恩,不仅表达了一代代渔民对大自然的尊重和敬畏之情,也在无形之中形成了一种独树一帜的岱山祭海文化,向世界展示了独属于岱山的文化特色。这是海岛渔民们个人及群体为求平安避灾难的祈祷方式,是他们最朴素、真挚的信仰,海洋乃是万物之本,我们人类的生命更是起源于海洋。
仪式结束之前,我们这些客人依次到祭坛前,每人领到一面写有“平安”的黄底红边的三角小旗,我相信通过这面小旗,人类一定会把心愿传送到龙王爷那里去,这面旗子通神,作用相当于藏区的风马旗,是渔民日常跟龙王爷交流的主要通道。
这面旗子现在就挂在我书房最显眼的位置,每当我才思枯竭,脑子一片空白之时,一抬眼,总能看见这面旗子,很多次我都发现,只要我心里默念祈求缪斯之神来临,这面旗子就会稍微晃动,我相信这是龙王爷在跟缪斯大娘商量,如何让一位江郎才尽之人,尽快摆脱困境,重回写作的正道上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