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海边书
岱山海边书
翠薇
我纱巾的形状,裙子的形状,就是大海的形状。大海想把我吹起来,吹动我的衣衫、纱巾,让我变成飞扬的样子。大海已吹动我的心,到海面上飘飞啦!
本来我与我的老师、同学们坐在客车里,四月天气,一车的人,车上已是极为闷热了。而一路驶来,到了海边,刚打开车门,咸腥的海风就甩了过来,呛了我们一个个地趔趄。一股凉风也随之而来,带队的陈老师嘱咐着大家多穿件衣服再下车。心急的人,看见了大海,哪还听得进有人说话!都等不及了,都一骨碌地往车下边挤,都想着尽快地去亲近大海。有敏感的人都打了喷嚏。聪明的,赶快穿了外套下车。胆大的根本不怕,穿着短袖照样说不冷。西藏来的,宁夏来的同学,都惊喜坏了。对于平常很少看见大海的人,是多么兴奋和新鲜啊!
宁夏姑娘王黎明,她站在海边,高呼着,不停地挥舞着红纱巾,一会儿围在脖子上,一会儿披在肩上,一会儿舞在空中,她想用她的红纱巾,把海风兜起来,把海浪提起来,她想用她的红纱巾,做一叶扁舟,而她就是那个凌波而过的仙子;同是宁夏来的彦尼同学,就冷静得多了,他使劲瞅着大海,盯着大海,那蓝黑的海水,那深不可测的浑厚,那没有边界线的荡漾和咆哮啊!他想着这么多的蓝墨水啊,如果都能吸进我的笔管里多好,都便变成我激荡、昂扬的文字有多好!那个宁夏来的鸽子,不停地拍照,摆着各种姿势拍照。她都站到大海的边缘了,海风灌进她的耳朵里、眉眼里,她仍然不怕,她甚至想掬一捧海水,沾一身大海的咸腥,她大声叫喊着,与波浪的声音伴奏!
席卷而来的蓝黑的波浪,到堤岸边上甩出洁白的浪花与泡沫。浑厚的,高傲的,一遍遍的摔着,不停止,甚至不因为我们的到来减慢一点速度。“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我的心情咋与当年东坡先生在望海楼的心情一样呢?!那边是谁,吟出了曹操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竟有好几个人跟着一起吟诵。
其实东坡先生是专门为岱山写过诗的。“兰山摇动秀山舞,小白桃花半吞吐。”这是东坡在《送冯判官至昌国》中的两句。其中“小白”就是指普陀山,秀山指岱山的秀山岛。区区数十字已经让岱山美景鲜活、生动、飘逸起来。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大海咆哮、起伏,有韵律地一刻不停地向前簇拥,一排浪头接一排浪头,开出硕大的花朵。我一直好奇,海水为什么是咸的,万能的度娘这样告诉我:地球在漫长的地质时期,刚开始形成的地表水(包括海水)都是淡水。后来由于水流冲刷侵蚀了地表岩石,岩石中的盐分不断地溶于水中。这些水流又不断地汇成大河奔腾入海,使大海成了盐类的最后归宿。随着水分不断蒸发,盐分逐渐沉积,天长日久,盐类越积越多,于是海水就变成咸的了……风从海面刮来,冷从海面伸展。站在陆地与大海之间,陆地这边是艳阳高照,而大海那边是天低云厚。
海堤上,围着一群人,是有人收购了刚刚打捞上岸的海产品。地上摆着几个大盆,有两个装着牡蛎、海虹、嘎啦、蛏子、花蛤、海螺、扇贝等等,还有几只海马呢,色彩斑斓的。这些新鲜的海物一动不动,在大盆里装醉。另两个大盆里有各种各样的鱼,大黄鱼、鲈鱼、鲳鱼、石斑鱼,还有的像泥鳅,又细又长,也有的长成中华鲟的样子,我认识的就这几种了。船上下来的打鱼人,穿着棉衣呢,问及他们,说海上冷,在海上,像呆在冷库里。我们远远望去,深蓝的大海不见无际,蓝得发黑、发青。海水像疯狂的马匹,不停地奔腾向前。
我们也忘记了冷,忘记了凉,只顾着新鲜,顾着好奇。瞪大眼睛,尽可能地将大海留在眼底,留在心底。征得船主同意,我们相互扶着,跳到一艘渔船上去。船舷很高,以我们这些人,很少做体力劳动,柔弱的身体,爬进船舱,还真费了些力气呢。但我们不怕,我们到以海为家的船上去,到锈迹斑斑的船上去,到被海风、海浪无数次来回吞咽的船上去。铁锚、浮子、渔网、雨鞋,堆满了船舱后面的船舷。船舱里便是船员的家,锅碗瓢盆一应俱全,他们在船上吃、住,他们以船为家,以海为家,一年中只有过年的几天到陆上的家里去团圆、过年。平常打鱼,几天一个往返只是到达码头,卖掉捕捞所得,再往船上装些淡水、蔬菜,以及其他的供养。在船舱里,我看见贴着一张船员全家福的照片,心里涌过一股暖流。
这只船响起了马达声,船员又要出海了。我们翻过一摞摞铁锚,爬上高高的船舷,我们向船主挥手致意,祝福他好运,盼望他满载而归。
我们所处的位置北边有铁质的栈桥。我走上去,有些紧张。大海毫不理会我,它依然在我的脚下,透过栈桥的缝隙扑过来,毫不留情地拍打着大石头,海水几乎要溅到我身上。石头与海水水乳交融。海水裹着石头,缠着石头,石头上沉淀了海水的颜色,被海风、海浪、海水疯狂地噬咬,拥抱。锋利的海水一遍遍卷浪重来,条件反射一般,机械地进攻。
大海的灵魂是骚动的,有着动荡和不安。一些海蛎子非常不幸,被海风,被浪头推到大石头上,命都没有了,而它的外壳又被海浪巨大的力量牢牢地粘住,石头上白花花的一片,粘了一层又一层。我蹲下来使劲掰,都掰不下来。像是被最牢固的胶水粘上的,被最好的工匠镶上的。那些石头,现在已经不单单是石头了,像文物一样,像标本一样,展览着一个个海蛎子的意象画。
我们到沙滩上去。我们脱掉鞋子,让双足亲近温热的细沙。甚至坐下、躺下,让身体大面积接触沙滩。瞬间,热就被传导过来,我们身上也有了满满的太阳的能量。我们像大海一样,也想激情澎湃了。沙滩上有放风筝的人,五颜六色的人群和五颜六色飞到空中的风筝。这里的风筝是龙的形状,银鱼的形状,八爪鱼的形状,海星的形状,鲳鱼的形状,大黄鱼的形状。真让我开了眼界。这是海边渔民的信仰,如同来自平原的我,我们那里的风筝就是燕子、蜻蜓、蝴蝶、蝙蝠的形状,那同样也是我们的信仰。
在浅水边,我捡拾了一些小石子。有的橙黄,有的浅灰,还有一块洁白如雪。每一块都水灵灵的,看起来滋润、剔透。我把它们放到沙滩上,等我转了一圈回来,却发现它们因离开了水,而变得干燥、疲惫。像一朵开着的花枯萎了,失去了色泽与明亮。
这些石头,天长日久,受着海水的浸泡,已经像海里的生物一样,离不开水的滋养了。在水里,它们如一枚明丽的琥珀,而一旦离开了水,它们就显得那么痴呆、迟钝,像没有了呼吸。我又轻轻地把它们捧回了水里,还是让它们乐享水中的自在和安逸,与大海共同呼吸吧!
秦始皇曾遣方士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到岱山寻找长生不老之药。不知道徐福找到的是什么样的不老药?他为秦始皇带走的是三鲍鳓鱼吗?是蓬莱仙芝吗?是岱东沙洋晒生吗?是岱山海蜇?是岱山大黄鱼? 还是烟薰鲳鱼?至少他被优美的蓬莱十景惊呆了吧。我们这一群在岱山,反正是被美食征服了。葱油螺丝、清蒸黄鱼、油炸爬虾、清炒蛏子、椒盐大虾,吃得我们满手流油,心满意足。
远处有一群鱼娘在编织渔网。她们头顶烈日,亦顶着遮挡烈日的白头巾、黄头巾、红头巾。海风穿过渔网的缝隙,也穿过她们劳作的指尖。远山如黛,她们斜靠着大山的背影。在远山面前,在大海面前,一个人,一条鱼,一艘船,都显得那么渺小,渺小却又谦卑,有各自的能量。万物相连,组成丰富多彩的世界。
极目远眺,看不到海的边缘,海浪发出有节凑的韵律、声响,像是天地间有一位伟大的钢琴师,一直不停地弹奏、弹奏。两只海鸥在海天相连处隐约、起伏,那是从海水里飞跃出来的两枚音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