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的灯塔
岱山的灯塔
汪彤
(一)
我心里一直亮着一盏灯塔,这灯塔比钢筋水泥的铸造,更加牢固,这灯塔在我心海上,日日普照,即便我的白天昏沉,电闪雷鸣将白昼浸染成黑暗,心海上摇摇曳曳的灯盏,却透彻的亮,启迪方向,照明心路;即便我在黑夜走不到尽头,无力自拔,只剩奄奄一息微弱的存在,瞬时便又看到那灯塔亮着,催醒我,为我燃起些许温暖,让我的身体和灵魂,顺着光亮的地方,匍匐着继续前行。这灯塔十几年如一日,每每发着光亮,永恒地在我心上停驻,如哈里希岛,姐姐爱尔克的那盏灯塔,永恒地在靠海一侧的窗前点亮,为航海的亲人引航指路,盼望平安归来。即便我一次一次的倒下,如爱尔克相依为命的弟弟,永不再回来,但那盏灯每夜的光亮,始终在窗前,日日夜夜,直到我生命耗尽最后的力量,却依旧看到那盏灯塔的光亮,在我眼里闪闪烁烁……
我因为心中的那盏灯塔,踏上了去岱山的路,而这样一条路也是纯属偶然的巧合。没有想到2006年,一个人在海边席地而坐,拿着笔记本,一边感受,一边记录下来的思想,酿成的一段“因”,就有了若干年后,去岱山参加“第五届海洋文学大赛”的这样一个“果”。更没想到,在岱山,我看到了心中灯塔的模样,也把现实中形形色色的灯塔尽收眼底。
(二)
那是初次的暗夜里,第一次来到离海不到300米的海景房住下,暗夜里的海依然很有魅力,它发出召唤的声音,海潮一次次翻滚而来,又一阵阵顺势而去,一声接着一声的海涛声,仿佛为我初次住在海边孤寂的内心,制造一些陪伴的响声。人们是因为有了孤独,才能够独立思考过去、现在和未来。站在二楼小阳台上,手里端着一杯茶,柔波一样的长裙,在风中飘飘摇摇,我远望着暗夜里的海,沉思许久……
在最静怡的深夜里,因为有了海,深夜喧闹不安,不安的还有天上一颗颗闪着亮的星,和暗海的远处,一些忽明忽暗的灯影。那些灯影,有时是几个,有时是一颗,忽而就消失了,却马上隐约出现,接连两个晚上,那些灯影都在暗海的远处闪烁。过一天,遇到一位海边晒成古铜色的捕鱼人,刚好想起夜里的灯影,问问他,他说:那是海上的灯塔,会发光的航标……
真正近距离的看到一座灯塔是在陆地上,那些位于海岸线上指引航船方向的灯塔以崭新的生命矗立在那里,为人们展示一座灯塔穿越百年,之所以作为灯塔的有形和无形的价值和意义。在浙江舟山群岛,这里是全国灯塔最多的地方,若仅仅是将一座座高耸的灯塔,作为人类文明的航标,那么宇宙的暗夜忽然来临,舟山却星星点点,布满为人们点燃希望、指明方向的光亮。而我所向往的岱山,却又是全舟山灯塔最多的县,自古岱山便出灯塔工匠,而舟山的灯塔工匠中,岱山人占的比例最高。在全国无数座暗夜里指引方向的灯塔上,留着岱山人的汗水与血水,而岱山人对于光明的奉献精神却又不仅于此。
岱山,这个孕育着中国海洋文化最深的海边城市,国内第一个以灯塔为主题的专题性博物馆,临海建于岱山竹屿新区。在这里几乎囊括了中国海域所有灯塔雏形的故事,以及世界上为人们指明方向的最古老的灯塔。这些灯塔有与法国埃菲尔铁塔有着相似制造工艺的阿姆德灯塔;被誉为德国铸铁灯塔代表作的佩尔沃姆灯塔;被列入世界历史遗迹的南非罗本灯塔以及加拿大的卡夫灯塔、挪威的考弗特斯灯塔、及乌拉圭的克罗尼尔灯塔、美国的波特兰灯塔等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建筑风格的著名灯塔。而中国灯塔博物馆的整个建筑,又是仿照美国著名的波特兰灯塔造型,以1∶1的比例建筑而成,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上,从来都是这样,没有国度、没有边界、没有时间的界限,灯塔博物馆里也曾传颂着这样一句话:“各种各样形态繁多的灯塔,照亮的不仅仅是海洋,也照亮了人类历史的文明……”
似乎人类所有的灯塔都是以塔架结构高耸矗立在人们眼前,而马斯洛需要层次塔形图,和埃及金字塔权利象征的塔形结构,却恰恰也印证着人类最终的努力方向,始终是以顶尖状态的形式存在着。
无论是海岸、港口或河道,灯塔大部份都以类似塔的形状存在,透过塔顶,将光芒射向海面四周,那里最初的光源是一盏盏鲸油灯、猪油灯、煤油灯、蜡烛、最终被人类智慧发明创造的电石乙炔气灯、电灯、航标灯所代替。那一束束跳动的微弱的光亮,到持久的永恒的强大照明,仿佛也展示了人类穿行在时光隧道之中,一步步艰辛却勇于战胜和攀登的前进步伐。
(三)
在岱山,参加海洋文学盛会的作者们,曾有一天的时间在海上游览、海上捕鱼、海上竹排宴会的经历。当游船离开海港,或者游船到达海港,我们总会在海岸线不远的礁石或者岩石驻成的堤坝上看到一座颜色、图案不同,却永远以高耸的塔的形式,坚守在海岸边的灯塔。这一座座灯塔,让我们无论在海上行驶多远,都会在无数的游历之后,再回到塔附近的海岸,海岸让游船有了远行后依靠的臂膀,海岸旁的灯塔则让游船在寻找依靠时,有了明确的方向。
若这样的方向指引,是一股强大的意识流源,而“岱山文学现象”便是中国海洋文学的一座高耸的灯塔。巴金说:“灯,不仅给航船指向,还可给人的心灵引路。”这是灯塔的魅力,也是岱山“海洋文学”的灯塔,所始终坚守和执着引路的魅力。
岱山“海洋文学”的灯塔,其代表便是岱山县作家协会,创建于1984年,是舟山市成立的首个县区级作家协会,30多年里岱山作家协会不但逐步树立起“群岛创作群体”的形象,受到全国文坛的关注,而且开展各种全国性的文学创作活动,营造着浓郁的海洋文学创作氛围。“群岛文学”不仅仅是一个字眼,一本文学杂志的名字,更是一个响亮的口号,更是一座耸立在文字海洋里的精神灯塔。
30年前,岱山高亭古镇狭长弄堂的一座石屋里,小窗的灯光彻夜长明,几个年轻人在微弱光亮的夜里,成立了“野草文学社”,以“正惟其幼稚,才有可能成长”的愿望,在海洋文学深蓝的海域中,酝酿着一座灯塔冉冉升起的光辉力量。而这样一个小屋里微弱的灯光,最终成为了岱山文学追梦者的梦想,也最终成为了全国作家圆一个“海洋梦”的地方。
岱山县作协在东沙古渔镇建有“群岛作家陈列室”和文心茶坊,走进这里,几间木屋,以图、文、集并茂的形式,展示着岱山作协近三十年创作活动的成果,它是海洋文学初期人们思想火花碰撞的地方,它是海洋文学灯塔一路照来的历史记忆。同时这个建在古屋中的茶坊,也成了全国文友品茶赏文,交流海洋文学的平台,继而又成为古渔镇旅游参观的一座精神文化阵地,在这里“盛产着挖掘反映海洋人文精神和人类共同命运的海洋文学作品。”
岱山文学现象,一切的根源,始终离不开30年前那座小石屋里走出来的,发起探索海洋文学的领军人物——岱山作协主席李国平先生。在太阳的光辉下看他,国平主席依然是闪着光亮的人,不只是他戴着的深度眼睛反射着光亮,他周身似乎有一个强大的光环,他就是一个自然发光的一座灯塔。然而他始终默默的、低调的,用文字发声,却站在文学创作者和爱好者的身后,做着强大的力量支撑。几十年如一日推荐新人,挖掘海洋文学优秀作品,组织全国性的海洋文学盛会,制定会员创作积分考核制度、为会员创作重点项目申报资金,奖励扶持激励优秀作者创作。他做的点点滴滴的事情,何尝不是文学海洋里,一座精神世界的灯塔,引领写作者,脚踏实地向着有光亮的地方前进。
“文心茶坊”应是在现实世界中可以看得见的实物的文学灯塔,而李国平主席精神的引领,又是文字海洋中一座点燃人内心追求的心灵灯塔,这两座灯塔在文学的海洋里,为热爱海洋、热爱文字的人们普照光明。全国有很多市级作家协会都没有能力开展好一次全国性大型征文活动,而岱山县作协与中国散文学会、浙江省作家协会、岱山县政府已经举办至今八届“岱山杯”全国海洋文学大赛,参加盛会的全国知名作家之多,大赛奖励之丰厚,大赛内容之丰富,都使这座文学的灯塔璀璨而光耀,深深的引领和照亮了研究海洋文学创作者的心灵。
(四)
当从大海上游历一番,踏上岱山的土地,真正去接近一座文学灯塔的光亮时,我却异样的头疼难忍。记得那天,从游船上下来,登上岱山的陆地,我便不能自我,头痛欲裂让我无法好好的欣赏这座心中向往已久滋生光亮的地方。世界精神导师“克里希那穆提”曾说:每一次痛彻心扉的头痛,或者是针扎的心痛,都是人精神世界的一次升华,我暂且把这样的解释,当做自己对岱山文学灯塔的一次近距离的膜拜吧,或者只有痛,才能体会到那座灯塔几十年光亮的温度,才能理解那座灯塔光源力量的所在,才能以自己的身心默许这座灯塔的指引。岱山灯塔的光亮,恰是十多年来,我一直追求的文学道路精神世界的光源,恰是我最终将灵魂朝向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