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蓝
岱山蓝
田原
地球是浩瀚宇宙中光芒闪烁的一颗行星,它如同一颗淡蓝色的水球,衍生四季,孕育生命,它还有另外一个美丽的名字——海洋之球。而在这颗蔚蓝色的球体之上,有一抹幽蓝透亮的色彩,那便是位于舟山群岛中部的“仙岛岱山”,一个被其特有美景和人文历史赋予了无穷魅力的蔚蓝色岛屿。
岱山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境内的大小岛屿宛如撒落在碧波万顷的东海洋面上的蔚蓝色宝石,耀眼而沉静;岛上绿树成荫,沙滩细腻灰白,几艘小渔船在碧蓝幽远的海面上若隐若现,宛如蜃楼仙境;在它辽阔的海域内,各个岛屿的海岸港湾蜿蜒曲折,以海瀚、滩美、礁奇、山秀,共同描绘出一副动人心魄的水天一色、气象万千的山海奇观。
我站在岱山这片蔚蓝色的天地中,被它的绿岛、瀚海、铁沙、奇山、潮声、古洞与宗教特色和人文景观一次次的震惊与惊艳,而它那抹深沉透亮的蓝色,也一点点的浸润进我的心底。
岱山的蓝来自于海洋。
岱山的大海有着宝石一般的蓝,广阔无垠的深蓝色与远天衔接,犹如一块缓缓隆起的蓝色大陆,闪耀着远古洪荒般的琉璃之光。我迫不及待的想立刻投入到这片蔚蓝色的怀抱中,于是乘着快艇出发,渐渐远离那铺满阳光的沙滩。快艇穿梭在万顷碧波之中,我们似被碧浪滔天的大海深深环抱,我抬首远望,只见在水天一色间一座座千姿百态的岛屿如朵朵莲花般绽放在幽蓝深远的海面,如此绚丽多姿的海山风光在大海的蓝色中恰到好处的融为一体,我忍不住赞叹:这片蓝多美啊!
在风雨来临时,岱山的这片海洋又是另外的一番模样。整个海面都变得暗沉,像加入了墨汁的蓝,海浪暗流涌动,满眼都是浪头撞击产生的白色浪花。零散能看见几只海鸟,都飞得极低,天空阴沉,乌云充实视野。云层交叠,浪头互相拍打,形成很多急促的漩涡,水底下各种力量交汇,不可控制的水流掀起墨蓝海面的惊涛骇浪,让渺小的我们对海洋的力量又多了一分敬畏。
有人说岱山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岱山鱼的种类数不胜数,即便是当地的老渔民,捕了一辈子鱼,叫不上名的还很多。所以到了岱山,怎能不出海捕鱼呢?岱山的那片蓝色海洋给予岱山人太多厚爱,这里的渔船出去,很少会没有收获。在渔民的指导下我也体验了一把捕捞的乐趣,学着船上的船员们拉线、撒网、拔蟹笼,甚至还学着船老大海钓,在大海的腹地用钓具和饵料诱惑鱼类上钩,何其的激动人心。旁边船上的渔民突然唱起了渔歌,韵律十足的歌声在空旷的海面上回荡,也不知是歌声映衬了眼前景色的宁静苍茫,还是这片蔚蓝的景色使得歌声更加的空灵悠远。我听着歌声入了神,躁动的心竟慢慢归于平静,仿若从未起过波澜。
捕获的鱼儿趁鲜下锅,鱼锅端上来时异香扑鼻,所有的感官退化为食欲,从没想过会那么想吃某个东西,锅子未放稳就匆忙的拿起筷子,这美味可口的鱼儿正是被这片蓝色的海洋所孕育,这是件多么美妙的事情。
傍晚仍舍不得离开这片蔚蓝,意犹未尽地徜徉在海滩上,此时正是夕阳晚照,海平线上的火烧云倒映在海水里,分外的妖娆。深红色的太阳散发出昏黄的光芒,把一切裹进一团柔和,我就在这瑰丽安详的景色中捡贝壳、拾海螺,捉螃蟹,收获满满。晚上住在海边的民宿,聆听浪花拍打海岸的音符,鼻尖萦绕着咸湿的海风,感受着渔舟唱晚的闲暇时光,属于海洋的那片蔚蓝色竟一直蔓延到我的枕畔。
岱山的蓝也来自于它的“蓬莱十景”。
自唐朝以来,岱山就有“蓬莱仙岛”之称,到了明清时期,已然形成“蓬莱十景”。很多文人墨客、社会名流被岱山岛海相依,水天相连的美景吸引,前来揽胜,并留下了许多赞美岱山奇丽风光的千古诗章。 其中清朝诗人刘梦兰所作的“蒲门晓日、石壁残照、南浦归帆、石桥春涨、鱼山蜃楼、横街鱼市、衢港渔火、竹屿怒涛、白峰积雪、鹿栏晴沙”的《蓬莱十景》诗,几乎囊括了岱山的美景奇观和风土人情,光看这首诗就能让人对岱山的美景心生向往之。
岱山的十景在岁月深处兀自绽放,但随着时光的消磨和时代的变迁,有些景点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富有时代特色的新景观,使得自然与人文相交织,历史与现实相辉映,新景旧景自然融合,相得益彰,成就了岱山风情浓厚、绚丽多姿的人文景观,让我随时随地总有置身仙境的臆想。
我从蒲门东望茫茫沧海,眼见天际泛白,旭日东升,大海从墨蓝变为深蓝直至澄澈的蔚蓝,那一刻,所有的语言都变得苍白,我只能静默立于金色的朝阳中,将那抹壮丽的蓝收藏于眼底;我也在鹿栏山下宽大的沙滩上流连,听涨潮时气势恢宏的回响,品退潮时虫雀不惊的宁静;我还在观音山感悟菩萨说法的佛音,在慈云寺感受“华藏世界”中幻化出无数尊大佛、无数盏莲灯,一人参拜如万人稽首的神奇;那古朴典雅,富丽华韵的寺庙群将我包围,我一时竟有了葱茏的禅心。
我还在南洞山、北洞山中雄伟挺拔的石碑、石壁间游走,看见色彩缤纷的石帘、石幔,也有清澈见底的石池、石潭,我从洞口俯视时可见水碧潭清,我从洞底仰望时又见峭壁浮云,青青蓝天;我也登临了燕窝山顶,只见海潮起伏间,石笋忽高忽低,随波隐现,动静相交,组成了一副海礁美景;而那礁石丛中、海滩之边的鹅卵石五颜六色,随手可拾。
我肯定也去了有着悠久历史和繁荣经贸的东沙古镇,我走过悠悠的石板道和一间间留着古商号印迹的街边店铺,我发现这座古镇南高北低,纵街横巷,井然有序。不管是四合院式的民居建筑,宏伟气派的宗祠建筑,古朴典雅的庙宇建筑,还是功能各异的商号建筑或近代欧式建筑均带有浓浓的“海味”和明、清两代的特色,总之整个镇区布局严谨、结构牢固,带着沧桑的美感遗世独立,让人不经意间就忘了今夕何夕。镇子里还有一座海洋渔业博物馆,由一座民国初期的四合院改造而成,外表古朴、内涵丰富,陈列着鱼类标本、海洋生产工具等展品,每一件展品都诉说着昔日渔民婚庆、寿诞等独特的风情习俗以及这里的居民对海洋的深沉热爱。
我还乘汽车行进在磨心山蜿蜒的盘山公路上,路遇笼罩在乳白色雾气中的青翠茶园,湿润的空气把茶园浸染得苍翠欲滴,翠绿丛中,一群姑娘飞舞灵巧的双手忙碌地采茶。我品了一口“蓬莱仙芝”,但觉饱满丰盈,清香四溢,味蕾得到大大的满足。终于来到山顶,只见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山岗绵延叠翠,视野开阔,目力所及之内海天苍茫,浩淼无际,千岛星布,洞幽岩奇,青山古刹,云雾缭绕。于渔帆点点间,于波光粼粼间,我终于明了唐代大诗人李白的 “蓬壶来轩窗,瀛海入几案。烟涛争喷薄,岛屿相凌乱”的句子从何而来,也终于确定 “东海蓬莱岱山岛,神仙逍遥好地方”并非妄言。
岱山的岛、礁、沙、湾、岙、村,一岙一形,一湾一景,在海洋的包围中闪耀着更胜一筹的蓝光,呈现着海湾渔村的隔世之美,轻灵之美。这种美散发着特有的蓝色,是纯净的蓝,悠远的蓝,也是宁静的蓝。
岱山的蓝还来自于它的古老。
岱山历史悠久,据岛上出土文物考证,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岛上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在这个古老渔镇的曾经,不少文人政客、僧侣商贾都在岱山留下足迹,或从此处开始浪迹天涯,或在这里寻觅人生真谛。从秦时为始皇帝求仙的徐福方士,到唐朝应邀去日本的鉴真和尚;从唐宋以来韩日使船的西来,到清末留学生的东渡,这一切,都真实存在于岱山踽踽流淌的时光深处。
岱山也曾是历史上的战略要地,于是更有大量金戈铁马的故事与海风一同充斥在这片热土之上。你是否听说过隋朝时期的骠骑将军陈棱奉命征伐琉球国时,曾在岱山的海边杀马祭旗?你是否又听说过在元朝初年,南宋将领张世杰曾把衢山岛作为抗击元军的最后一块基地?你是否还听说过在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方匡珍曾占据岱山,将此作为起义军的根据地?你是否知道明朝年间,倭寇大肆侵扰东南沿海,抗倭名将戚继光、俞大猷曾在岱山打击倭寇多年,留下倭井潭等遗迹?你是否又知道在清朝末年的鸦片战争期间,英军攻陷舟山本岛后,抗英烈士定海三总兵之一郑国鸿的儿子郑鼎臣,与英军在岱山南浦激战,写下可歌可泣的抗击外敌侵略的悲壮史诗?你是否还知道在辛亥革命期间,孙中山先生为圆强国之梦,曾亲临长涂岛,察看其理想中的军港?
其实不论你是否听说或知道,岱山这座大海之上的古老岛屿就在这里,看透几千年来的历史沧桑,看尽千万个日夜的日升月沉,它是大海之上的瑰宝,它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岱山也曾一度荒芜,那是在明清两代实行海禁之时,但随着弛禁和渔业的兴起,岱山的发展繁荣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据传每到夜间,岱山海面上的渔船要排列停泊到10里以外,100多只驳鱼船日夜运鱼,近海口50多具落地灶连夜烤网,各加工厂通宵加工鱼货,从海上到镇区,千万盏围灯象天上无数的星星,照亮了岱山无与伦比的繁荣景象。
如今,喧嚣隐去,岱山于古韵间透出一抹沉静,安定从容的在大海的怀抱中成长为最美丽的海岛。
不知是否因为生长在博大的海洋,岱山人胸怀宽广、性格豪爽,他们以岛为家,以海为田,不忘先祖“渔猎煮海”的初心,继续在这片浩瀚的海洋中打捞自己的希望。
这里的人们仍然保持着不少原有的生活方式,妇人们坐在家门口织网,附近的水洼处则有三五人垂钓,我透过这里的民居弄堂看到了打鱼人家的生活劳作和民俗风情。在那漆得锃亮的铁门后,院落里各种花儿开得姹紫嫣红,老式的水瓢、脸盆甚至痰盂,都鲜亮得好看,而挂满桔子的树枝也从高高的围墙里探出头来,那金黄的桔子、紫色的豆角以及狗尾巴草组成了一幅油画般的景致。当树枝上只留下一两片枯叶,当绿意中偶有三两朵红花,这种构成和色彩上的对比,让古朴多了另一份韵味。人们开辟田地,种上高低不同的庄稼,然后让藤蔓爬上屋顶,允许天萝花挂在墙外,居民三五成群地坐在一起喝茶聊天,时间在这里好像也慢了下来。
在这里,古老的风情、纯朴的民风,以及渔民间和睦相处、与自然亲近的乐趣都还原成最简单纯粹的模样,生活回归到返璞归真、朴实自然的状态,一切躁动的思绪都消失在大海的波涛里。岱山这份古朴和纯真中闪耀着一种纯净悠远的蓝,如此深邃而温暖。
岱山的蓝更来自于它的发展。
如今的岱山正在推进海洋强县战略,海洋经济成为了带动岱山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动力,深埋大海的资源禀赋,真正结出了创新的果实,岱山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走出了属于它的特色。
俯瞰岱山县城,一座座地标性的新建筑不断拔地而起,在城市功能日益完善的同时,岱山县城的面貌也愈加美丽现代。岱山人民勾画出一副宏大壮丽的世纪蓝图,立志要完成一个整岛整镇全景式美丽海岛建设的梦想。
如今,岱山的天空依然是亘古不变的蓝,这蓝守护海洋千年的浪,这蓝闪耀海岛瑰丽的美,这蓝也是岱山人民心头一个关于建设“港口花园城”的梦想。
曾经沧海变桑田,今朝良港通世界。
岱山的蓝,在岱山深沉的大海里,在岱山悠悠的历史中,也在每一个岱山人的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