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笔会 > 写意岱山 >

写意岱山

诗情画意岱如何

                                                   诗情画意岱如何
 
                                                 海的诗集是岛,岛的诗集是山。
                                                                      ——题记
 
                                                                                               范宁
 
一、绝句
 
岁月悠然,从这头升起,那头落下。风景苍茫在古诗赋里,寥廓悠远地涌动着千年不衰的血脉。
岱山是一连串闪耀着般若的绝句。那些诗即使在静静的夜半读来,也会慢慢氤氲出水汽,把淡淡的香韵细细遣送。里面不乏妩媚的颜色,仿佛京戏里微吊的眼角,一抹桃红渐渐洇开,轻易便打动尘封太久的心。我们风回曲水般的心事,一如刹那钟鼓,长长日月,都从这里开始。
相传很久以前,观音大士遍寻落脚安身、禅封做功之地,当见到一座直插云霄的高山时,立刻决定驻留于此。此山后被命名“观音”。俗话说:只去普陀,不上观音,才行半程。二山因观音得道藕断丝连,互成一体。观音山峰峦高耸,状似莲花,最高点天灯顶海拔三百一十多米。
车子越往上走越见高深。一朵朵的云迎面向车窗扑来,又飘然消失。山势陡峭,林深树密。石梯上时见歇息的沙弥与香客。广济寺院内有善男信女在礼佛,却未曾香烟缭绕。一重又一重的楼堂廊阁,默然肃穆的僧人来去匆匆。门、窗、柱、阶、菩萨、香案,处处不染一尘。院子的石缝,杂草拔得一根不存,树冠高大的常青枝叶婆娑,熠熠发光。殿宇里青烟似有若无,帷帐中佛像宝光暗射。
“达,达达,达,达达”,击打声节奏分明而均匀,清脆得没有一丝杂音。忽而悠远,忽而切近,让人在心神最为清明的五更寻求精神的净化。相继响起的钟声,低沉而洪亮,仿佛是从地的深处生发出来,先是在重重叠叠的寺院殿宇楼阁之间回旋,然后又远出寺院之外,在环立的山峰之间冲撞激荡。节奏由缓而急,终至如万马奔腾,排山倒海。殿上香烛明亮,磬钵齐鸣。僧人们除了按照分派劳作的之外,都在禅堂打坐。
据说,每个人的灵魂都有自己的重量。什么样的灵魂才能达到上天堂的标准?毫无疑问,是洁净。无挂碍者,不受蒙蔽,不为所累。四季在年轮里静静聆听着,让人触摸到山的召唤。岱山是一道千年未解的方程,可以注释的只有生命。鹰隼的歌声从梦里洇出,灵魂的通道,在万丈深渊上面,高过苍松的仰望,高过绝顶的云烟。
云薄秋容,有足音远去。岁月在圣者,是云淡风清的一串声音。把心放在只有目光抵达的峭壁,连声音也站成不倒的姿势。风一直吹一直吹,直至世界安静,我们需要做的只是:等待自已归来。
 
二、元曲
岱山多有博物馆——台风博物馆、渔业博物馆、灯塔博物馆、海防博物馆、盐业博物馆、岛礁博物馆……这些博物馆把岱山的洒脱和率真,点点滴滴蕴含在细节里。它们一如元曲里不可或缺的曲牌,各具风骚又有着严密的自我标准。
海船型的台风博物馆建在海边,依着山岙。观台厅里,台风来袭时数十米的滔天巨浪直接打到全钢化的玻璃壁上,而自己,正身处其间!这水汽与云、与雨一心一意的眩晕合作,是楚霸王雨、猛张飞雨、鲁智深雨;是百万龙吟虎啸的前进、是颦鼓动地翻江倒海的前进,是惊天泣鬼猛烈撕咬的前进。恐惧被狂吼的电闪雷鸣撕碎到漫天的水弹里,心脏做着快速的蹦极……等待啊等待,当无尽的蔚蓝再次照亮太阳的笑脸,顷刻间,心情被置换成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而台风把先前猛打秋江兮不见月明芦花白的劲头卷进自己怀里,消失得无影无踪。此时,才真正体味到什么是刻骨铭心的清和凉。
博物馆正厅巨大的台风卫星云图上,红色的指示灯把台风的运行路线、生成消亡过程清晰形象地勾勒出来,大量图片和以声、光、电为手段的台风模拟,即使用再多的“叹为观止”、“惊心动魄”等词语也难以形容。馆内有渔网纺织过程的展示。那原色的绕线车和银白纤细的渔网、那千姿百态的深海贝壳与浅滩贝类,静静地在展馆的角落里守候岁月变更,默默感受时代变迁。二楼鱼类标本和黄鱼鲞加工的画面、雕塑,是汗水凝成珍珠的欢笑,是海风鼓掌收获的满足。
时光在斑驳的老墙上无声地滴落,一扇扇木窗,似一双双多情的眼睛,藏匿了数不尽的匆匆帆影。沿着东沙古镇的青石板路,穿过小巷两旁的渔家老宅,一座古朴的四合大院跃入眼帘,中国海洋渔业博物馆正坐落于此。一如元曲里宫调、曲韵和平仄的变换,这个占地1200平方米的万花筒中,多个陈列馆足以让短见于海洋的门外汉醍醐灌顶——贝类标本陈列室里,大若浴缸的砗磲和唐冠螺、万宝螺、大法螺、鹦鹉螺四大名螺齐聚一堂;贝壳馆里,见过的、没见过的,想到的、想不到的,都能在这“贝类辞海”里寻到满意、精准的词条;渔史室和渔俗风情馆把春捕小黄鱼、夏捕大黄鱼、秋捕乌贼、冬捕带鱼的四大渔汛、昔日渔民使用的木帆船到如今第五代机帆船、舟山渔民的闯海闹洋史到舟山渔业走向世界的历程、当地渔民“做生”的特色风俗串成故事娓娓道来。
舟山是中国的灯塔之最,岱山是舟山的灯塔之最。3.7平方公里的灯塔博物馆,以世界著名古灯塔为依据,照亮了岱山,并在这片神奇的海域告诉世人:浮世之缘,或远或近,是深是浅,心中总应为他人亮起一盏灯。岱山的灯塔博物馆是一种精神,激情四溢。法国的阿姆德灯塔、德国的佩尔沃姆灯塔、加拿大的卡夫灯塔、挪威的考弗特斯灯塔、南非的罗本灯塔及乌拉圭的克罗尼尔灯塔,群英荟萃,此为特色之灯;夜间强光指引,白天辨识方向,此为功能之灯;法罗斯灯塔、广州伊斯兰教怀圣寺内光塔、福建崇武灯塔、岱山的西鹤嘴灯塔,古老壮观,此为历史之灯;有的源于民间,有的建于僧人,有的来自官府,有的官民同建,此为同心之灯。一灯一曲,一灯一情。百灯辉映,竞放异彩。
 
三、排律
大片的蓝色下,有一汪深碧,水影一圈儿一圈儿转动年轮,绽出生命的涟漪。它所日夜滋养、灌溉的每一株嫩绿墨绿、浅黄深黄里,都有一个小小的太阳,摇曳着多彩的传说,灿灿地在人心里摇曳生辉。这一篇历经无数载续写不辍的水文章,名字叫做岱山。
岱山的故事淡雅自然、工丽隽永,一若排律:二千多年前战国时代的秦王赢政,以雄才大略,翦除六个割据国家,统一全国后自称“始皇帝”。他梦想长生不老,为此终日长吁短叹。当时,咸阳有位童颜鹤发、能说会道的方士徐福对求仙、炼丹很有研究。始皇召见,听完他的话后,就命他去“蓬莱”、“方丈”、“瀛洲”三个神仙居住的岛屿求不死之药。徐福多方征集三千童男童女,携带五谷种子,一路马不停蹄,风餐露宿乘船东渡。
船队在大海飘浮时,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吸住,纷纷飘向东北方。忽然,徐福的眼前呈现了奇妙的图景:灼烈的阳光下远远望去,一座座岛屿在海面漂浮,如莲花、似浮萍。蔚蓝的海水缓缓蠕动,仿佛庞大的锦绸荡漾着点点翠绿。这不就是梦想中的仙岛吗?果然,此处好似世外桃源:绿树葱郁,花草纷呈,流水潺潺;小屿浓翠,象一枚枚棋子错错落落地拥着大岛。人们欣喜异常,大声欢呼。
当时,东海龙宫里正大办酒宴庆贺龙王寿辰,水晶宫内一派热闹景象。船上人们的喧闹震动了一向宁静的仙岛。东海龙王惊魂不定,急令虾兵蟹将出海察看。徐福假说船上皆是捕鱼人,为求一世太平来仙境替龙王炼仙丹。龙王笑逐颜开,命守卫长涂岛的数百条海豚,在长涂山与江南两岛间开凿了一条海底通道。
当时岱山岛分东西两岛,中间隔港,童男童女登白峰、上磨心岭,乘竹筏小舟,摆渡过港去摇星浦,站在石桥上眺望。但见山峦明媚秀丽,海面风光旖旎,于是留连忘返,在此开荒种地,结网捕鱼。时间匆匆过去,眼望此处的一草一木及古朴风情,联想起秦始皇的暴戾专横和历经艰险、三下蓬莱却寻而不得的结果,徐福考虑再三决定留在此地。他妥善安排后自此隐迹。
传说已成历史,故事从未结束。当我在静静的夜里用小楷写出“岱山”两个字时,便有了一件羽衣去挡心外的微凉,而另一个我正与岱山隔风思念。那些蕴在海螺里的传说被一粒一粒拈起,却发现里面还有大片大片澄澈的月色。如果思绪刚好与微风吻合,这些风吹过发梢时,必定带着轻轻的暖。从此,传说不再是一个感觉遥远的词,而是可以握在手心的冰凌,即便化了也留下一掌清灵。
 
四、散文诗
我真正地认识盐和渔,是从认识岱山开始的。
盐民和渔民,就像散文诗里面散文和诗的关系,把耐人寻味和波澜起伏糅合在一起,不疾不徐地漫入人的心口、脑海,直至每一个跃动着灵魂的细胞。
来岱山前,早就听说过这里的“贡盐”久负盛名。岱西万亩盐场、高亭盐场、衢山盐场、双峰盐场都是著名盐场。淡淡的岁月,咸咸的味道,从煮海熬波到板晒再到滩晒,无不闪亮着盐民“一根里格扁担挑勿弯,二只里格脚底磨沙滩,一年三百六十里格天呵,祖祖辈辈挑盐担”的汗水。
时光一隅,深藏在岁月深处的月光宝盒里,飞扬起浪花般美丽的传说,那些记载着人类生活轨迹的珍藏,在眼前轻轻飘落。早在新石器时代,大舜庙后遗墩遗址便留下先民们生活的剪影;四千多年前,他们“渔猎煮海”的足迹遍布海岛。一代又一代岱山人在这里繁衍生息。他们在漫长的滩涂上晒盐,成就了当年万亩盐田闪银光的壮观场面,也让岱山的贡盐闻名遐迩。
海涂平缓,压滩机在响,提卤泵在响,旋卤打花机在响;纳潮制卤、打卤整滩、推盐归堆、挑盐回家。从第一步滩田,到洁白的盐晶出来,盐民们一刻不得闲的身影,让海滩不再寂寞。清晨,柔和的阳光从远处斜洒过来,大片大片的盐田在蓝天映衬下闪着粼粼的光。盐田旁堆积着晶莹剔透白似雪的原盐,而晒得黝黑的盐民站在盐堆边,热情善意地朝我们挥手微笑。此刻,他们烈日下身披蓑衣、脚着黑色雨靴、手拿铲子站在块块黑膜上将海水推来搡去的情景,似一股浓浓的海水,不时把我们润湿。
“么罗吼,么吼吼罗也!么吼罗也,么吼吼罗也!么和么来罗也……”一位须发皆白的渔家老者领号,众人摇橹把浆齐和。号子的声调仿若八百里秦川上的秦腔敲击着耳膜,拨打着心脏,震碎着思绪。这源于历史的能量激起了血液一起奔涌和沸腾,它昭示着“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刚猛。这最有生命力的呐喊,就像长江纤夫号子、大兴安岭伐木号子一样,成为时代最有象征意义的强音!
从未经历过捕鱼生涯的人,不可能体会到渔民孤悬在波涛中的心情。不息的海浪、猎猎的海风、刺眼的阳光,把他们锻造出远离岛屿的不羁和粗犷。满身是海水的咸腥味,表情的褶皱里挤满了阳光、盐粒和风的影子;在岁月的浸泡、晾晒和腌渍中,他们的肤色蜕变成古铜;甚至经过海洋深刻的雕琢,语言也变得沉默。情感留在岸上,思念涌在涛间。
渔民们对船一往情深。船是他们生命的蜗居地,饱含着无限能量和激情。当如山的海浪越过前舱,喷溅到驾驶台,从浪峰中下跌的渔船将自己的龙骨当作犁铧,一边颠簸,一边劈浪驶向陆地。那种生命的穿越,是世间无比宏大的叙事乐章。数百年来,无论多么艰辛,渔民子弟终究没舍得离开这漂浮着他们生命的摇篮。头顶白云,脚荡深渊,一张帆、一顶锚、一根桅、一只桶都是他们的钟爱。
一日倏然而过。当太阳一半沉入波浪滚滚的大海,一半浮于五彩缤纷的云带,是谁在这流动的画布上巨毫泼墨?黄昏的沙滩上,浅绿、橘红、杏黄、淡蓝,层层叠叠铺陈而来,蓬莱仙境的美景,把原始野性的渔歌号子凝结成琥珀、露珠与火种,酣畅淋漓地荡漾、燃烧在人类世世代代血脉相承的精神气质里。
我不是盐民和渔民的孩子,可我永远是海的子民。
 
五、自由诗
岱山是一枚螺。咸湿的海水是血,翠绿的岛屿是骨骼,经脉相连,骨肉相牵。这枚螺,让诗仙李白酒性大发,一心要拿“蓬壶来轩窗,瀛海入几案”;这枚螺,落日温煦,坐拥沧海,怪石奇礁与沙滩古迹满身,风声涛语,流水巷陌。
徐福亭里,柱上篆刻的楹联“停挠欲访徐方士,隔水相招梅子真”及亭内的青石双龙合抱碑文,记载了徐福求仙与岱山古名蓬莱的由来。站在亭中,放眼望去,座座千姿百态的岛屿有的如戏水蛟龙,有的如静卧至佛,有的如沙洲骆驼,有的如昂首巨鳌。更有一座岛屿像极了硕大的泥螺,似乎正伸着长长的触须缓慢爬向海中。唐代诗人李白在《莹禅师房观山海图》中记录了最初的印象:“蓬壶来轩窗,瀛海入几案。烟涛争喷薄,岛屿相凌乱”。苏东坡亦曾在岱山写下《送冯判官至昌国》长诗。人们最为赞赏的两句是:“兰山摇动秀山舞,小白桃花半吞吐”。正因为有了李白、苏东坡的吟唱,游览在岱山绿岛,漫步海岸金滩,寻幽在灵通古刹,渐渐有了微醺的感觉。
感谢上天所赐,让我在苍穹的制高点,褪下现实的衣裳。倘要衡量一颗心的重量,就背起行囊,触摸岱山的云端,向无限致敬!我坚信——即便在心的尽头,也一定会有种子生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