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游记
岱山游记
杨庆莲
有一次游历岱山的经历,可谓不虚此生。由于时间仓促,只去了两个景点,却给我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在我的心底,对这个岛之城、海之味、仙之魅的蓬莱仙岛早已心驰神往,2014年5月,我到上海出公差,在朋友的帮助与陪伴下,终于实现了一睹岱山仙姿的愿望。
我们首先到达岱山最高峰上的摩星山风景区,有意思的是,摩星山还有一个极具禅意的名字----磨心山,也许含有佛家修心养性的意思吧。摩星山早晨的空气清凉甘冽,似乎能将整个肺腑洗刷得一尘不染,自然景观妖娆隽秀,令人目不暇接。如果用“风景如画”这四个字来形容,那该是多么的苍白无力啊。置身山下,一种博大的清新与绿意,顿时将枯干的心绪滋润,那些葳蕤的草木们,被海潮唤醒并渐渐热闹起来。我们缓缓拾阶而上,且走且停的欣赏着奇特的风光,生怕眨眼的次数多了,会漏掉许多。行走在时间凿穿的台阶上,犹如朝拜内心的供奉,从大海上吹来的爽风,习习地打开溅起浪花的心窗。这样的时刻,好想对充满禅意的景色诉说内心强大的快乐。
在拨清穿翠中一路行来,古松的枝头上,花喜鹊吟诵着古岛的玄妙之音。倒垂苏络的柳,提着灯笼的野兰花,传达着千百年轻烟似的梦。掩映在摩星山南绿树丛中的慈云极乐禅寺,依山就势而建,顺着山势一层要比一层高,无论站在何处仰望或俯瞰,皆有美景可观,在移步换景中凝固成一幅动人心弦的立体油画,巍峨的佛殿,将人的灵魂震慑得异常庄严神圣。阳光洒下来,照在蓬莱玉佛宝塔奥美的身姿上,更有气宇轩昂的意韵。踏着刻满铜钱图案的台阶,扶着雕花的石头栏杆,一步步攀登,感觉仙境渐行渐近。由梵谷清音洞内传来悦耳的水滴声,犹如幽幽碎光,又似朗朗琴鸣,飘飘然的浮动开来,与海上氤氲过来的气息融合,一起步入蓬莱佛国门楼,伴随着钟鼓楼的旋律,逐层递进,用幽雅的沉默复制着远古的厚重。
进入华藏世界,便觉一下掉入了万花筒,又如钻进了水晶洞。四壁和顶部,全部用各种不同角度的玻璃拼镶而成,中间供奉着一尊贴金弥陀佛像。环视四周,在光学折射的作用下,有无数个“佛”光辉普照,有无数个“我”朝拜其中,有无数个难以抵达的美妙意境在天边召唤,觉得灵魂已在《华严经》所描述的极乐世界里,与众菩萨一起,打坐莲花,合掌参禅,大有我在佛前跪拜五百年,回眸一见结前缘的感受。我迷恋其中难以自拔,几乎如醉如痴,在朋友声嘶力竭地召唤下才如梦方醒。
在登临玉佛塔之前,我们坐在“望海亭”的石凳上休息。本以为歇息一下便可放松欣赏的神经,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竟然又成了一处景色的画中人。在此处,视野一样非常开阔,近赏松柏滴翠,远眺茶园铺青。塑有龙凤的六个亭角,与亭柱上的楹联相得益彰,真的把“礼仙拜佛心诚则灵,望山观海亭虚即宜”的韵味表现得淋漓尽致。坐在望海亭里,悠闲地品着蓬莱仙芝茶,一种回甘直透肺腑,更加令人心旷神怡。沿着茶的醇香,我们走近了佛,沿着佛的禅意,我们融入了茶,好像离仙境的距离更近了一步。
待登上七层宝塔后,映入眼眸的则另是一番景致了。身在玉佛塔上,便觉袅袅香烟升腾而来,与白云融为一体,萦绕身边如影随形,让衣袖染上淡淡的清芬。遥看群山大海,陶醉的心灵已达到美的极致,再也盛不下这海天一色的浩瀚了。此时的海面很宁静,就像一块特意给蓝天备下的镜子,朵朵白云照着她梳妆,青山绿树也凑过来照影。有风拂过,蓝缎子抖动起有律的纹路,犹似曲曲弯弯的梯田,承载着舟船在上面耕耘。岱山,像一个神话在大海边亘古矗立,无数次的潮涨潮落,打湿了数不清的历史。那些洞窟里篝火的诉说,岩壁上象形图画的记载,越人船形的渴望,皆在浪花的顶端或大浪的谷底磨砺、沉淀成千古绝唱。
虽是晴天,但海水蒸发的气体依然在山峦中凝结成薄薄的岚,慢慢地氤氲成轻纱般的带子,它一头系着大海的魂,一头牵着群山的魄,成为一条传递神祗的鹊桥。薄岚轻袅,精灵般的在佛宇与山海之间轻舞飞扬,更增添了江南古城典雅的气质。此时的我在想,当年秦始皇令徐福求索长生不老药的仙药,不到这个地方来寻,又到何处去寻呢?此时感到身体已失去重量,足下稍稍一抬,就会与那缕缕岚纱一样飞逸起来,沉浸在“天上行舟,鉴中开户,人在蕊珠仙境”的心,已经飘飘欲仙了。
只是随意地逛着,发现已经到了东沙古镇的深处,这“绿杨阴里穿小巷,闹花深处藏高楼”的韵致,好像走进了一截《清明上河图》。说起古镇,脑海中联想起乌镇、西塘、南浔等。我觉得这些江南水乡,是“水秀山清眉远长,归来闲倚小阁窗”的小家碧玉,而东沙古镇乃是一位“世事不离双鬓,远梦偏欺孤旅”,历尽沧桑的渔姑。她浸润着咸涩的海水气息,娴静的守候在岛屿之中。今日的东沙古镇,早已不见康熙年间船以千计、人达数万年繁华经贸的景象。那些随处可见的青苔,甚至残垣断壁都刻满了岁月的痕迹,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风土人情。这里的一切,极具明清两代的建筑特色。从大户人家精雕细琢的樟木廊檐、花岗岩小桥,到普通商户的木轩石壁,无不彰显着古雅的风范,极尽淳朴的原始况味。漫步在悠悠古巷的石板路上,在落满岁月烟尘却仍然精美牢固的建筑上,还留有旧商号、店铺的印迹,鱼厂、盐坨、货栈等比比皆是。石墙黛瓦的民居,挂满咸味的青藤,几枝叫不上名字的鲜花探出石墙,一串串地开得正艳。好像随意叩响一下紫檀色木门的铁环,便可走出来一位仪态万方的清朝格格,捧上一碟脆脆的晒生,赠给你一幅色彩浓烈的渔民画,然后笑吟吟地邀你坐在藤椅上,与她一起享受惬意的午后阳光。
东沙古镇背山面海,在水一方的沧桑着,依山傍水的超逸着,风鬟雾鬓的优雅着。海子曾在这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吗?我想一定是的,不然怎么会处处都泛着诗意呢。于是,我相信从康熙年到如今的距离,完全可以用脚步丈量。因为不论从宽度到长度,从时间到空间,都是中华大地上发生的生动故事。我忽然觉得,东沙古镇才是一幅活生生立体的渔民画。
由于回程的机票早已定好,日子迫在眉睫,只好匆匆结束了这次游览。虽然错过了许多景点,但已经收获颇丰。我想,这神秘的岱山也许别有深情,故意在我们心头留下想头,希望我们再来。我把本文的标题定为“登上岱山成神仙”,由于没有游览全部景色,说来也只能算是“半仙”之体。我会对人说,那里的大海会吟唱,那里的群山会起舞,那里的佛宇最有灵气,我听到了,我看到了。岱山!在我心里再也挥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