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了衢山
醉了衢山
李慧慧
一 雨中的田涂
田涂,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名字,田涂,意为水田原为海洋。又名万良岙。田涂,是描在天地间的各种画,晴天的时候,是一幅水彩画,一排排白墙黑瓦沿海而建的房子,映着海滩,炫丽夺目,这些房子是在原来的旧宅基础上,政府出资整修了一番,成为了现代渔村整洁大气的住宅群;阴天的时候,这些住宅群掩映在群山和海滩中,像一幅水墨画,散发着一种淡淡的雅致,似乎还能闻到墨染的气息。
我们去的时候,是阴天,甚至还下着毛毛的细雨,眼前所见,没有多余的色彩,淡淡的,有着海岛极少见的灵气,好像烟雨江南,把海岛的海腥味都洗干净了不少。站在远处,望着田涂村,海滩扭着优美的线条,把田涂半遮半掩在雨雾中,在这样的雨雾中,恍然觉得某个角落的阴郁都化开了。
田涂还有个钓岛,在地图上称为小蚊虫山。长200米,宽150米,面积约2万平方米,海拔不过24.2米,环岛走一圈,半个钟头不到。钓岛很小,但很干净,站在钓岛望着对面的田涂码头,在层层叠叠的波浪中,几艘泊着的渔船,随着海风轻轻的有节奏地摇摆着。
在钓岛看到了一种属于海岛特有但也较少见的植物——石艾,静静地生长在礁石的缝隙里,带点艾草的芬芳。虽然它个体单薄,却并不显得弱小。碧滑丰腴的枝条,厚实的叶,上面还沾染着一些白色的粉状物,在凛冽的海风中簌簌摇动,就像这个小小的钓岛,坚强独立。
天已经微微黑了下来,雨在慢慢地增大,田涂村的路灯一盏接一盏地亮了起来,渔村的夜开始了。夜色中的田涂,是另一种风情。雨夜中的渔村,每一个角落都是一首诗。泊在码头的船只,开在窗外的花,在雨水中,在灯光下,轻轻地摇曳,像是跳动的音符,在田涂这个五线谱里,打动了我们的心弦。怪不得有人说它“旖旎海岸风光,港湾处处皆是景”。
二 雾中的风车
衢山岛现在被人们称为“风车王国”,所以来了衢山必须去看看那些风车。而要看风车,必须上山,因为观光台,建在山顶。车子绕过崎岖连绵的山路,远远地便能看到它。车子缓缓上山的途中,我们发现山上渐渐起了雾,有人说蛮好,看着像仙境,有人说可惜,看不清山下那些渔村的模样。
观光台的地面铺设着暗红色大理石,四周环以洁白的大理石护栏,中间矗立一个巨大的发电风机。当我们站在风电场观光平台的时候,山下的渔村、沙滩和岛礁渐渐被云雾笼罩,看不清它们初始的模样,只有海水泛起的白浪映入眼帘似乎提醒着我们,那里是渔村和沙滩。以前来过此地的朋友有点惋惜地说:如果天气好的时候或者是有夕阳的时候,下面可漂亮了。
虽然遗憾不能看到朋友所说的景象,但我们的热情不减,大家站在平台上,感受云雾缭绕在山腰间轻纱柔曼般的妙趣,感受渔村的白墙在雾中隐现的神秘,感受着那些风机隐身在云雾之中云深不知处的悠远。整个岛的山脊梁上有着48台风机,每天24小时转动着,车子还在山下的时候,我们便能够真切地感受到风车在山上运转的壮观了。据说,每一个风机都是建在山脊上,风机之间的距离、角度都是有讲究的,山脊走向大体与主导风向垂直。
雾渐渐地浓了起来,从山脚的渔村和沙滩上,从礁石的缝隙里,从山上的树和野花边,从石头的折皱里,从远远近近的山头朝山上涌来,远处山顶的风车已经看不见了,而平台这里的这台风车,也是若隐若现。平台有条小路,也是用大理石板砌成的,从这条小路可以一直走到山下的渔村,雾渐渐浓了起来,我们只能在平台附近转悠。小路边,每一步都是一个风景,开着许多野花,开得不成章法,却又自成一篇,色彩不同,姿态各异,看似随意,却又显得那么精致,有的单独一二株,有的成片成片的。那些该出现或不该出现的地方,都被她们占领。于是,观光平台被这样的花花草草围绕着,使悠悠转着的风车在这个山顶显得并不孤独,反而在云雾中与这些色彩缤纷的花草成就了山顶的一首诗。
雾中的风景是这样,如果看日出或者看夕阳,肯定是另一番风景。如果还来衢山,一定要再来这个地方。
三 那年的灯塔
几年前去的三星灯塔,这次没有去有些遗憾,我总觉得整个衢山都变了,它也一定变了。那年去的时候很幸运,天空放晴,又有单位衢山办事处的同志作陪,使我们能顺利到达。平时如果上一趟三星岛也是不容易的,这就使我更加好奇在那里工作的人们。
船还未到岛上,我发现海就完全变了。没有了那种黄沙弥漫的汹涌,整个海面真正地成了碧水,让原来有点晕船的我感觉舒服了许多。眺望远处,黄色和碧绿的海水分成上下两种鲜明的海平线,似一幅抽象画,色彩简单,却让人神往。
船终于靠岸了,三星岛就在眼前。远远望去只有一条很窄的水泥小路直通灯塔。从岛上往四周看远处海天一线,海阔天空,浩瀚蔚蓝,还有几只小船晃晃悠悠地摆渡着,近处惊涛拍岸,有几个人在岛脚下四周礁石丛中,采集各类贝和蟹,还有几个人一动不动,像老僧入定神情痴迷,原来是在钓鱼,据说这里石斑鱼很多。
三星岛上的工作人员常年住在这里,喝的是天上的水,吃的菜是由船从鼠浪岛或衢山岛带来的,没有有线电视,业余生活只能望着天空,望着大海守卫着灯塔(现在不知有没有)。灯塔的主要任务是为过往船只导航。
在灯塔的碑上写着“下三星灯塔”,后面很简单地写了灯塔的始建时间与重建时间,以及重建时的经费和人力工时,但是没有写守塔人的历史。我很好奇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但我终于没问。三星国际灯塔被称为太平洋西岸第二大灯塔,由英国海务科在1911年建造现为,系白色钢板铸钉园柱形塔,塔高7.9米,钢板旋梯,灯高63米,光线射程20里。那年去的时候,县里的灯塔博物馆还没有建成,后来在博物馆里,看到了更全面的关于灯塔的介绍。三星岛实际陆地面积只有0.07平方公里,这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地方,却守卫着来往无数的船只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我站在三星岛的某一点,眺望远方那蓝天碧海,看远处驶过的船只,享受这宁静安祥的一刻,不知那些来往的船上的人们是否知道这个灯塔上的人和事。这样的海洋,这样的碧波,这样的蓝天,常年累月工作在这里的守塔人,在我的内心深处留下久久地难以忘却的回忆。直到现在,我的脑海依然会浮现那些守塔人不畏风雨,不惧严寒的守着灯塔唱歌、烧饭的情景。
我跟同行的朋友说,好可惜,这次没有去三星灯塔。
朋友说,没事,我们下次还可以再来。
好的,衢山,我们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