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一个存放记忆的地方
岱山,一个存放记忆的地方
文/ 赵悠燕
7月,一个太阳几乎把一切都烤得融化的日子,我走进岱山的海洋博物馆群,它们呈现不同的风格和姿态迎接了我的突然闯入。这是一个弥漫着旧时光旧味道的地方,总是让人想到静寂幽深悠远神秘,很多东西带着遥远的古老气息。我在里面转悠着,突然想,这样一直走下去,会不会走到岱山岛的从前,然后,我会看到4000多年前的渔猎煮海,看到渔夫驾着一叶扁舟抛撒渔网,看到一场台风把小岛刮得遍体鳞伤,看到金戈铁马,列旗飘扬,看到在亘古大海里沉默生长的岛屿和海礁。我发现,走进这些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博物馆,就像走进一个奇妙的海洋世界,我的一些记忆和想象,犹如鲜花一般在幽深的海底世界次第开放。
在素有浙江“抗台第一坝”之称的栲门大坝上,有座全国首家灾难性博物馆——中国台风博物馆,它的造型就像三面猎猎作响的旗帜,让人觉得它是被呼啸的台风吹成了这副模样。走进馆内,一幅巨大的台风卫星云图扑面而来,一片广阔的海洋上旋转着巨大的漩涡,那只台风眼就像是一个神秘莫测、令人胆寒的深渊。这是一座响彻着猎猎风声的博物馆,展览厅里,以图片、实物、科普投影片等形式展示了台风的生成发展消亡过程。台风天凭窗观海,只见排山倒海的巨浪撞击着海塘堤坝溅起十几米高的海浪,发出大炮轰击似的声响,场面惊心动魄让人几欲落荒而逃。逼真的4D动感影院里,以高科技手段模拟的台风实景,给人一种乱石崩云,惊涛裂岸的震撼感,仿佛世界末日来临一般,灾难造成的视觉效果非常具有冲击力。
穿行在有中国最美小镇之称的东沙古渔镇,一条条绵长幽深的小巷里,出现一朵探出墙头的红花,一棵随风摇曳的绿草,它们把这个安静的小镇点缀得如画面一般。沿着干净拙朴的石板路,我走进这座明清四合院建筑风格的中国海洋渔业博物馆,立时,一股浓浓的海洋气息扑面而来。馆内摆放着1000多种海洋藏品:三米长的带鱼,一米宽的翻车鱼,珍稀的中华鲟、鹦鹉螺……自清道光年间至今的各种鱼类净制标本、渔业生产工具、渔船导航设备以及渔民生活用品,它们从烟波浩渺的大海里走来,定格成博物馆里的一艘木船,一顶网具,一件渔夫的蓑衣,静静地躺在那里,诠释着渔俗文化的种种故事,这些,让人重拾对海洋的记忆,似乎聆听到大海的呼吸。在这儿呆久了,会觉得自己正跟随着一艘在风雨中飘摇的渔船出海,在广阔无垠的海洋上搜寻一片鱼旺发的渔场,然后,愉快地起网,打捞,鱼虾在甲板上活蹦乱跳,海鸥在渔船上空飞翔鸣叫。
每逢看到盐我总会想到蓝天下水波荡漾的大海,想到烈日下盐滩里铮亮的水光,想到如雪山一般堆得高高的盐坨。一百多年前,岛上一个名叫王金邦的盐民发明了板晒法,从此结束了产量低,成本高,劳作繁重的煎煮历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岱山盐民又试验成功滩晒,成为最早完成盐田改造并实现全省首个滩晒化生产县,这些,我都是从这座中国盐业博物馆里了解到的,它位于岱西镇的万亩盐田之中,这个镇以盐著称,为全省最大的原盐产区之一。曾经,岱盐因为色白、粒细、质优被当作贡盐,风尘仆仆,一路颠簸运往京城。而海岛的盐民们在烈日下身披蓑衣,脚着雨靴,堆起盐坨,这些,都被存放进这座造型如一粒海盐晶体结构的博物馆。在盐雕展览厅,一座以盐为原料制作的的盐民劳动、斗争、生活的雕塑群栩栩如生。对于盐民来说,越是酷日当头,越是晒盐最好时机,那一颗颗透明精致的结晶体,凝结着盐民们数不清的汗水,他们黝黑的皮肤和雪白的盐堆成为太阳底下的色彩两极。制盐工艺厅里,一个男孩兴致勃勃地参与着制作盐的过程,他的额上渗出亮晶晶的汗珠,我突发奇想:也许,那滴汗经过加工也会浓缩成一粒雪白、精细的盐吧?
在汽车开往中国灯塔博物馆的路上,沿途看到这个被称作竹屿新区的新城大片的高楼和宽阔的马路,一座座风格迥异的灯塔分布在长长的河道中间。有人介绍,这6座灯塔仿世界著名景观灯塔建造而成,是国内第一个以灯塔为主题的旅游景区。博物馆面临大海,白墙红瓦,二楼主展馆具有美国波特兰灯塔风格,充满着异域风情。主展馆内以丰富详实的图片和实物陈述了各国灯塔的发展史。那些年代久远、充满沧桑感的灯器是近二百年来中国沿海灯塔使用过的。这些枯燥单调的文字让我想到了它们的另一种景象,在无边无际的大海里,被海浪环绕的灯塔上,这些灯器执著地为过往船只闪亮那一缕如火苗般的灯光。我总是想,灯塔是有灵魂的,它们生长在大海上,与大海连为一体,在无数个涛声如歌的夜晚,与海面上的渔船灯火遥相辉映,互相致敬。它们承袭了大海的品质,淡定从容,顽强坚韧。博物馆里有间模拟驾船室,采用先进电脑仿真模拟技术,我一时兴起,双手掌舵,宛如一个航行经验丰富的船长,避开岛礁、险浪,着实体验了一番航行大海,搏击风浪的惊险和乐趣。
在岱山,我看到的是6座博物馆的集体呈现,它们犹如一枚枚棋子,准确而又优雅地散落在属于自己的位置,它们成为点缀这个海岛的一处景致。这座掩映在茂密丛林中的中国海防博物馆,位于岱东镇黄嘴头东南面的沿海地带,这儿,历来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海防关口。博物馆分四大区域,以近现代海防史展示为主,其中主馆的600余幅图片资料和战斗机、高射枪等实物,展示了近现代的海防史。另三个区复原了原驻岛官兵用房的设施和场景,用实物真实再现当年的生活。这些曾经驻守海岛的官兵,不会想到多年后自己的那段生涯会以一种历史的面貌展现,那些营房、战壕、坑道碉堡和弹药库等军事设施,以及他们曾熟视无睹的生活会变得嘹亮如歌。在中小型武器广场,我看到了一架歼六战斗机,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会不会是一个年轻英武的飞行员驾驶着它,勇敢地杀入敌军机群和对方激战?博物馆里很安静,静的让你无法想象那场战争的硝烟弥漫,悲壮惨烈。当我转悠出来,目光又一次注视到那道依山沿海而建的迷彩城墙时,对往昔岁月的缅怀之心不由悄然而至。
岱山共有397个岛屿和126个海礁,是全国岛礁最多、最集中的海岛县。为保护无居民海岛及其海洋生态系统,2004年,岱山启动了东部岛礁海洋特别保护区的建设工作,其中就包括“中国岛礁博物馆”。这座博物馆的建设理念与其他几座海洋博物馆截然不同,是将整个海洋特别保护区的广阔海域作为博物馆的天然舞台,用大海做展馆,岛礁为展品,带状排列,犹如广袤的海上盆景。博物馆共有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大小岛屿134个,海礁69个,其中126个岛屿皆为环境未遭破坏的原生态海岛。这些岛屿和海礁,不像一件积满岁月尘埃的农具,或是一把锈迹斑斑的长剑可以存放在博物馆里。它是一个集海上垂钓、游艇观光、海上娱乐于一体的露天开放式的海岛自然博物馆,以蓝天为瓦,海风为墙,而荡漾的海水铺成博物馆的地面。这是一座何等有气势的博物馆啊,里面装满了关于大海的美丽传说和神奇故事。如果可以,我真想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握一把鱼竿,站在平静如镜的大海边垂钓。那会有一种什么样的氛围在这座博物馆里蔓延?是不是偷得浮生半日闲,心情半佛半神仙呢?
海岛夏天的黄昏如期而至,在微风中透着一丝丝薄荷般的清凉,在归程里我看到船背后的波浪泛起白色的泡沫,追着航船一路奔跑。我突然想,那些脑海里的记忆和想象,会不会成为一种遥远的景致,存放在我看过的博物馆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