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美文学之都诗歌对话”创意写作工作坊启动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8月18日下午,第二届“中美文学之都诗歌对话”创意写作工作坊于南京世界文学客厅正式启动。本届工作坊由中国作家协会国际文学交流中心(南京)、南京市文学之都促进会、美国爱荷华城文学之都办公室、美国西雅图文学之都办公室、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中心联合主办。
“中美文学之都诗歌对话”创意写作工作坊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际文化交流重要指示精神,意在用诗歌的力量,跨越山海之隔,消融文化之阂,增进中美诗人之间的研讨和文学互动,促进中美文明的交流互鉴。2022年,首届“中美文学之都诗歌创意写作工作坊”于南京举办,写下了以诗歌为媒,促进中美人文交流的美好篇章。今年,第二届“中美文学之都诗歌对话”创意写作工作坊再次启动,以“中美诗歌鉴赏与创作”为主题,中美诗人、学者共同研讨,开展文学交流活动,海内外的诗人、诗歌爱好者,相会于中美“世界文学之都”双向奔赴的文学盛会。
启动仪式现场,中国作家协会国际文学交流中心(南京)执行主任、江苏省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副主席丁捷,南京市文学之都促进会秘书长闻一武,中国作家协会国际文学交流中心(南京)秘书长、南京世界文学之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联络人袁爽,凤凰出版集团澳洲公司执行董事贾晓,与中美双方诗人代表:俄克拉荷马大学国际与区域研究学院院长、中美关系研究所教授、纽曼华语文学奖负责人、翻译家、诗人石江山(Jonathan Stalling),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主任、曾兼任美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委员、奥巴马政府国家人文委员会委员、诗人克里斯·梅瑞(Christopher Merrill),美国国家艺术基金奖、美国诗人学院奖得主、散文家、翻译家、诗人简·赫斯菲尔德(Jane Hirshfield),江苏省作协副主席、江苏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扬子江诗刊》主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胡弦,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雨花》杂志副主编、诗人育邦,南京大学文学院文学与城市空间研究中心主任、南京观筑历史建筑文化研究院院长、诗人陈卫新,图书策划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诗人马铃薯兄弟,小说家、诗人黄梵,小说家、翻译家、诗人鲁羊,策展人、艺术评论家、诗人朱朱,诗人朱庆和等嘉宾共同出席启动仪式。
中国作家协会国际文学交流中心(南京)执行主任、江苏省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副主席丁捷对本届“中美文学之都诗歌对话”工作坊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丁捷谈到,南京与爱荷华城是文学星空璀璨的两座世界文学之都,此番“双城携手,强强联合”,举办第二届“中美文学之都诗歌对话”创意写作工作坊,不仅为中美作家与文学爱好者提供了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更通过诗歌这一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架起了中美文化交流的桥梁,为两城乃至全球的文学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他还提到,中国作协国际文学交流中心(南京)是中国作家协会与江苏省和南京市共同打造的国际文学交流品牌项目,自成立以来,通过推进文学作品翻译资助计划、国际文学家驻地计划,组织高质量的国际文学研讨研学、国际传播论坛等活动,让中外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更加深入。
南京市文学之都促进会秘书长闻一武对远道而来的各位诗人代表,以及到场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谈到,南京与爱荷华城底蕴深厚,虽相隔大洋,却因文学结缘,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今,第二届“工作坊”的举办再度深化了两座文学之都间的友谊,并为跨越语言和地域的文化交流,为国际青年作家与文学爱好者们之间的对话,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中国作家协会国际文学交流中心(南京)秘书长、南京世界文学之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联络人袁爽为俄克拉荷马大学国际与区域研究学院院长、中美关系研究所教授、纽曼华语文学奖负责人、翻译家、诗人石江山颁发南京“世界文学之都名家讲座”特聘专家证书,对其长期以来在中美文化交流领域所做出的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活动现场,石江山为大家带来一场“当英文遇上中国古典诗歌:格律诗与绝句的创意英文写作”主题讲座。石江山从创作灵感的来源、英语语言的韵律与格调特点、诗歌感情的产生与传递等方面,详细介绍英语创作绝句的可能性,并通过视频展示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年龄阶段诗歌爱好者的英文绝句创作及朗诵,展现了英语绝句独特的“平仄”音律之美及中外文化融合碰撞所带来的魅力。
启动仪式现场中美诗歌沙龙环节,邀请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李晓愚以及出席的中美诗人、专家代表共同参与,分别就“诗意共振与城市更新”和“诗歌创作和审美互鉴”进行了两轮圆桌对谈。
在“诗意共振与城市更新”话题中,南京大学文学院文学与城市空间研究中心主任、南京观筑历史建筑文化研究院院长、诗人陈卫新结合浦口火车站城市更新项目的亲身经历,用诗人谢朓的一句“澄江静如练”来描述自己当时夜望长江时的心情,阐释了城市、诗歌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石江山教授则结合自己曾带领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野外爬山等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经历,认为一些大城市,如美国的洛杉矶、中国的上海,可以凭借平台和资源优势,组织更多的活动,让年轻人参与真实的互动,进而迸发诗意的想象。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主任、曾兼任美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委员、奥巴马政府国家人文委员会委员、诗人克里斯·梅瑞(Christopher Merrill)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创意城市网络项目的初心,谈到爱荷华城入选世界文学之都的曲折过程,再到因战争炮火而遭遇“文化寒冬”的巴格达,深入浅出地说明了城市与文化、与诗歌之间的关系,并表达了对不同城市通过文化交流创造更多智慧的真挚愿望。袁爽对世界文学之都所取得的文化交流成就表示欣慰,她谈到,南京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1800年的文学史从未间断。如今世界文学之都平台的建设,令南京在国际上的文化影响力越来越大,国内外的文人之间的文学交流越发频繁,世界文学之都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她希望,未来,借助文学之都的平台,让创意城市网络的规模越来越大,世界越来越小。
在“诗歌创作和审美互鉴”话题中,美国国家艺术基金奖、美国诗人学院奖得主、散文家、翻译家、诗人简·赫斯菲尔德(Jane Hirshfield)谈到,自己通过诗歌了解自然,诗歌中所表达的那些场景打动了她的内心,而通过写诗她也感受到来自生活的馈赠。此外,她还强调,中国的古典诗歌对西方影响巨大,不论她是否能懂这门语言,但都能从中欣赏到价值和情感。胡弦结合自己初读外国诗歌的触动和杂志编辑的工作经历,认为诗歌在国别上的区别并没有那么重要,一首好诗在翻译中经过语言的流转,也可以使文化传承得到崭新的渠道和面向。育邦通过中美诗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诗歌意境上的遥相呼应,认为中美两条文化河流的碰撞,使中美诗歌获得了一个新的力量。
对谈结束后,由南京文学作品翻译资助计划出版的新书中英双语诗集《麒麟的凝望——南京当代 12 人诗选》正式发布。诗集汇集了当代12位长期在南京生活与工作的诗人的代表性短诗,以诗歌蕴含的独特魅力展现南京的文明回声。
新书发布现场,鲁羊、朱庆和、胡弦、马铃薯兄弟、黄梵、朱朱、育邦等部分新书作者以及简·赫斯菲尔德(Jane Hirshfield)亲自登台,朗诵诗集中的选段,以声传情,为活动增添了又一抹独特的诗意。
据悉,本届“中美文学之都诗歌对话”创意写作工作坊将从8月18日开始,连续3周,以名家讲座、学术采风、中美诗歌主题线上课等形式开展。启动仪式后,活动还将组织中美诗歌文学家代表赴著名书籍设计师朱赢椿的工作室采风并进行即兴诗歌创作。此外,美国诗人石江山也将带来两场中美诗歌主题线上课。
诗歌与城市沉淀着人类的文明与智慧,在历史的长河中交相辉映。回望历史,金陵文脉源远流长,万千名人雅士曾会聚于此,写就千古传诵的诗篇,成就了南京“天下文枢”的美誉;立足当代,南京通过举办系列国际书展、世界文学之都对话、作家作品分享会、全民阅读等活动,建设国际文化交流的平台,作为中国首个“世界文学之都”,为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贡献力量。“中美文学之都诗歌对话”创意写作工作坊的举办,助力挖掘不同文明的情感共鸣之处,经由诗歌找到不同民族心意相通的答案,是南京这座世界文学之都,为推动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所做出的独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