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文学京彩季·大家小课”散文单元落幕
近日,“文学京彩季·大家小课”散文单元落幕,该活动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作协承办,先后邀请作家、中国作协原副主席陈建功,学者、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梁鸿,作家、《小说选刊》原副总编肖复兴,开展专题授课。150余名文学工作者和文学爱好者现场参与活动,60余万人次线上观看直播。活动由北京作协驻会副主席、北京老舍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周敏主持。
8月1日,散文单元拉开帷幕。第1期邀请陈建功主讲,主题为“直面人生的非虚构”。陈建功认为,无论是写虚构还是非虚构,都要做有个性的作家,通过作品表达自己把握世界的方式。他结合近期发表在《北京文学》上的长篇非虚构作品《我们脏的时候》,认为非虚构写作应该把握三个要点:一是要尊重史实、尊重经历、尊重个体的发现,但同时也要浮想联翩,要对日常生活、人物进行更深层次的发掘,形成独特的发现,为读者重新铸造一个世界;二是要用善良之心来理解底层百姓的高洁灵魂,每个人在大时代中都是被裹挟的,因此对那些有过错的人也要依然抱有同情;三是要做好充分的生活积累、人物积累、知识积累、情感积累,发掘把握生活的方式,通过非虚构写作表达个人对世界的独特看法。
8月9日,梁鸿以“非虚构写作的总体思想”为题进行授课。近年来,非虚构创作的兴起成为重要文学现象,引起广泛关注,而非虚构与时代、与社会现实、与文学是什么样的关系,也成为文学界讨论的焦点。梁鸿的课程就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她认为,非虚构写作几乎成为全民写作,这种大众化、全民化为个人声音的诞生提供了可能,从这个层面来看非虚构与百年前的白话文运动是一脉相承的。非虚构与现实之间是直碰灵魂的一种关系,它能够直接激发人们现实中的不适感,正是借由这种“不自在”,撬动读者的内心,在读者灵魂深处留下烙印,引起情感共鸣。她指出,非虚构文学写作没有大小,题材也没有大小,即使普通的人、普通的事件,也可以构筑出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这就需要作家具有扎实的知识结构,透过表层看到内里,这样才能把非虚构变成文学,而不单单是一个现场。
8月14日,肖复兴结合自己多年来阅读和创作经验,分享了“散文阅读和写作的入径”。谈到散文阅读,他认为要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籍,并且要读细读透,对于喜欢的作家应该阅读其全部作品。他梳理了自己不同年龄阶段的阅读体验,总结出三点认识:一是要坚持自己对散文的一种态度,即散文要写日常生活;二是所有的散文都要有“我”,即使是第三人称也是融入作者,是作者跟人物之间有交流、有关系才能写出来的;三是将小说的笔法介入到散文写作之中,让散文写得有情有质、有人有物。对于散文写作者,他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在写作之前要找到生活中打动人心的“那一点”;二是结尾很重要,要选择很好的结尾再来谋篇布局;三是文章要干净、简洁,要有所节制。
“文学京彩季”2022年创立,是北京市文联的文学品牌,“大家小课”是其中的重要板块,旨在通过专题授课、现场交流的方式,为基层文学创作者、文学爱好者提供与名家对话的平台,打造提升文学修养和创作水平的“文学课堂”,迄今已成功举办30期。为提升课程的针对性,今年北京作协按照不同体裁划分课程单元,为不同领域的文学创作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