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戏剧文学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
3月29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中国作协外联部、浙江文艺出版社主办的莫言戏剧文学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邱华栋,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康震,中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主任莫言,中国作协原书记处书记施战军,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王立军出席并致辞。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可、中国作协外联部副主任郑磊、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周云磊参加开幕式。墨西哥学院亚非中心教授莉亚娜、牛津大学摄政公园学院王士东、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苏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刘勇、上海戏剧学院原副院长杨扬、莫言文学馆馆长毛维杰先后致辞。开幕式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清华主持。
邱华栋表示,莫言是一位富有戏剧艺术思维的作家,从他的《红高粱家族》《檀香刑》《生死疲劳》等作品中都能看到丰富的戏剧元素。荣膺诺贝尔文学奖后,莫言更是潜心戏剧艺术探索,又创作了包括戏曲《锦衣》、话剧《鳄鱼》等在内的多部戏剧文学作品,在国内外引起热烈反响。今天大家一起对这些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特色展开讨论,可谓适逢其时。在世界文学的发展历程上,有很多杰出的小说家同时也是剧作家,莫言也在用他的剧作不断拓展世界文学版图的边界。在今天这个时代,剧场的聚光灯能否真正聚焦时代和社会之变,此次研讨也将为我们提供一个新的角度与契机。
康震表示,此次研讨会既是对中国戏剧文学当代探索的一次学术总结,也是传统戏剧美学与西方戏剧理论交融的试验场,更是新时代文学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研讨舞台。莫言的舞台艺术轨迹与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脉动同频共振,这不仅是他个人创作的突破,更是中国当代文学参与全球文明对话的重要实践。未来高等院校应该如何更好推动人文学科发展,更好推动中文创意写作与文学教育事业繁荣发展,希望能从此次研讨会中获得新的启示。
莫言谈到,中国古典小说中本就包含了很多戏剧元素,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在小说写作中,一些戏剧性的巧合与情节有时会显得牵强,但放在舞台剧或影视剧里,或许就能成立,这就是戏剧影视对小说的再创作。从这个意义上讲,编剧是戏剧创作的重要部分。一部经典的戏剧作品,剧本的艺术性首先要经得起考验。他还谈到,在当今这样一个文学与舞台演出、短视频并存的网络时代,不要把文学的门类划分得那么清楚,在小说与戏剧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高墙或鸿沟。好的小说需要具备戏剧性,对于戏剧而言,文学性也是不可或缺的。“此外,我们还应该特别关注细节,作家在写小说或戏剧的时候,有些东西好像看起来无关紧要,但对于塑造人物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
当日还举行了三场主题发言活动。来自文学界、艺术界、教育界的中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文学与戏剧的关系以及莫言戏剧创作的文学特质、艺术创新、精神内蕴、时代价值等展开交流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