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坛动态 > 作协动态 >

作协动态

文心蔚蓝——岱山县作家协会30周年巡礼

           
 
   一、孕育与成长
      1982年盛夏,岱山高亭镇狭长弄堂里一间低矮的石屋,七、八张年轻的脸庞在灯光下闪亮。大海作证,这石屋的灯,一直燃到天明。谁能想到,小小的聚会溅起了不息的涛声呢?这一夜,他们把文学社命名为野草文学社,从中隐喻着“正惟其幼稚,才有可能成长”的内涵。1984年3月,岱山县文学协会成立,成为岱山县作家协会的雏形。
在那些海风飘荡的岁月里一颗颗文学新芽破土而出,越来越多洋溢浓厚海洋气息的文学作品在海岛作家的手中诞生并饮誉省内外文坛。以岱山作协为代表的群岛文学创作群体,已六次摘得全国微型小说(小小说)年度评选一等奖,二次获得冰心散文奖;岱山群岛诗群,在《诗刊》等国家级及省级文学刊物发表过十余次作品小辑。作协至今已编辑出版《群岛文学》150期;岱山作家网作为全省首个县区作协网站,有着6余万名群岛文学论坛注册会员。2010年,岱山县作家协会被岱山县人民政府授予全县先进民间组织;2011年,岱山县作家协会被舟山市人民政府授予政府文化奖(集体奖)。也许这些数字和成绩并不能代表和说明什么,这一连串的数字正包容着一种团结、执著、向上、潮流不息的群岛文学精神。
 
       二、团结与进取
      一个业余性的文学社团能坚持这么多年,团结与凝聚力至关重要。当许多人没日没夜苦于赚钱的时候,作家们却时常聚在一起,一杯清茶,几包香烟,侃着理想、人生与文学,文学之梦伴着“群岛”走过了30年的风雨路程。他们不是兄弟,却亲如兄弟,有那个文友结婚了,大家总要在报上送上一个祝愿或去电台点首歌,虽没礼物,却一辈子难忘。有位会员的父亲过世,大家买好花圈,打的到十几里外,表达深深的哀思。文友们遍布在各个岛屿,要下去走走,体验生活,一封信一个电话,就会陪你上渔船、下盐田,去大海冲浪,到山顶看日出。三十年来,几乎每个走进过这片蓝色水域的人,不管他(她)们现在还是不是其中一员,他们都曾经把岱山文协当作了一块自己圆梦的领地。
海洋永远是他们的激情和召唤。三十年来,作协组织了百余次文学沙龙、会员读书会等,先后选送11名创作骨干参加浙江省作家研修培训。同时,通过组织开展“群岛文学创作推进年”,制订会员创作积分考核制度、会员创作重点项目申报和奖励扶持制度等激励措施,有力地激发了海岛作家们的创作热情。目前协会共有会员55人,其中省级会员18人,有6名会员入选了浙江省青年作家人才库。
岱山作协坚持文学惠民,注重发挥社团服务社会化作用,先后承接完成岱山海洋文化研究项目4项,向群众赠书2400余册,策划组织了“印象岱山”、“美丽海岛  生态岱山”文化之旅等多项文化下乡活动。同时积极做好岱山地方形象宣传,编著出版《文心岱山》、《写意岱山》、《水墨岱山》、《海边书》等四册。2010年8月,在东沙古渔镇设立了“群岛作家陈列室”和“文心茶坊”,使之成为古渔镇又一旅游参观景点。
 
       三、衍生与影响
       秉持一种团结、执著、向上的精神,岱山作协向社会展示了自己海纳百川、敢立潮头的文学群体形象。文协成立初期,就创办了《群岛文学》,这本浸淫着浓浓海腥味的刊物,以中国海洋文学实验文本的姿态,见证着当代中国海洋文学的发展轨迹。2006年,又创办了全省第一个县区级文学网站----岱山作家网,这一刊一网,逐渐成为构建海岛地域文学空间的重要力量,对舟山海洋文学的内“掘”外“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作协立足海岛,多次组织会员开展创作采风、文学交流、作品展览、文学征文等活动至今已组织县内外采风和文学交流80余次,举办各类文学征文活动30余次,还先后邀请了中国作协副主席叶辛、谭谈,著名作家红孩、叶梅、叶文玲、陈世旭、邓刚、杨晓敏、李少君等百余位作家诗人来岱山“看岱山写岱山”,并为海岛作者传经授艺。
三十年间,岱山作协以“海洋文学创作轨迹”、“个体写作特征”等为主题,先后举办了“全国海洋文学创作理论研讨会”、“全国小小说(舟山)笔会”、“舟山群岛诗群创作研讨会”等,对海洋文学创作进行专题研讨。参与策划组织了四届“岱山杯”全国海洋文学大赛,举行了全国海洋小小说大赛、舟山人一日等征文,有力地提升了岱山海洋文化建设对外的知名度。
 
       四、创作与品牌
       1989年,以岱山诗歌作者为代表的创作群体,在《诗歌报》在“1989中国实验诗集团显示”中,首次被冠名为“舟山群岛诗群”。30年来,群岛诗群一直坚持自己的诗歌主张与特色,保持海岛的元素与气息,从不同的视角,从不同的层面,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诗的海洋。《潮水奏鸣曲——群岛诗群海洋诗选》出版;“群岛诗群”被列为舟山市海洋文化精品名品工程项目之一,并入围21世纪中国三十六家现代诗群流派之一。群岛诗群由此成为一个颇具地域特色的文学品牌。
岱山作家的小小说、散文等创作也在国内文坛掀起蓝色旋风。周波作品获第四届中国金麻雀奖、全国第五届、第六届年度小小说评选一等奖;立夏作品获全国第七届年度小小说评选一等奖;远山作品获全国第十届、第十一届年度小小说评选一等奖和全国第四届“冰心散文奖”。岱山作协顾问复达作品荣获第六届“冰心散文奖”。2008年6月,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美籍华裔教授穆爱莉专程到岱山调查岱山小小说创作;2013年6月,中国散文学会在岱山授牌成立了中国散文学会岱山创作基地。
三十年来,作协会员们立足海岛,辛勤耕耘,汲海岛灵气,著妙手文章,在全国及海外有影响的报刊已发表具有浓郁海洋气息的文学作品万余件,共出版作品合集和个人集51部。《诗刊》、《青年文学》、《萌芽》、《诗歌月刊》、《诗选刊》、《散文百家》、《浙江作家》等全国数十家刊物都对岱山作家群作品进行过集中展示。作协还精心策划出版了二套“群岛作家文丛(共18部),充分展示了作协会员的个体创作实力,促进了作协个体文学风格的形成。
 
       五、关心与关注
“     群岛文学”的背后,是岱山各届领导深远的战略眼光和深切的关怀;正是他们,将“群岛文学”置于繁荣海洋文学,振  兴海岛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这是群岛文学一笔最为宝贵的财富。翻开岱山县作家协会档案,曾担任过作协历届名誉主席的领导历历在目:姚德隆、夏阿国、戴秀开、钟达、江建国、冯淑仙等。没有他们的奖掖爱护,就不会有群岛文学的今天。不少企事业的单位领导,都对作协予以支持。许多企业家说:“作协朋友们在艰难条件下为海岛文化事业奋斗了这么多年,支持他们,也就是支持自己的事业。我们唯一要求回报的,是希望你们沉入生活的最低层,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这是理解,也是支持,更是信任。因此,群岛文学的繁荣正是创作个体执着坚持与社会各界热情支持的硕果。
三十年来,岱山作协的社会影响日益扩大。1995年,浙江卫视专门来岱摄制了一部片长12分钟的专题片《蓝色诱惑》,作为东南亚文化交流节目。《中国青年报》、《文艺报》、《文学报》、《浙江日报》、《舟山日报》等多家媒体都对岱山作协创作活动进行过报道。
 
        六、启示与展望
       岱山是拥有397个岛屿、5242平方公里土地的海岛之城,文学与大海有着天然之缘,也无不刻烙下大海的印记。岱山的群岛文学创作也始终涵蕴着作家关于地域生活与文学之间的感受、理解与思考。在这片波浪家园上,岱山的海洋文学创作有赖于全体会员那一种共同的志趣和个体信念。可以说,“群岛文学”的萌芽、发展及其衍生是新时期舟山海洋文学园地锦绣灿烂的体现,其生机勃发的景象也谱成了舟山大桥时代海洋文化大潮的一个风生水起的壮美背景。当一群真诚的作家把自己对文学的赤诚与热爱融入到这个“群岛”之中,当许许多多的朋友给岱山文学的成长灌之以清泉,授之以温暖,我们相信,岱山群岛文学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灿烂和美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