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坛动态 > 作协动态 >

作协动态

海洋文学应多反思海洋保护

第五届全国海洋文学大赛颁奖会上,作家们呼吁

海洋文学应多反思海洋保护

       从曹操的《观沧海》,到庄周的《逍遥游》;从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的《金银岛》,到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到灯塔去》;从赫尔曼·梅尔维尔的《白鲸》,到雷·布拉德伯里的《浓雾号角》……

  古今中外,海洋文学的名作太多太多。

  作为国内海洋文学的盛事,全国海洋文学大赛颁奖暨海洋文学创作座谈会,10月17日至18日在舟山岱山举行。

  会上公布了第五届“岱山杯”全国海洋文学大赛的获奖作品:山东作家许晨的散文《你好,中国“蛟龙”》获特等奖。江一郎组诗《在岱山岛观潮》、水东流散文《胭脂盏》获一等奖,林文钦的散文《大海何以辽阔》等10篇作品获二等奖;徐琦瑶的散文《海之涯》等20篇作品获三等奖,另有25篇作品获优秀奖。

  这些优秀作品是从4500余篇稿件中脱颖而出的。

  在这次座谈会上,50多位作家还发出呼吁:海洋文学不能仅仅颂扬海洋、感恩海洋,更要有悲悯海洋、振兴海洋的情怀,肩负起历史担当,努力达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一些海洋文学作品仅仅停留于对海洋的赞颂、感恩,而少了些对海洋的呵护、悲怜。”到场的《人民文学》编委、著名海洋文学作家邓刚表示,海洋生物的减少、海洋环境的污染、海岛资源的破坏,都需要作家们去关注、去呼号。他说,现在一些鱼类产卵年龄提前、有些海滩资源消失贻尽,关系到人类自我生存发展,这些现象我们不能漠视。放眼国外的海洋文学,多以悲怜为主,中国的海洋文学要想上档次,不能停留于对海洋一味肤浅的赞美,需要更多对海洋保护的反思。

  来源于钱江晚报2015年10月19日  本报记者 林上军 通讯员 李国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