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坛动态 > 作协动态 >

作协动态

深度、温度和力度:未来海洋文学的呼唤

                   ——“岱山杯”第五届全国海洋文学大赛颁奖典礼暨
                                                                                      全国海洋文学座谈会侧记   
 
       【写在前面的话】在日前于浙江省岱山县秀山岛举行的“岱山杯”第五届全国海洋文学大赛颁奖典礼暨全国海洋文学座谈会上,5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们呼吁,未来的海洋文学应更多地关注海洋的国土意识、生态意识,把握海洋文学的地域意识、人文意识,努力涌现更多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海洋文学佳作。
 
深度:海洋文学的质地呈现
 
“‘岱山杯’第五届全国海洋文学大赛佳作纷呈,既反映了当前海洋文学日益繁荣的景象,也体现出‘岱山杯’海洋文学赛事不断扩大的影响力,其中涌现出不少立意高、题材新的作品。”浙江省作协副主席、《文学》主编荣荣说,像许晨的《你好,蛟龙号》,写的是自己随中国“蛟龙号”进行载人深海潜水的亲身经历,意义重大,题材不凡,但作家将这一宏大叙事把握得相当到位,真切地表现出自己“难得、难熬、难忘”的“三难”过程,作品完整而有细节,绵实而有深情。水东流的散文《胭脂盏》写得很美,细致的生活场景呈现出一种唯美的状态,人物的情感也显得丰富而细腻,海的阔大与包容既成为人心世界的一种隐喻,也是现实世界的一种境界,极像是一篇优美的小说。
《西湖》主编吴玄在发言中指出,李越的《大海作证》则提供了文学语言的另一种表述风格,不是绸缎式的舒滑,而是带着诗歌一样的凝练,却又有一种生命疼痛的诗性。辽宁王秀杰的《辽西那片海》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开放的文学视角,以大散文的笔触将自己对于海洋与历史、文化与生命的思考呈现出来,历史沧桑而沉重,未来明亮而遥远。
“死亡是生命的一种痛苦状态,海洋与生命紧密相连,在描述、抒写海洋、海岛的时候,作家应该从人性与情感、自然与生命、哲学与灵魂的角度来切入,就像方牧老师的诗歌《海祭》、李越的散文《大海作证》一样。”浙江省作协散文创委会主任马叙认为,李越的散文有气势,有深度。他的作品直面海岛渔民的生存状态,凸显生命的关爱与死亡的痛感,同时用诗性的语言表达,是冷的火焰,更具有内在的激情,读来给人以震撼。
获奖作者、温岭诗人江一郎在发言中说,三十年前,《东海》、《江南》就凝聚成“东海诗群”,不仅仅是浙江,还包括了江苏、福建、上海等地。尽管后来淡下来了,但像方牧等作家还在坚守,岱山的《群岛》等还在坚持,这都不容易。我这次的获奖作品《在岱山岛观潮》,观潮就是观心。外在的形象与内心的情感碰撞要融合在一起。
“我们期待中国有自己的《致大海》、《海底二万里》,有中国的《老人与海》、《大白鲨》,使中国的海洋文学能成为世界海洋文学的一个高地。”著名作家、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刘兆林如是说。
 
温度:海洋文学的人性描述
 
《天津文学》副主编康弘认为,《胭脂盏》有着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文字唯美,格调清新,呈现出不一样的海洋文学叙写语言。而宁波哑者无言的诗歌显示出80后写作中不一般的功力,有着自己的诗歌视角与表达力度。
《青春》执行总编育邦在发言中指出,大海邈远而广阔,神秘而激荡,承载了人类千万年来对于自然的探索。大海是人类的故乡,作家应该在自身的体验中触摸海的灵魂,以多元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来抒写海的深度和未来。
获奖作者、著名诗人方牧认为,海洋文学创作要跳出精致,走出红尘外。文学激动人心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的抒写更应为历史负责,像韩国对待历史一样,经得起时间的推敲,而时下,文学媚俗的东西太多了。
获奖作者、浙江海洋学院教授水东流在谈及自己创作体会时说,复达在他的著作《海与岛的独白》研讨会上说:“这是我自己的岛、自己的海。我是海的儿子。我要把儿子对母亲的感情写出来。我把海当作一个人去写。”我觉得,复达“要把海当作一个人来写”的体悟,是当前海洋文学创作的一把钥匙。“要把海当作一个人来写”就要把海洋当作自己的家园,就要深入海洋而不仅仅是眺望式写作,就要写出人的命运以凸显沧桑感。作为海洋文学的书写者,创作过程中必须精神饱满,对岛屿充满深情厚意。
“因为特定的海域,因为绵长的滩涂,岱山有了大黄鱼,有了盐。因为大黄鱼,岱山生猛而鲜活,其过程充满激越而豪迈;因为盐,岱山晶莹而淳朴,其过程充满煎熬而艰辛。大黄鱼的色彩是金黄,而其本质是鲜美;盐的色彩是洁白,而其本质是咸涩,一如岱山的生民与文化。”获奖作者、岱山作家许成国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岱山海洋文学一方面有着更深的孤独感,另一方面也多了血性与张力。这在复达的《海与岛的独白》和李越以写长涂岛为代表的系列地域作品中得到比较集中的体现。但我们还缺少深耕之人,缺少以更广阔的视野、更深邃的笔墨来描写海岛、海洋,反映渔民、渔村,观照历史和人文的大气之作,这是海洋文学的未来期待。
 
力度:海洋文学的未来期待
 
“中国海洋文学应该放到世界海洋文学范畴去考量。”浙江省作协党组副书记曹启文说,作家不应仅关注大自然的海洋、航船的轨迹、海平面沉默的岛屿,更应关注人类精神之海、人类生活命运轨迹、海平面下深藏的岛屿,写出博大进取浪漫变幻的有力度有温度的人和社会的深刻变化。
获奖作者、山东省作协副主席许晨在谈及自己创作体会时说,我们要树立海洋意识、海洋国土意识。在这个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时代,海洋与人民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每一个文学人应该有一种历史的担当,以更多的视野和笔墨来反映人类与自然、海洋的和谐相处上。
“在海洋文学创作中,要坚持‘文学就是人学’的意识,文学形象越丰富,则作品价值越高。生活在海洋、海岛上的人,他们的命运与海洋、海岛紧紧相连,也与人类命运有着共同的特点,体现着人类的终极关怀。”著名作家邓刚在发言中指出,《迷人的海》对新时代的海洋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这是历史的回声。目前,我们的一些海洋文学作品仅仅停留于对海洋的赞颂、感恩,而少了些对海洋的呵护、悲悯。海洋生物的减少、海洋环境的污染、海岛资源的破坏,都需要作家们去关注,去呼号。海洋文学要在深层次上提高,必须要与海洋生态、海洋发展等联系起来。海洋文学不能仅仅颂扬海洋、感恩海洋,更要有悲悯海洋、振兴海洋的情怀,肩负起历史担当,努力达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获奖作者、浙江海洋学院教授李越认为,海洋文学要从描述风物、习俗中,从轻松、愉悦的赞美中提升,深入到对海岛、海洋深层次的精神关注,从人的命运与自然和谐中展开新的对话。过度美化,过于细致,都有可能损伤海洋文学的本质。文学要有客体对象的深度和温度,更要有主体精神的锐度和力度。文学是梦,是升腾的翅膀,既要俯瞰大地,又要遥望远方。在新的时代,我们要进一步审视与时代的关系,注重多样性和广阔性,而不仅仅是关注“自我”。宏大叙事需要的是瞻望历史前方的风景,需要的是对人类共同存在问题的思考。这个时代,我们更需要灵魂。
舟山市作协主席来其在讲话中提出:既然舟山是全国最大的群岛,舟山新区是全国唯一在群岛建立并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新区,那么,舟山海洋文学也应该成为全国海洋文学的高地之一。社会各方面都要为实现这一目标创造条件。在丰富、繁荣海洋文学创作的同时,我们也要加强海活文学评论,促进舟山海洋文学地位的提高和品位的提升,并逐渐形成具有舟山地域特色的海洋文学理论。
 
(关雨 整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