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胸襟浪花情
2008年2月号的《青年文学》特发了“群岛诗群作品选”专辑,刊发了岱山群岛诗社9位诗人的38首新诗作。静心读来,颇有感触,略说几点,以录阅读心迹,也以与这些诗人朋友呼应,愿群岛诗浪越涌越高猛。
写海绘海,赞海思海,这是群岛诗作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群岛诗社能长盛不衰的一个原因。大海博大精深,不仅给海的儿子以鱼虾贝蟹,更给海的儿子以坚强的意志和博大的胸襟,给他们取之不尽的诗歌的养料和奋斗不息的力量的支撑。而群岛诗群则如那大海上簇涌的丛丛浪花,紧紧贴着大海的胸怀感受着海的雄浑,跳动出洁白的花朵,回报于养育的大海。他们用手中的笔,用行巷诗句展示着他们生命的情怀,青春的光彩。在刊发的38首诗中,海洋诗占了三分之二。这20多首海洋诗作,显示了群岛诗群在海洋诗作上的三个特色:
一是群岛诗群在海洋诗的创作上,进入了思想更成熟的阶段。前期的群岛诗群较多地展示的是在雄浑的大海中的那种独具的孤独感、忧患感、生命无常的动荡感及生生不息的奋斗感等意念,犹如一位年轻的下海不久的小伙计,总有一种紧张和不安,即使体现追求奋斗意念的,也带着较浓烈的焦虑感。而这一辑的诗中,这种岛屿意识的孤独感,焦虑感就相应消淡。体现的意念就相应显得沉稳、坚定了,体现出一种成熟感,如同小伙计已经在惊涛之中磨练成长为一个老大,能够在风浪之中稳坐后舱,稳掌舵把,坚定前行,那些风浪已经算不了什么。“谁点亮桅灯,让时间扣留了渔火/ 一根揽胜,就有一寸寸的思念裹在里面/ 我不怕衰老,也不怕孤独/ 热情随在消逝,但对大海从不厌倦”(谷频《简单的场景》)正逼真而形象,客观而自然地反映了这种成熟的意念。“鱼的故乡 浪的家园/ 如少年挥鞭抽出优美的弧线/ 沿着海岸 我要抵达大海的心脏”(孙海义《风吹波浪》)展示的从容镇定与坚定的心态,正是成熟的一种显示。而即使如古岸的诗,稍多了点反思性的郁然,但其基本的情绪却还是沉着的,淡了焦虑和紧张,如他的《古岸的岛》,最后他就表示“是时候了,趁着还有足够积蓄的回忆/ 应该去一下古岸的岛/ 跨过视觉的栅栏/ 让潮水漫过你的脚踝”,往昔的回忆与今天的生存之间勾连而产生的不再是恐惧和惊栗,而是平静与沉着地回归。可见他们不再之看到眼前海的一圈波浪,不在只平视大海,而是把整个大海装在胸中,从高出审视,于是,这种心境就在方位改变之间提升,正如孙海义的《比大海更大》中写的。“还有什么/比大海更大”“使我感到最大的/ 是无为的不设防的心/ 太阳般升起 落日般融尽”。这种胸襟应该是他们面对现实成熟的心理感应,心比大海宽广,而情为朵朵浪花,化作首首诗章,奉献给大海,奉献人们,“但我一直在感谢,而不是怨恨/ 因为他们安慰过我,鼓励过我”(颜平《可能不久长》)这样一种感恩的情绪,“视线之外,我们不能失去/ 生活的速度,内心即逝的宽容/ 比盖在雪上的苔藓还干净”(谷频《一个群岛的下午》),这是一种宽容的心境,……正是这一些,体现着他们在前行中思想升华和情感的纯正。
二是诗句表现的“乡土”化,更具海洋诗的特色。有人说,最民族的也是最世界性的。这是辨正的哲理。因为只有最民族的也才具有最有特色的人情和人性的表现,地域的乡情特色,不但使诗歌的内容具有了独立性,也是使诗歌意蕴显示丰富性的要素。在这一辑诗里。我觉得这种本土特点表现得很充分。地域名称入诗,这是其中的一点。无论是国平《一个群岛的下午》中的“大蒲门港”的“落潮”,还是孙海义《风吹波浪》中“铜锣湾”的“海腥味,无论是颜平的《渔山岛》的恬静,还是松友《船过岱衢洋》中的“吕泗洋”的“褐色风暴”和《版图上的岛屿》中的“珍珠养的长途岛”,都以本土地名入诗,给人一种独特的感觉和真实具体形象的感受。再次就是以海洋风物为描写对象。这一点在各首诗中随处可见,如鱼鳞、泥螺、舢板、木舵、岩礁等等。而苗红年的几首诗,无论是《浪花》,《台风》,还是《海蜒》,都是以海洋风物描写对象的,以点带面,以一个风物展示整体的情态,揭示特定的意蕴。再次描写渔家风情,如颜平的《渔山岛》以写实与夸张描绘了这个恬静小岛的好客乡俗,读来别有情味。
三是海洋风物的意象蕴涵多重的哲意。海洋诗自然以与海相关的事物为描写对象,但这些事物一旦成为意象,就不再是简单的海洋景象的反映表现,而是带上了多重的意蕴,显示出特定的哲味。“在这里,生活的网/ 捞不出跟海水无关的东西/ 镰刀与脚踏车孤独地靠在门槛/ 像一尊面海的石像,思索着”(幼子《面朝七月的海》)这是海岛景象,但表现的就不仅仅是情景,而有着更多的生活的返照。“岱衢洋之侧闪现蜃景/ 丰收坐在高高的谷堆上/ 一望无际的远方/ 就像悬在空中”(孙海义《海浪是一个飞翔的词》)这描绘的是海空特有的蜃景,可体会一下其内涵,蜃景的意象内存着的决不是这样单一的意思。而颜平的《离去的海子》里“汹涌的泪水/ 那些爱着你的/ 有时又会把你/ 燃烧殆尽”,这里面的辨正的哲味显然不是十分隐晦。而吴常亮《我必须在某一刻》中“我必须在某一刻/ 把一粒沙子叫做金沙/ 这种行为对于别人来说或许诗罪过/ 但我必须做”里的“沙”的意象,自然就有着特定的象征意义。可见这些海洋物事的意象通过引申、象征,从而产生着丰富的内涵,展示多重蕴意。这正是海洋诗能够达成一种风采而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是群岛诗人各具特色,各成风格,从而成就了群岛诗群百花齐放,绚丽夺目的景观。诗人的个性体现在诗中,就形成了各自的风格,而每个诗人不同的心情又呈示了各自多方面的情采。这应该也是群岛诗的一个特征。单就刊发的这九位诗人的诗来看,就以多姿多彩了。
国平《九月的存在》意象叠加,朦胧廓大;《阅读夜晚》是沉郁之中激扬赤诚,而《简单场景》则沉重之间体现放达。而海义《风吹波浪》《海浪是一个飞翔的词》在自然质朴之中饱蘸着激情,而《比海更大》则清晰生动之时蕴蓄哲意。古岸诗的“之一”“之二”显得朦胧缠绵而沉抑,“之三”“之四”则低吟郁然中显示光彩。常亮的诗流畅自然之间有着回味;颜平的诗清新悠扬之间却有着朦胧,看似平实却波澜起伏;红年的诗借物言情,描摹与情志交融;幼子的诗善用多层意象展示情景,丰厚诗意,如《礼物》玲珑精巧,《渔岛之痛》小巧深入;松友的诗则清通自然之中呈示着对故园的挚爱。嘉和的《眺望七千年前的爱情》诗句长短有序,富有节律;而《我把爱情放在城北水库边》则迂回复沓,显示那一种缠绵深刻的情怀……每一首诗都是一朵别样的浪花,从而使浪花的绽放千姿百态,生动传神。
在大海的怀抱之中,怀着大海般的襟怀,群岛诗浪会更加奔腾飞扬。
相关阅读:
- ·倾情抒写“大海词典” (代序)(2012-04-18)
- ·略说《大海词典》的意象营造(2012-04-18)
- ·大海是我们永远歌唱不尽的主题(2012-06-25)
- ·谁来倾听大海的独白(2014-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