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作家茶馆 > 群岛评论 >

群岛评论

走进真情与诗意氤氲的远山的世界

是在一个雨打窗棂灯黄独处的小房间里读到远山的散文的。看书我喜欢从后翻到前。我翻开的是最后一辑:《谁能叫醒那只蝶》。也许那份宁静与温馨和些许的孤寂更能携着我走进远山的世界,那烟霭雾岚,溪涧清流,蝶叶纷飞的情感的天地。我仰看悠悠明月,俯察枫叶繁花;我流连于远山的那抹清黛的细腻的情怀,陶醉于远山曼舞的空灵,飘逸。她用细腻清丽典雅的语言创造了一种非常空灵脱俗的诗的意境,爱的意境。感情唯美深情充满女性特质,充满对完美情爱的渴求和浪漫的想象,以及粗砺的现实带来的刻骨的忧伤和痛楚,氤氲期间,弥漫不去。
   “如若有来世,我定将带你行遍千山万水,一个转身的距离拉长了彼此无尽的思念,你就这样轻轻的去,别的如此悠扬…静静凝视那瘦弱的背影,一缕风斜梳你那黒郁的长发。丝丝飘荡,柔柔地缠绕我每一寸的思念。”爱是那样惆怅与纯美。所以忧郁渗进了骨髓,所以情到深处人孤独。
  “你很了解我宁愿化成蝶儿携一种悲凉一路风光翩然飞过,而你是不是也愿意驾一叶小舟行于沧海之上,昼夜如斯无惧苍凉,只为在我飞跃的途中载我一程,避过暗礁也避过浪潮,带到春暖花开,你我便成了春丛中那喜悦的双栖蝶,静看远山那一抹羞含黛。”作者用那翩飞着诗的想象的翅膀的语言创设了一种的超越世俗之上的爱的理想的境地。
   这一辑中出现很多的是“沉在水中的梦”,和“低飞的蝶儿”的意象,值得关注。从这儿我们可能会更容易探寻到远山情感书写的依托和出口。正如《一抹清黛》中表露的那样:“淡淡远山,深深空谷。一抹清黛,只为伊人…远山静等的只是它自己的戈多,那只是等待誓言里的那个自己,那个全心全意忠贞爱情的女人。”
   特别是那篇《情定朱家角》,那场放生桥边的前世与今生的约定,如梵阿玲悠扬轻诉,低回婉转,深情缠绵,诗意隽永。爱的约定,跨越时空跨越生死,唯美极了。缘定三生,不离不弃这是作者心中对爱的完美诠释和信仰吧。
   这些都是远山女性世界里的情感话语特点之一。这是一种向内的自我的心灵索求和心灵低诉。
   特点之二便是站在女性视角体现人间真情与关爱,抒写人性的真善美。这类叙事写人的文章文笔从容细腻柔婉,感情朴实真挚动人。非常喜欢她的《阿旺婶》、《拉面馆》、《1974年代的小本子》等。
   《阿旺嫂》那故事温煦动人如夕阳,语言看似朴实平淡却是叙述的真功夫,表达了一种人性深处的美和感动。贫穷的山村,淳朴的村民,善良憨厚的阿旺伯,纯真童稚的我,给村里人带来快乐的美丽的傻女阿旺婶,竟用自己怀孕的身子推开那小孩子,自己撞上了急驶而来的汽车。
  “阿旺婶就这样走了,村子还是原来的村子,遗憾的是我们都来不及听到清醒后的阿旺婶说的话,村民们在山上帮阿旺伯挖了两座坟墓。一大一小。过了几天,再也看不见阿旺伯的身影了。
  “那一天,我瞒着娘一个人到了阿旺婶的墓地,在她的坟地插了一大把杜鹃花,我相信,在天堂里的阿旺婶带着她的儿子一定很幸福。”
   这人性底子里透出的淡淡的光辉照亮了作者,也照亮了读者。
   再如小小说《1974年代小本子》,在那个人情冷漠的政治年代,乡民的淳朴,苦难中的温情和人性的良善,在淡如水墨的叙述中表现地这样的自然素朴,却因此更加难忘。细节尤其感人,如:“小脚婆婆颤颤巍巍地给我一个煨红薯,还是烫着的,我一下就感觉不冷了。娘问过小脚婆婆的的名字,小脚婆婆不肯说,娘就叫我在本子上画个圈圈,叫我写上小脚婆婆的番薯一个,我不会写番薯两个字,但我会画,而且画的很像,我给番薯还加了两片绿叶子。”小脚婆婆的慈心爱护,母亲的知恩图报,我的乖巧懂事特别是我画绿叶纯真的举动,让这平凡的给予与收受在这寒冷的冬天一下子变得如春天般温暖美好。还有不少这样的地方如:“我拍着娘鼓鼓的帆布袋对娘说,我一点也不累也不冷。娘的笑纹飞了起来,娘说还是好人多呀,娘说的时候正在捂我冻的红红的小脸,于是我吃到了娘滴在我唇上的眼泪。我吃进去了,娘的眼泪也是甜的,跟那个小姐姐给我的小糖一样甜。”娘的笑纹娘的眼泪和我的吃泪的感觉,读了让人泪眼婆娑,唏嘘不已。这就是细节的力量,这也是人性美的力量!
   这类的表现人间真情凸显人性良善的文章还有不少。如《阿萍》《秀秀外婆》《这样的两个女人》《佳丽小媳妇》《水草长在蓝天上》等等。远山以她女性独有的细腻和温情让她创造的那个世界充满了爱和温暖的光芒。读来都能让人回味良久,如品甘饴。
   远山散文的魅力还在于善于揭示现代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渴求和疼痛,如第一辑中的《拉面馆》,写一对年轻人邂逅又别离的经历,铺陈地韵味十足,意味隽永。特别是写到结尾:“第二天傍晚,我终于没在去拉面馆。我伏在看着那街上的霓虹灯一闪一闪的,心也有了微微的颤抖。我想倘若那晚不下雨,他就不会和我说话虽然仍在期待,还是互相微笑,会意地点头,我也将一如既往地去吃拉面,尽管不喜欢但我愿意去,默默地,吃一年,吃两年,我不知道。”读到这里一种疼痛和酸楚潮涌而来,弥漫周身,情不能自已。当建立在一种期待中的审美,当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美被打破时,“我”仓皇的选择了逃遁远离。这是一种宁愿失去,也是不肯破坏的对那份唯美的执着和信仰,让人心震动。“那一晚我失眠了。”显然是有着深沉的内心挣扎。而一年以后,以暗线出现的那个男青年却是出现在我的梦中:“一年后,道路拓宽改造,面馆拆了。当晚,我做了个梦,梦见那个柯老师就坐在我做过的桌子边,他没带眼镜,我清楚的读出了他眼里的忧伤……”这种孤独和渴求直击人心,是现代人内心深处说不出的痛。而远山说出了它。
   类似的还有《知了姐姐》,《飘絮》等
   这些都是一种女性的情感世界向外的拓展和观照,上述两者构成了远山情感世界在散文中表现的真情与诗性的魅力,女性的爱和美的魅力,这也正是远山身上本质的朴实善良和心性的优雅浪漫的辐射。
   散文是一种最能泄露作者性情,更能表达自我袒露自我的一种文体。著名的台湾散文女作家张晓风曾说:“散文是一种透明如水晶的文体,你自己无所遁形,至今仍不知如何面对把我读得清清楚楚的读者。”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散文写作对于作家来说是一种更大的挑战,需要更大的勇气。
   人生生活感悟类的随笔,要写的好却也难。远山的这类随笔却能在娓娓道来的亲切自然中启悟你的灵智,给人带来智性的愉悦。如《养壶养性》《逃年》《闲谈“围墙”》《不如除草去》等文章。《养壶养性》写的隽永耐读,结尾这样写道:“养壶即是养人,如以岁月为茶,去涵纳岁月,同时也让岁月蕴养了自己,那个时候怕是已分不清是在养壶的气质还是在养自己的其气度了。”读之如清风徐来,心湖涟漪荡漾。
   再如《逃年》中作者深切地感悟:“逃年中,我突然明白,不管我逃到哪里,世俗的一切依然存在,人性的真善和丑陋同时并立。而想让自己处于安静,关键在于你的心态,桃源不在世外在心内。”因为事情叙述的真切感人的,所以得出的觉悟不由让人颔首警心,而不是那种简单的说教,面目可憎。
   游记见闻类的随笔如第二辑中的如《初识澳洲移民生活》《岱山岛记》等,则写的散淡清新,赏心悦目。异国生活风情斑斓多姿,饶有趣味。岱山名胜,亦绘形绘神,各具特色。
   特别要提的是那篇《河姆渡恋歌》,以虚拟的阿妹对阿哥的思念、唤这一特殊的表现手法,来表达现代人对远古文明的眷恋与深情,给人一种巨大的古今时间差距的冲击,从而表达一种现代人面对远古文明时的心灵震撼,回归与反思。格局开阔,新人耳目。是集子中最大气的一篇。如果中间部分再紧凑些,一气呵成,全文可能会更酣畅淋漓。
   这个集子中的很多文章已抵达或接近诗性散文的高度。所谓“诗性”,其显著特点有二,一是艺术层面上的“韵律美”,二是思想层面上的“哲思美”,亦即艺术性和思想性的完美统一。所以表现在远山文章中的语言既有清丽典雅,诗意丰盈的一面,又有朴实自然,睿智隽永的一面。第四辑《谁能叫醒这只蝶》里《静待花开》《情定朱家角》,《相遇》,《思念是一种习惯》《一抹清黛》《昙花一现》等很多文章都是,语言曼妙生华,摇曳多姿,富有节奏感富有音乐美。
  “唯一的愿望是与你过一种带花的日子,走一种带香的脚步”“那一刻,记忆的封口线一阵一阵地松开,欢快从里面跳跃着出来,张望我俩羞涩而幸福的脸”,“把思念刻在心碑上,把你的名字拆开又合拢,翻来覆去的”。 “婉转歌喉唱不尽悠悠,花影扶疏,空空的,空空的是我也握不住的重重待尽的今生。”等等不胜枚举,这些文字不是诗却胜似诗。特别是小小说的《油壁香车》,简直是一首精美的散文诗。文字出奇的精致洗练,干净典雅,一如苏小小的清坚决绝冰清玉洁的品性。含英咀华,令人唇齿留香。
   而在第一辑《倾听河姆渡恋歌》中如《阿旺婶》《拉面馆》《养壶养性》《逃年》《知了姐姐》等篇什则表现出诗性散文的另一面,即朴实自然、睿智隽永的一面,体现着作者对人性对生命的独特的体验与思考,意蕴丰厚,一如暗香浮动,沁人心脾。
   远山的好些文章取材于乡村,如《阿旺嫂》《记忆中的大操场》《弯弯的月亮》《1974年的小本子》等充满个体对故乡人事深沉的怀念和眷恋,文章中弥漫着一种忧郁深沉怀旧的氛围,也呈现着一种独特的诗意美。这是她早年的乡村生活的生命体验和个性烙下的底子在散文中的反映,一如远年的陈酒佳酿,自有一种弥散的淡淡的芬芳和醉人气息,缭绕不去。
   《水草长在蓝天上》是远山去年付梓的第一本散文集,荣膺今年的第四届全国冰心奖散文集奖,很是鼓舞人心!这无疑是对远山文章实力的肯定和嘉许。我们期待着远山的散文从清澈的溪流宁静的湖泊渐趋廓大为壮阔浩淼的大海,从女性的闺秀的天地突破至更为广阔更为深邃的世界,也期待着今后能读到远山更好更美的作品,带给我们更多更大的惊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