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作家茶馆 > 群岛评论 >

群岛评论

蓝天悠燕

 ——记小小说风云人物赵悠燕
 
白小良
 
五月,从郑州参加小小说节回来,突然想念家乡公园湖边的棕榈树了,就随意地从书架上抽出来一本书放进纸袋里带上,并不看是什么书,这是我多年的习惯了。
棕榈树湖里的天很蓝,云悠然,脑子里莫名地起了泰戈尔的一句话“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经飞过。”躺在青草地上,仰望久了,忽然想看一看今天从书架抽出来的是什么样的一本书,想知道谜底,莫测的女神今天让我看什么书呢?解开纸袋,素雅的装帧,是一本曾在枕前陪伴我的《烟情迷漫》,作者是浙江舟山女作家赵悠燕。我就知道,我必须得写一写她了。
去年十一月的舟山笔会上,第一次见到了悠燕,我曾以《笔会上最优雅的舟山女子:悠燕》为题,在小小说作家网上发过帖子:“是第一次见面,以前给她推荐过稿子,她不俗的文字基础,给我留上很深印象。她不俗气质风度比我想象更好些儿。直到16日下午分别前的那一顿饭,我们才坐在了一个桌子上,喝的是饮料。出去敬酒,我们是一起去的,有一种默契的感觉。笔会回来,她写的游记说我是“最有功夫的人”,吓我一跳。她问我这样写行不行?我写了一篇小小说《沙雕》,没想她也写了一篇。感觉和她是淡泊安然的,还有默契,很难得。”
今年的二、三月份吧,收到了她小小说专著《烟情迷漫》,我曾电话问她:为什么取了这样一个书名,她说了什么,已经忘记了。不过,也真是读书的感觉是迷蒙于心的,一时半会还真不好形容那种感觉,有点像戴望舒“撑着油纸伞走在雨巷里的女郎”吧,带了丁香一样的幽香。说不好,反正和一般的小小说不一样,很特。四辑:第一辑叫“触摸风中的记忆。”第二辑是“曾经沧海难为水。”第三辑是“思绪在笔尖游走。” 第四辑是“聆听尘世的絮语。”
作者在后记说:“人活世上,往往背负太多的责任,因而人生才会显现欲说还休的寂寞。但写作就不同了,是因为喜欢,因为有欢喜心,所以才会心甘情愿去做。读书、写作,即使身心疲累亦不为苦,反而为乐。我的一个朋友说,文学是最好的心灵享受的境界,有了这个,一生都会有一个包容我们的港湾。”“当那些充满幻想的文字流淌在洁白的纸上时,于我,是一件多么快乐和释然的事。也许,正是这些文字,让我学会在过往的岁月中以庄重和静穆的心态对待自己、珍爱自己,学会以利己的感受去感受他人、感受世界,而内心在此中渐渐充实和强大起来。”
这次在郑州的小小说节上,见到了悠燕,竟蓦地想起了她的那本名为《烟情迷漫》的书,同时想起了戴君笔下的结着愁绪的丁香一样的女郎。很怪,还想起了冰肌玉骨的话以及冰峰上的雪莲。我发现,温婉、矜持略带几分羞色的悠燕,在喧嚷和热闹当中是不能够如鱼得水的,这就使我找到了一个答案,以她的文笔成绩,以《烟情迷漫》的才华,悠燕本可以得到一个更高的文学评价的,却没有,因为,她始终有尊严地面对着各种关系,仅仅是在神圣的白纸上流淌她的所思所感,她执着而静默地坚守着心灵的高地,我是想为她脱帽致敬的。
对于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烟情迷漫》这本书,里边的六十八篇文章,篇篇都能勾起我诸多的联想。然而,作为一个男性读者,我更关注“曾经沧海难为水”里边表现女性情感世界的小说,作者的文笔内敛、温暖、曲折、婉约,构成了女性情感世界的心灵图像,实在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蓝绸伞》《领带》《永藏我爱》《月亮像你的眼睛》《结果》《笑如花儿绽放》等等篇章,读来自有许多悠长的韵味。
悠燕不是宏大叙事,也不是为了进入文学史而写作的,涉及的都是小人物,自然朴实,人情味很浓。写得是他们的事,其实也是我们的事。她的作品可读性很强,写得是曲折有致的故事,加一个前缀词是有高度的故事,或者说是和大多数人的生活发生联系的故事。这就有了文学上的意义。对于作者文章的好话,我真得不想多说什么了,大家可以去看的。
从另一个角度,我总想说上一点什么,就是,小小说不能写得太实了。以写生活中经历过的事情写起是不错的,但不能囿于自己的经历。小小说这一千零几百字的篇幅,像长小说那样“正面强攻”是不可以的,怎样从侧面、背面或者剖面去写呢?我没想好,总之是需要在写作手法上更讲究一些的。作者个别篇章用了荒诞、变形和夸张的手法,我是期望这样手法的文章越多越好的。
五月,坐在家乡的棕榈树下、湖边、草地上,写诗或者读诗(书),实在是很惬意的一件事情。天很蓝,云悠悠,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们已经飞过。像悠燕书里所说的那样,人生是愉快的旅程,而文字也许就是我们的翅膀,相信悠燕会越飞越高的。这不仅是我个人的期望,也是另一种的命中注定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