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作家茶馆 > 群岛评论 >

群岛评论

群岛文丛二部作品集读后感

 读《如果我是一条鱼》
                  孔玲玲
 
慧慧的文章零零星星读了不少,以前也听几位文友说慧慧的文章很生活,不过我一直不太能理解很生活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在我的认识中,文章来源于生活,然后用文字表达出来,但究竟怎样才能算是很生活的文字笔调,我是困惑的。
前几日一口气读了慧慧的这本书,一下子理解了啥叫很生活。
   文章从凡间父母、红尘男女、微博时代到味蕾物语。述写细腻、充满温情、富有小资情调、当代气息浓郁。让人浮躁的心慢慢沉静下来了。字里行间淡淡的似轻松的笔调,却能让人涌起甜甜的回忆、深深的深思、复杂的心绪、五味杂陈的感受。
读此书,似于山水间、阳光下与一位知性女子慢慢细数家珍、娓娓谈论人生。将她对人生的感悟、对生活的理解,用最质朴的言语,浅显的诉说给你听。听着听着,你开始懂得鱼与鱼之间的异同,听着听着,你开始学会审视一路走来的脚印,听着听着,你开始尝试思索未来的方向。所以,看慧慧的书是一种享受,或许生活的智慧就是真实、平淡、宁静,偶有小资小情趣的生活。这是整本书带给我的感受。
评点:
慧慧的书内容分为好几辑,我最喜欢的是第一辑。写的父母的文章。这样安排应该有特别的意义。记得好多年前背诵过一篇文章叫做《妈妈喜欢吃鱼头》,写的是妈妈为了把大块鱼肉让给孩子吃,每次只吃没有肉的鱼头,还告诉孩子说自己只爱吃鱼头。我以为慧慧的好几篇文章甚至比它写的好。我承认读背那篇文章有感动,但读慧慧文章时却感动的有想哭。我不知道慧慧当初写作那一篇篇文章的时候倾注了多少的感情,我读的时候是一种发自心底的震惊。慧慧笔下有自己的父母,也有跟父母亲同一辈别人的父母,那是农村老一辈的质朴、默默付出的深沉的爱。让人深感父辈们带给我们的温暖和幸福,也让人联想到很多很多。或许从小到大与父母亲一起生活的日子实在太少,又或许我对爱的感受能力欠佳。这些年来我的笔触很少有触及父母亲的。然而慧慧的文章却勾起了我与父辈们的不多却还温情的点滴。感动,想哭。爱的表达方式或有不同。父辈们习惯含蓄,深沉。而我们习惯直白、浮浅。然而这能作为不懂这份深情的理由么?
第三辑微博时代表达的是当代普遍的一种生活态度。涉及职场、人生的变化。充满人性的思索,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冲突与妥协。有生活的无奈,有淡淡的忧郁,却没有生活的颓废与放弃。而以平静、正视、直面、踏实、尽力的生活印记。或许这正是现代人面对纷繁生活所采取的一种普遍状态。生活是不易的。人生却各有舞台。这舞台或孤独或热闹或惬意或无奈,每人都在努力演自己的角色,没人退却。收获的是风景,是心情,是成长。
 
 
读《美丽的海浪花》
 
曹老师的小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海洋特色、传奇故事、军旅生活。
尽管身处海岛,惭愧的是对渔民生活一直很陌生。一度以为渔民生活简单而枯燥,不就是开船捕鱼吗?曹老师的小说一下子打开了我的视野。原来渔民生活是如此的惊险、辛苦。充满苦与乐。海洋文学的内涵可以如此的丰富。他的小说只是冰山一角,就让我如此吃惊,身处海岛的我们真该好好去挖掘与反映。应该将这个特色用心写出来,呈现给大家。比如书中有一篇写割叶子,子承父业的故事。父亲因为割叶子不幸葬身大海,儿子起初死活不肯继承,后来机缘巧合干上了这个行业,成了行家好手,后来一次割叶子的时候遇上了大乌贼,惊险搏斗之后终于脱险,此时也理解了父亲。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心理刻画生动,带给我很大的震动。原来渔民如此勇敢,值得尊敬。又如捉蟹的故事,原来捉蟹有这么多的学问和诀窍。真的是太神奇了。让我也心痒痒,恨不得想去实践一番。这些海洋故事是如此真实的发生在身边,让我想起一句名言: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海洋文学题材是如此深广,以后我得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好好的写写。
曹老师写的传奇故事也很吸引我。曹老师笔下的传奇故事,故事性很强,诙谐幽默。有些篇章还有聊斋的味道。无论是人扮鬼,还是以鬼写人,最后都以善恶到头终有报让人舒心一笑。与众多民间传奇故事连成同一体系。传递的是最质朴的心声。也反映出佛教、道教思想给予我们这个质朴民族灵魂深处的影响。
军旅作品也占了曹老师这本书相当大的部分。我曾困惑曹老师所描绘的军旅生活为何与我所认识的军人大相径庭。后来读了曹老师的后记,才理解。而对曹老师也有了更深的了解。时代的印记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可以改变其容颜,却改变不了他的本质。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读了曹老师的这部分作品,我对军人的看法有所改变了,有了新的认识。对父辈们那代人的生活感觉也近了一层。或许我们该去思索,生活中的有些事情是不是因为误会,不理解而铸就了很多的遗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