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作的天地里做一条快乐的鱼
---------读李慧慧《如果我是一条鱼》
赵悠燕
慧慧出书了,作为她的文友,很替她高兴,这也是对自己这么多年创作成果的一种积累。看慧慧的自序,发表处女作在1993年。那么,她在文学创作这条道上已然坚持了二十年。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如果不是抱着对文学的一种痴爱,写作这条寂寞的道路还会有多少人依然在走下去?好在,勤奋的慧慧文章越写越多,文字越来越成熟,并常有文章被各大报刊发表选载,这是令人可喜可贺的。所以出版这本书,也是水到渠成,令人感动的是,还是圆已经过世的母亲的一个梦想。
这本书共分四辑,分别为凡间父母、红尘男女、微博时代、味蕾物语。慧慧用她细腻平实的笔触和敏锐的感觉,写出了当下生活中发生的细碎琐事,记录了很多人的生活和情感状态,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的现状。在我们熟视无睹,或者已变得麻木的人生行走当中,慧慧却抓住了某一个细节,并把它生成一篇篇精彩的文章。“凡间父母”透视着父母对孩子的关心、无私的牺牲和爱。读《五星级父亲》让我想到朱自清的《背影》,平凡的父亲却蕴藏着深沉的感情,为了不舍得花钱住旅馆在售票处台阶上整整坐了10个钟头,还说谎是住了一晚待遇似五星级的旅馆。这里,善意的谎言更体现出了父亲的高大和无私,让人对这个平凡的父亲充满了深深的敬意。《又见杨梅满山红》是慧慧怀念过世母亲的一篇文章。母亲想让家人吃上自己种的杨梅,悄悄在山上种了四棵杨梅树,杨梅成熟的时候,母亲却患病住进了医院,病中依然牵挂着杨梅成熟了否?当杨梅满山红的季节,母亲却走了,亲人只能把她种下的杨梅供在她的遗像前寄托哀思。在《母亲的旗袍》、《婆婆的瓜田》等文中,散发着朴实的真情,读来让人心生温暖。
同样,在“红尘男女”中,慧慧以她女性特有的细腻文字、白描般的叙述方式,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当今社会中给人带来浮躁和困惑情绪的话题——婚恋。《想要闪婚别找我》,这年头什么都是速成的,连找对象结婚也是,闪婚的仓促也导致了彼此了解不深,感情冷淡,闪婚以致闪离。因深谙其由,作者依然坚持相信并等待给人温暖和安定的感情。《同事是个孔雀男》用轻松诙谐的语言,描写了当下青年人的生活和消费观念。《家有小男人》文字风趣幽默,在看似埋怨的笔墨中,流露出对丈夫的信服和倾心。《急的不是剩女,是剩女她妈》,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剩男”或“剩女”被视为怪人,而在今天,仅被说成是挑剔的一群,体现了社会对情感多元化的包容和对个人生活方式差异化的尊重。对婚姻,往往父母比孩子心急,反映了当下父母的一种心理状态。
可以看出,慧慧不只是泛泛地描摹生活,一些作品以深刻的思考展示当下人的生存状态。《微博时代》里,慧慧的《玩微博的老婆惹不起》、《微博时代的全职太太》以及《微博时代的阅读》等,这些文章透露着强烈的时代感和时尚感,正是因为作者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点,把当下人的生存状态写实,语言充满了温情,某些文字读来让人会心一笑。很多文章描述了当下青年人的观念和生活状态,比较适合年轻人阅读。
《味蕾物语》讲述的内容与吃食有关,“民以食为天”,中国人爱吃,也爱谈吃。有些文人不仅会写,也会吃,这儿说到汪曾祺写的与吃食有关的文章,他到外地采风时,尝遍各地小吃,闲暇之余写出了很多有关吃食的散文,美食和写作两不误,羡煞很多人。还有个陆文夫,写吃也很厉害,他的那部著名的《美食家》讲述的就是一位嗜吃如命的吃客的故事。在吃饭前看上一段他们写的有关谈吃的文章,心情、食欲大好。这儿,想必看过慧慧写的江湖千滚鱼、剁椒鱼头等的人,都会禁不住食欲大开。
慧慧的语言质朴、平实、简约,毫无造作之感。她的文章多是看似随意地从一个生活支点切入,那些以生活为素材的作品中表现的或深厚、或感伤、或诙谐的人伦之情,触动了读者对生活感触的那根神经,让人不由心生同感。尤其是对父母的那种醇厚、深沉的情感交流,颇为感人。她的一些文字清丽而真淳,温暖而深刻,让人感受到一种与众不同的韵味,正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
由慧慧想到莫小米、雪小禅,她们的随笔以自己的点滴感受或是微不足道的情景升发出深广的思想内涵,很受一些读者喜爱。相信慧慧在随笔这条道上,会越写越好,越走越宽阔。
相关阅读:
- ·舟山女性写作与小小说(2012-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