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作家茶馆 > 群岛评论 >

群岛评论

尺水兴波,鱼之灵跃

                                  ——浅读李慧慧《如果我是一条鱼》
 
                            孙和军
 
                            (一)
三年前,群岛女性写作研讨会那会儿,我接触过李慧慧的小小说。其中一篇《五星级父亲》,印象深刻,记得当时我说,该小小说在结构和内容上,更像两个关于慈父的故事,小说味似乎淡了点。今天,我看到李慧慧把它收进了散文集《如果我是一条鱼》的首辑首篇,由此可见证李慧慧文本的特点,又比如《窗外是海》《今生欠你一个拥抱》《婚姻登记窗口前的老中青》等,几乎均可在散文、小小说和故事之间流淌。
这是一个特点,值得关注,也值得讨论。在现实型、象征型和理想型的文学类型中,出现多向演变的态势。一个文本中出现不同体裁、话语或风格的混合与交融,或者叫体裁的互文性,我把它理解为文学作品多元归属的一种特殊现象。很明显,李慧慧的散文以现实型和象征型为多。以自由的文笔,记人叙事,并借此抒发作者情感、表现作家个性。这是散文的基本特征,尤其在情感表达、选材广泛方面,在真实自然、富于美感方面,在以小见大、纸短韵长方面。其实,从《如果我是一条鱼》整本文集来看,它本身就是一篇散聚得当的、由109篇小随笔组成的大散文——
凡间父母,讲述父母儿女间的细腻亲情;亲情比海洋更广阔,比山川更高远,比河流更绵长,比巨石更坚硬。
红尘男女,讲述滚滚红尘中爱情与婚恋;就像一坛香味醇厚的米酒,品尝出的不止是纯正与爽口,还有哲思。
微博时代,讲述文艺小资潮人时尚范儿。大事小事琐事,发发感慨,晒晒心情,已成时下网络生活的新方式。
味蕾物语,讲述舌尖主义者的人文情怀。美食与温情,泛滥于信息时代,依然是直达人心的文化或情感主题。
以上4辑,看上去各讲各的,实际都离不开一个情字。即便在“微博时代”和“味蕾物语”这两辑,似乎与情无关,其实都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情此一字,需张开时张开,要收拢时收拢,自由而不失度,变化而不离宗,形散而神不散。
所以,亲情、爱情、友情,成了我们心中永远的家园,成了文字工作者永远的主题。横跨长空秋云的那份聚散,飞跃万水千山的那份孤寂,人生朝夕何曾不是情?感受了亲情,领略了友情,拥有了爱情,这是情之完美。缺一,是遗憾;缺二,为可怜;三者皆缺,生莫如死。比如《不加糖的爱情》,父母间很细节化的爱让人知道什么叫“相濡以沫”,枝叶见春,窥斑见豹,母亲顾及父亲的胃病,父亲顾及母亲的高血压,欧·亨利《麦琪的礼物》也无非如此呀!
 
                            (二)
一样抒情,散文的语言表达风格根据其类型不同也不尽相同。有蕴藉含蓄,婉约多致的;有热烈奔放,激情洋溢的;有如聊天白话的,家长里短中往往闪动着某种生活的感悟,真情的歌咏。李慧慧的作品显然更属于后者,在家长里短、娓娓道来的语言中,把散落的各种生活素材和点滴感悟根据情感抒发的需要,组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平实而朴素的话,兼以意到舌随的贴切表达,自然而有节制的聊天风格,使人在轻盈自在的谈笑中,不知不觉地被作者的细腻融化、感染。
当然,这种聊不是高谈阔论,拉家常式的叙述方式和素朴的语言,恰如饭后茶余与家人友人叙谈时的语气。在酒微醺、茶正浓时与人聊天,无世故气,无矜持气,无贪嗔心,无烦忧心。倒是更多了一份说理,比如《都是我们的爸妈》《妈咪就是生产力》《每个父母都是收藏家》等,这些都是从细腻朴素的叙述过程中,铺展开说理的技巧。“想要慢慢变老的感情,不要一日看尽长安花。”(《想要闪婚别找我》)“爱情只是生病时牵着彼此的手,真爱就是那个在生病时牵着你的手的那个人”(《真爱,就是生病时牵着你的手的那个人》)我尤其看重《读我背后的那双眼睛》,具备了思想的深度、哲理的高度和情感的长度。阅读和写作都貌似进入了快餐时代,所以有时只需要速度,但人的丰富性又决定了必须要有高度、深度和广度的文章。
   “看一个人爱不爱你,只是看着他是不是爱看你的背影就知道。”其实,这种感受很多人都似曾有过,但很少有人用这样简单的文字提炼这样内涵的观点。因为任何一个人都看不到别人看你背影时的眼神,但作为儿女,所谓心有灵犀,能够强烈感受到母亲看着自己背影时的眼神。然而,儿女们又在感叹、惭愧自己未曾看过一遭母亲的背影。在他人背后,面对的却是自己最真实的感情。非常欣赏李慧慧最后几句:
不能忽视,那背影后注视我们的眼神是关心还是讨厌。是关心,我们要回头,给对方一个微笑和拥抱;如果是讨厌,拥抱免了,微笑仍是需要。那也是一种力量与反抗。
李慧慧把背影读得如此豁达、大方,又有深度。
 
                  (三)
英国人狄斯瑞曾说“人生短得不够扯鸡毛蒜皮”。看得出,李慧慧之所以善于梳理亲情、经营亲情,却是从看似鸡毛蒜皮、实则点滴皆温馨的细节中,捕捉、体悟人间的真爱真性情。人生苦短,但依旧由鸡毛蒜皮组成,谁也无法改变。这也恰恰是李慧慧的可贵之处,最容易拥有从生命的繁琐和闲碎的言语中挣脱出来的精神自由,以后也必然为亲情结出甜美的果实。岁月会老,生命会老,唯亲情不老。亲情实际上是一种轮回,从为人儿女到为人父母再到为人祖父母,从受溺爱宠爱到施与溺爱和宠爱,这就是轮回。
《如果我是一条鱼》,是条怎样的鱼?我建议:
这应该是条文学的鱼,文学不是用来装饰骨架的,而是用来灌溉血经和肌肉的。李慧慧聊天式的随笔既是特点,也是缺点。文学的审美需要提升,无论笔法和文字,无论结构和布局,将珍藏于心海、回味于温馨的文字更加文学化,尺水能兴波,不仅靠风之吹拂,更靠鱼之灵跃。
这应该是条造型鲜明的鱼。故事是鱼,散文也是鱼,小小说更是鱼,造型是有所差异的,品种也是不一样的。可以清晰些,淡化或无视鱼造型的结果,就是把各种造型的鱼都倒在一只大锅里炖,最后炖出的可能是一锅大杂烩,什么滋味和造型都有。不糊里糊涂已属难能可贵。
这应该是条有品鉴价值的鱼。可品可鉴,更可留下标本留下鱼拓,体现遗世而不仅仅体现时用之价值。快餐文化往往是速朽的,鱼味鲜美而不经久,是失落;鱼味鲜美而仅留唇边,是遗憾。让食客品了鱼,永远记住此中滋味,记住鱼的名字,记住鱼的产地,让更多的食客慕名而来,是为真价值,真品牌。
水中有月,也有鱼;镜中有花,也有鱼。
一个虚幻,不稀奇;一个灵动,更美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