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小小说金麻雀之周波
读书笔记:小小说金麻雀之周波
周波先生的往事题材与官场系列,我更倾向于他对往事的追忆,笔端满溢的情感让我感受到了其对岁月的留恋,真情实感的温暖滋养着记忆的生命力。而官场系列则多了一份调侃的姿态,感觉其虽身在官场,却有意置身于外,以一种洒脱的心态去笑谈,只不过其作品中的官场人物,总会不自觉地泛出一丝为官者的涩,谈不上苦涩,却不乏无可奈何的小滋味。
阅读周波的作品,我是从往事系列开始的,尤为喜欢其对年少经历的描述,譬如《鸡蛋面》和《太阳很刺眼》。年少的懵懂意识用而今充满阅历的双眸再度审视,带给我们的岂是陈年旧事的回味,而是潜层思维的豁然洞开。
《鸡蛋面》中的奶奶,因为心疼孙子每天做碗鸡蛋面,看到相邀孙子一块上学的石头眼馋,于是也给石头煮了一碗面,岂知石头回家后闹着妈妈非要吃鸡蛋面,石头妈妈没有能力实现,只好阻止两家孩子的来往。无奈孩子的心理远不懂大人的世界,偷跑而来的石头再次捧着奶奶煮的鸡蛋面呼噜呼噜大吃时,石头妈妈突然出现在眼前,把那只盛满鸡蛋面的碗像瓦片一样扔了出去。
一个国民水平相对匮乏的年代,一碗鸡蛋面对于许多清贫家庭来说就是奢侈品,本来和睦相处的邻里因为一碗面失和不相往来,皆因孩子的馋嘴伤了大人的颜面。试想奶奶慈爱怀柔何错之有、小孩子贪吃也是本性使然、石头妈维护自尊同样可以理解,一碗面的生活琐事演绎了一个年代的国民实况。作品用孩童直观的叙述方式表达心理感受,带给读者的亦是最为直观的感触,只不过这份简洁明了的体会,却是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最为复杂的情感交集。
孩子记忆中的《鸡蛋面》泛着亲情的温暖,而在大人看来却透着生活的无奈。同样是孩子的眼界,《太阳很刺眼》发生的事件在孩子眼中是困惑,而在成人世界里,太阳真的很刺眼。
《太阳很刺眼》讲述了学校突发火灾,众人救火且面露悲戚,唯有语文李老师微笑如故,因此不免引来无端猜忌和质疑,以致调查无果累及职业不保,可是即便无辜离开学校,李老师的脸上依然挂着阳光的笑容。“李老师离开学校的那天,提着大包小包一直驻足在大门口。阳光照着他,很耀眼。我看不清他的形象,一片模糊。据说,他在等女朋友。但那天,他的女朋友一直没出现。同学们说李老师依然微笑着,比那天操场上的笑容还灿烂,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校门。”
遭遇公共事件,若说李老师视而不见、没有悲悯心倒也不尽然,他的淡然态度只能说明其处乱不惊、坦然面对,故而才有了不改往日的规律生活和平和心态,或者说这表明了一个人内心的成熟。可是在一个整体国民意识思想尚未达到一定思维高度的阶段,这种行为无疑就成为了异数。作品耐品咂,其主题蕴藏有深度。
每每读到周波的官场作品,总是和系列人物东沙纠缠不休,以致有段时间,目光一旦触及“东沙”二字就想逃离,生怕又被东沙的琐事闹心,转念又会惦记东沙一个人在官场的孤军奋战,不免又把目光收回来,帮不上忙,看看东沙也算是一种支持吧。其实一个人物若被读者时不时惦记,何尝不是作者塑造人物的成功。
《滔滔不绝》真是文如其名,叙述节奏和语气的紧凑感将东沙滔滔不绝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作品讲述了镇长东沙下班后在妻子面前滔滔不绝说话,以致妻子怀疑其精神有了毛病,侧面了解又发现东沙在单位说话一向得体稳重,不由得妻子百思不得其解。
知子莫若父,当过领导的父亲认为,年少木讷老实的东沙之所以当上领导后变得能说会道,是被逼出来的。果然,东沙自知不善言辞缺乏自信,每天刻意在妻子面前滔滔不绝,是想通过多说话让口舌灵活起来,甚至照着镜子自我锻炼。东沙煞费功夫皆是为了让言谈举止能得到同僚的认可,以便符合一个领导所具备的料。阅读至此不免一笑,可怜东沙当个领导容易吗?继而又想,口才这个“料”在仕途中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本以为作品就此以东沙成功的口才训练为结束,却不料又一折,东沙一开始在妻子面前滔滔不绝是装的,后来也搞不清为啥,像河水决堤一样止不住了,不说就难受。结尾一句话真正是道出了为官者的涩和油,深谙官场之道的过往政客,读来也许会更深有体会吧。
周波的作品,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其有意识地对主题的提炼,生活琐事在看似漫不经心的平静叙述中,步步为营诱导读者深入心灵、拷问灵魂,使其作品轻而易举就俘获了读者的是非观点,从而达到了写作目的,换言之就是完成了一个写作者的职责,而这就是一个写作者的社会责任感——文化自觉。周波含蓄内敛、不疾不徐的语言风格,又令其作品有一种颇为潇洒的文理气质。
相关阅读:
- ·评周波小小说集《行走的沙粒》(2012-04-18)
- ·小小说需要小圈子(2012-04-18)
- ·谈小小说的人物塑造(2012-04-18)
- ·小小说需要精品意识——周波访谈录 (2012-04-18)
- ·小小说立意的深度与厚度(2012-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