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与结构
杨晓敏
立夏是舟山人,每天面朝东海,耳际会有一阵阵涛声回荡。
立夏的《英雄》刻画了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立意深刻,选材厚重,人物刻画自然朴实,又有递进式的逻辑思维,以隐喻的形式融入小小说叙事中,文字看似散淡随意,实则蕴含了对于人生与命运的深度思考。该文发表后先后被数十家报刊转载,立夏开始受到业界关注。
《英雄》采取场景式的写作方式,仅仅用了几个人生片段就勾勒出一个英雄人物的人生轨迹。作品以一个十岁孩子的视角为起点,用时间跨度演绎了人们对英雄的认知变化,揭示了时代变迁下人生价值观取向。二十岁的男人因为救护战友而伤残,其英雄事迹令听报告的十岁小女孩心生崇敬。二十岁的女孩参加学校活动去农村体验生活,发现埋头在田间劳作的男人跟其他的农民已没什么两样,女孩怎么也找不到英雄的影子。三十岁的女人带着五岁的孩子巧遇摆摊卖煎饼的男人,女人告诉孩子这个男人是英雄,对英雄概念尚且模糊的孩子却被男人的伤残吓哭了,一个不经意的细节对比,却表现出两代人心理上对英雄的不同认识和理解。当五十岁的男人来到民政局申请困难补助时,女人心目中的英雄形象似乎彻底沦陷了,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多年来崇拜英雄的情结。当女人五十岁的时候,男人在公交车上勇斗劫匪牺牲,流泪的女人再次找回了迷失四十年的英雄情结。
通过一个英雄从辉煌到寂寞的人生轨迹,把英雄人物的遭遇置于特定的现实生活中来考量,令人咀嚼再三。这一切究竟与特定的时代有什么内在的联系?作品隐隐透出来一种对现实与人生的无奈和苦涩感,人物命运引人深思。场景式的写作方式,拉大了时间跨度,让故事快速推进,细节的选取,使跳跃性的故事变得真实,有说服力。
《贝芬的森林》是一个情感故事,充满了理性思考。生长在海边的贝芬,因为一幅画,一直向往着森林,而远方的森林却像一个梦一样,始终存在于她的想象里,无法到达。带着失望和向往,贝芬嫁人了,嫁人、生了孩子的贝芬依然在心里存着对森林的向往。贝芬的男人兴旺送她一份生日礼物,带她去西双版纳旅游,贝芬真正地看到了森林。看到森林的贝芬高兴了,也踏实了,她的心回到了家庭。这篇小小说中,充分体现了立夏对生活的思考,梦想的存在,让生活变得充满趣味,但一直生活在梦想里,对亲人的关心、呵护就会视而不见。好在,贝芬看到了森林,圆了多年的一个梦,也意识到梦想中的森林并没有家好,从此不再迷恋外面的世界。
“哪有家好啊”,结尾似乎圆了贝芬的梦,其实也不尽然,作品在表达一个人的向往追求到最后的放弃,也折射出人们在现实生活面前的精神窘迫,以至于人们最终与世俗的妥协,有一种难以诉说的心理疲惫和屈从。
用寓言形式写小小说,因蕴含哲理而别有意味。《表演者》充满了想象力,用意向思维表现生活哲理,讲述了一个表演者因为精湛的表演艺术而深受人们的喜欢和追捧,表演者的表演让人们体验了从未体验过的人生经历,或温暖或悲伤或快乐。人们为了一睹其精彩绝伦的表演,甚至可以容忍表演者随性自我的个性、天马行空的行踪以及不定时的表演时间。
有一天,表演者上演了一场送别剧,凄楚的分别场面令观众悲痛欲绝、泣不成声,觉得这次表演者要永远离开他们,离开这座城市,再也不会归来。表演者演完后,一如往常,提着他的皮箱翩然而去。观众一直目送表演者远去,心里空旷得像无人的原野,忧伤的感觉无以复加。不久后,当表演者再次提着皮箱出现在剧场,剧院经理诧异地望着表演者,说:“所有的人都知道你走了,没人再来买你的票了。”“那只是一场表演呀。”表演者说。但他注定将在这个冬天,远走他乡。这篇小小说写得很有张力,富有哲理。表演者带给人们最精彩演出的同时,也将自己置于一个尴尬的境地,人们与其说是喜欢观看他的演出,倒不如说是喜欢上与自己的心情相契合的东西,一旦与自己的心情错位,也会失衡。
《钥匙》是一篇带有荒诞色彩的作品,用略为夸张嘲讽的笔调,映射了人们精神寄托的缺失。一个公司职员因为丢了钥匙终日不安,四处寻找未果,以致严重影响了正常工作、同事关系、家庭生活,最后被送进医院接受治疗。媳妇把“我”送进了一家医院,“我”在那里,房间不用上锁,也用不着钥匙。而当我问起隔壁一个人是否也丢了钥匙时,他立马慌张起来,不停地去寻找自己的钥匙。“我冷笑了一声走开了。很多人看上去很快乐,是因为他们不知道钥匙已经丢了。”在大多数人眼里,“我”是个疯子,而在“我”的眼里,他们和那个盲目快乐的人一样,丢失了属于自己的钥匙却不自知,这是清醒者的痛苦。一把钥匙在这里解读为个体生命的意义,也许更为恰当。主人公在丢失钥匙的惶惶不安状态中,触目惊心地看到了人类对于生存的迷茫与不知所措。
《最后一张药方》颇有传奇故事味道。医术高超的外乡人王小三,凭着治疗跌打损伤在习武镇站稳脚跟,且为人宽厚,诸事忍让。一次在火灾中救人,王小三暴露了自己的武功,虽然习武镇的人们从此对王小三刮目相看,却导致各路仇家闻风纷纷登门寻仇,王小三最终死于仇家之手。当王小三身受重伤一病不起,习武镇血气方刚的好武之人络绎不绝来看望,并且问询谁是凶手,以便练好武功为其寻仇。
王小三虚弱地摆着手:“是我犯大错在先啊!当时年少轻狂,苟且偷生这些年,足矣。”习武镇人哀哀叹息:“以后我们有了伤痛,又去哪里找你这么好的医生啊?!”王小三手指药柜最上一格:“那里有一张药方,乃根治一切伤痛之良方,等我走了,你们拿出来看吧。”说完,便溘然而逝。那张药方,一直被恭恭敬敬挂在习武镇的祠堂。据说,看过药方的人,从此很少有错筋动骨之伤。
立夏深谙小小说创作要义,轻松自然的文笔,缜密有致的布局,信手拈来自有一番文韵流动,显露出独特的文学潜质与良好的写作天赋。她在随笔中说:“在小说中,你可以尝试拥有不同的身份和年龄,或许是这个风华正茂的他,或那个风烛残年的她,短暂的人生在你的笔下展开无数颠来倒去的可能,却不用承担冒险的后果。”也许,正是有了这样的写作初衷,才使她的写作充满了多种可能性,立意深邃,结构严谨,叙述从容,富有理性和艺术想象力,就像东海里的八爪鱼,伸出无数的触角,试探四面八方的世界。
----名家名篇逸思小小说欣赏之立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