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觉呈现
直觉呈现
——李国平诗集《散步》读后感
敬一兵
浙江岱山作协主席,《群岛文学》杂志主编李国平将他的诗集《散步》寄给我,书中110首诗歌我整整读了半年之久,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作者的诗歌简直就是一部没有胶片的电影,呈现出了直觉的韵致和精彩,令我流连忘返。
诗人李国平的诗在风格上属于现代诗。他构建现代诗的基础就是直觉,高密度和全方位的分布形式,可以看出他对直觉的直接性、跳跃性和个体性元素的青睐,也由此奠定了他的诗歌个性特征。
《散步》的诗句本质上都是比喻性亦即象征性的语言。无论是单体诗还是系列诗,无论是以海洋还是以节气或者人物为背景具象的诗,背景都因为作者融入了直觉性质的象征,顷刻之间就在原本的格物单纯性质上,增添了随抽象抵达简约带来的超验性和纵深度。譬如《海洋的流畅》中的“岸线如飞过的云影在神秘地奔跑”,《漂泊的航程》中的“潮水却像黑色的毛毯漫过了胸口”,《海葵》中的“这水族博物馆更像下陷的岛屿”等等。富有直觉想象力的背景,因之凝练从而在形式上兼具了表现力和启示性。日积月累的经验和阅历,以灵感袭来的方式顿然开启,瞬间获得的直觉灵性意象才会如此惟妙惟肖,极端而又深刻。
对生活的感悟认识和由此生发出来的情愫,基本上都是基于对生命的追问过程。许多时候追问的深刻性直接标志着作者的内心质量,同时也可以检验出作者的诗歌语言质量。几年前我和诗人李国平就有过交往,看得出来他是热爱诗歌的感性之人,他的生活离不开诗歌。《散步》这本诗集在很大程度上,呈现了他自己的内心质量,是一种自我检阅和丈量的结果。
他对内心世界对生活的检阅和丈量,留给我的最大印象是他的觉察审视能力很敏感也很细致。阅读《散步》可以发现真正有质量的诗,大多是使用直觉觉察并开发出生活的多样性,使用直觉语言锲而不舍地深入到生活内里中,呈现出深刻到片面极端程度的生活实质的诗。
这本诗集中的《蓝山咖啡》我特别喜欢。“这个下午,如同室内的吊灯/有些幽蓝又有些孤单”,以及“爱情已从时间的背后绕过/我们却在咖啡因的催促下/习惯化妆,像害怕被生活的余光照见/这对金属把手始终保持着警惕”等等。高度特指的比喻(或对字面意义的转换),强烈的指代与坚信感,还有摆脱了常规逻辑思维束缚后,对事物由表及里的认知过程的急速飞跃与纵横交贯的漫漶形式,无不惟妙惟肖地呈现出了作者的内心世界是自觉多于内省,伤感多于逃避的,这是生活的一种隐秘存在形式,但更多的还是一种对逝去爱情的怀旧式的虚幻的直觉。
可以说我正是通过《散步》,对作者的生活态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的认识是基于作者《漫游者》中“城市的空虚像喂谷粒的孩子/有点廋弱,而上帝从没有/多余的悲悯与宽容/快跟上鸟的脚印朝前走”;《与波德莱尔的一次感应》中“舌尖上的味蕾剥夺不了眺望/赤潮不过是逝者忧伤的眼泪/当生命陷入夜晚的页码/你将与更多饱满的词汇去较量”;《秋分》中“秋分就是风做的香皂/擦出凉意就会从手心滑掉/跟随一群怀孕的蜜蜂从秋天出场/时间留给我们的遗产,只有/麦浪、容颜隔夜的雨水/还有欲望等待收割中的骨灰”等等。这些诗语历经岁月而成为比喻的财富,也成为了他写诗的命运佐证。直觉的明晰指向,道出了牺牲奉献不是殉道而是生活的意志,诗歌不是不朽的永恒幻觉而是生命直觉的本能,持之以恒的写诗不是炫耀和尊严而是生活的一种常态。
如果说镜头感十足的文字,让《散步》有了生命的韵致和内涵的话,那么包括了隐喻或者暗示的直觉,就让《散步》的轮廓有了情感的血肉色泽,线条有了人性温度的呼吸景象。《散步》里的所有直觉性的语言,其目的都是作者在寻找对应物的准确性和精确的坐标点位,以达到暗示或者隐喻的最为幽深辽阔的边界,然后做好准备,跨越自己精神地理的疆域,向着边界之外再次起飞。
作者的视线和思维,不仅敏捷灵性,而且还高出了他自己的生理感官范畴。《散步》之中大量存在的直觉元素,呈现出点代替面,局部囊括整体的暗示或者隐喻状态的诗句,让诗里的东西代表了诗外的东西,代表了生活的内在核质的趋势更加透彻和明晰。以诗为背景,以直觉为工具在自己的诗歌中把握自然、生命还有对灵魂的描述,并将这些叙述对象挖掘得如此深刻和毕肖,确实难得确实值得借鉴。
大概是诗人李国平太专注于诗歌的韵律格调,以致有些诗句的用字虽然符合了韵律格调但却显得不甚妥帖,影响了直觉的表达效果。之外,作者对于把思想和记忆十分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以便彰显诗歌力量的认识是十分重视的,这点可以从作者写诗中的用典情形里看出来,在个别诗歌里用典不是十分准确,从而或多或少偏离了用典几乎和用比喻一样重要的关系,削弱了直觉的呈现。再者就是或然性这个直觉思维的局限性问题的存在,让一些诗句的精确度还存在着商榷的余地。
当然,这只是极个别的情况,整体并没有影响到《散步》的上乘质量。
作者比较着意于对心灵深处的潜意识,尤其是情愫、感受、体验和经历的大范围多层面的挪移与嫁接,而这种潜意识往往就是隐秘的和稍纵即逝的直觉形式。很多诗人因为忽略或者没有完全把握住直觉而错失了写出上乘质量的诗歌机缘,有的人则因为把握和捕捉到了这种隐秘的和稍纵即逝的瞬间心灵活动而写下上乘质量的诗歌,李国平便是属于后者。我期盼着能够读到他的更多优秀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