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厉敏老师的《海山间》
读厉敏老师的《海山间》
李慧慧
海洋诗比较难写,只是纯粹地写景,意义不大,但是厉敏老师,通过海洋诗的表达,来抒发别样的情感,我觉得特别有意义。向以鲜老师在“序”里说,《海山间》为我们展现了令人炫目的大海,真实与想象混合的大海。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鳗、乌贼、带鱼、美人鱼、弹涂鱼、爱幻想的鱼、一条记忆中的鱼、招潮蟹、舌鳎、红珊瑚、逐浪之鸟、掠过海面的鸟或一只虾。
整个诗集看下来,我个人最喜欢的还是写这些鱼类的诗。
比如,写《鳗》的,其实是写母爱吧。母爱的伟大,为了孩子的未来,将它们放入风尘中,让他们自己去闯,我觉得厉敏老师对鳗这个海洋生物肯定是做过深入了解的,我不知道原来鳗是这样生存下来的。鳗是海岛最常在的一种鱼类,在冬天被人们晒在外面,但是关于鳗的故事,没怎么挖掘运,原来,它在“风尘中长大”,可以“磨砺成一道道黑色的闪电”,厉老师笔下的鳗都回不去故乡,只能在时光中回望、想念。或许,厉敏老师是借着鳗来抒发一种母爱、一种乡愁,对于厉敏老师来说,或者还有别样的意义,我觉得这样的意象,是值得回味的。
在《乌贼》这首诗里,把乌贼比喻成伪装猎手,没有骨头,但是有匕首。在《弹涂鱼》这首诗里,把弹涂鱼比喻成一个寻找爱情的人,这个让我很想重新去看看弹涂鱼的样子,我是无论如何想象不出,这样一个柔弱的生命会如此疯狂地去寻找爱情,可能是我对于鱼类过于理性,不够感性,所以就写不出这样的文字来。在《招潮蟹》这首诗里,他把招潮蟹比喻成夸张的兵器,总觉得厉敏老师对于招潮蟹带着几分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可能世人也会如此,明明有着坚硬的外表,却做不到强大的事情,每一次退潮后,又重新独守空房。
写《带鱼》的,把菜市场里的带鱼说成是出土文物,而鲜活的带鱼,却是剑一般锋利,且是沾满血腥的利剑,最有意思的是这两句诗“它不愿如蛇一样在土地上匍匐,也不像其他鱼类扭着身躯向前”,厉敏老师觉得这些带鱼的灵魂是“朝上醒着”的,我觉得一首诗,通过表象去联想,去臆想,能带给人深思,这才具有诗性,而不只是简单的表叙一个事物,这点,从这首诗里就突显出来了,所以我想,每一首诗,都需要细细琢磨,细细去读,这样才会有更多的意味。
因为自己水平有限,在解读的时候或许会与厉敏老师写诗的初衷有点不一样,但我个人是觉得,每一个作品,不同的解读,不同的理解,才会有万般滋味,才会有诗的韵味,或许,这样的诗,才写出了海岛的某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