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作家茶馆 > 群岛评论 >

群岛评论

远离故乡的人

                         远离故乡的人
                            ----鱼山文学社李慧英的诗歌印象
 
                                                              王幼海
 
            我常常想,假如当我远离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我的生活与内心是否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甚至说我是否还是如今的我?但是这个假设在目前看来都不会成为可能。很幸运,我读到了李慧英的诗,她似乎给了我一种可能的答案,她让我体验到了一个远离故乡的游子的内心。那种孤独、漂泊、无奈、隔绝、苍凉的感觉,大量地充斥在她发来的作品中。我梳理了一下,12首诗中至少有8首都与那种乡愁脱不了关系。其实对于她的诗,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组《写完这个冬天就出发》,相当不错。对她来说生命就是一场迁徙,是一个在“风中的曲折”,是一场寻觅丢失的爱的旅程,像救赎,像流放,直到她在《樱花开了》中写的“樱花树就要长满山坡”。这是我对她之前诗歌的粗略印象,现在发来的诗读来仍有类似的感觉,都相当的统一。仿佛对她来说诗歌的目的就在于它能否抚慰与治愈着她那颗游子的内心,同时也可以说明她的创作已具备了一定的稳定性与水准。
       那么就让我以孤独为主线来谈谈她的这一组诗。
村上春树说:“我们这个星球,莫非是以人类的孤独为养料,来维护运转的吗”。从某种角度讲,我认可这个观点,尤其对于一个文学创作者来说,他一定会与孤独同在,他同样会以此为养料,写下那些沉重的文字,来维系着他的创作世界。人类需孤独,需要从孤独中得到某种启迪,而恰恰孤独是人所思考的最佳环境。而那些远离故乡的人可能终其一生都守候着这种孤独,以此维护他的精神世界。读李慧英的诗,她让你有种强烈的孤独感,这种孤独感来源于远离故乡,漂泊异域,失去亲人,无以安放的那颗内心。而故乡最直接联系就是你那片土地上的亲人与万物,她的诗几乎都是如此展开的。她在《远离故乡的人》说:“都是远离故乡的人。身体里只剩下月光”,那是一种所剩无几的感觉,有着一种独抱月光的凄凉;在《我不孤单》中她这样写道:“风呜呜地吹着,我不孤单/大地堆满黄金的落叶,我不孤单/秋天过去了又是春天,我不孤单……他们埋葬了自己的青春,我不孤单”。通篇都在说“我不孤单”,以层层递进的情感,用了四个“我不孤单”,却把这每一个不孤单都撕裂开来,仿佛是一个被父母抽打的孩子,流着眼泪一声声喊着我不疼。其实她写的这些场景与画而,都犹如荒原上矗立的广告牌般触目与萧瑟,处处充满着孤独感,这就是文字的艺术,明明你写着不孤独,但读后却让你的内心荒芜一片。又如在《泅渡的人》中她写到:“戈壁上的小花开了,猪毛草绿了/浅山处草场埋在夕阳里//现在我只拍被人丢掉的野房子,荒芜的人烟……初夏的风也是辽阔的,一遍遍吹着我们/吹着泅渡的人”;还有在《有人在喊我》中她说“身旁有两棵罗汉松,有人在喊我的名字……阳光下尘埃漫漫,有人在喊我”。这些无不印证出她内心的无助与孤独感,那些戈壁的小花,曾经的草木,丢掉的房子,记忆中不曾离去的呼唤,如同永远辽阔着的西域大风,飘散在遥远的记忆里,远离故土之下,曾经的物事加剧了这种剥离感与孤独感。我想这可能就是一个远离故乡之人的一种共通的情系吧,只是诗人更善于借以事物,让事物以本身的姿态来展现这些隐秘的情感。 
     在此,我再选以李慧英的这首《岸》尝试着进行详细的解读,可能有失偏驳,因诗一旦被详细解读,就会显示其单一、封闭的限度。
     《岸》这首诗简短、干净、却又举重若轻,诗人以较为朦胧的意境,产用蒙太奇的手法,非常含蓄地道出了这种远离故乡的孤独感。一开始她说:“无数的岸。夜晚飘过我的岸/小小的隐秘的孤单//夜晚飘过我的岸”,诗人以无数的岸与我的岸形成落差式的对比,你可以理解为无数的岸与我的岸始终都不能相融,它只是反复地飘过,而我只是众多的岸中孤单的一个,并且在夜晚来临之时加剧着这种浓稠感。或者你也可以理解成那些无数的岸都是诗人内心之中的港湾,它在夜晚来临之时反复地出现,反复地涌上心头,记忆中故土的一草一木,奔跑的马群,大雪落下的西域,依什克塔乌帕纳河岸,克兰河的河水等等,都形成了诗人内心之中无数的岸。接下来诗人选取了三个独立的画面展现了时空交错中的内心之“岸”。三个画面分别为荒漠中的大地、玉兰花盛开着、鸽子在天空中飞翔。一个是被诗人说出的部分,一个是未说出的部分。我们先来看说出的部分:“雨滴嘶嘶的声音,流过荒漠大地/玉兰花在高处开了很久/白色的鸽子,飞上天空的鸽子”,似乎这三个画面毫无直接的联系,像电影中的三个镜头,然而它却被诗人赋予某种故乡或者港湾(岸)的属性。也许是她记忆中的大漠、玉兰花和鸽子,这些诗人内心中温柔的事物。但是这里的时空却停留在了现在,现在诗人以嘶嘶的雨滴流过荒漠来不动声色地道出了内心中对故土的依恋,而玉兰花却开在了高处,并且开了很久,这里有一种抓不住的感觉,那种无可奈何的,何处寄以离愁的情绪。白色的鸽子,飞向天空的鸽子,我理解为那是游子远离了故乡的一种隐喻。那么另一个未说出的部分呢?我是这样去解读的,那未说的就是诗人理想的“岸”:“双峰驼依旧慢慢向前,沙漠的铃铛还响在风中”(《如果风继续吹》)、玉兰花开在了窗前、鸽子自由地飞翔,落在了金色的巢中。这是就是我理解的未被诗人说出的部分,也是诗人内心中属于自己的或者是曾经拥有的正真的“岸”。最后一段诗人以较快的节奏收笔:“一只,两只……/一晃而逝。人群中匆匆的影子”,我认为这恰是整首诗写得最好的部分,写得让人非常地泄气,“一只,两只……/一晃而逝。”这些数量的叠加,加深着世事的纷繁与无常,仿佛是诗人站在人头涌动的都市街头,无数背井离乡的过客纷纷地远去,转眼消散。简简单单的几个字,背后有着广阔的场域与空间感。最后以“人群中匆匆的影子”结束,上下两句一气呵成,看似跳跃度很大,但文字的内在仿佛有根隐秘的丝线联接在一起。同时诗歌到此嘎然而止,相当干净地收尾,留有无尽的余味。整首诗从字面来看诗人没有浓重的主观情绪渲染,除了那“小小的隐秘的孤单”,重点以三个场来展现主题,结尾巧妙地过渡,道出了那种远离故乡之人的漂泊与孤独之感。
《岸》
 
无数的岸。夜晚飘过我们的岸
小小的隐秘的孤单
 
夜晚飘过我们的岸
雨滴嘶嘶的声音,流过荒漠大地
玉兰花在高处开了很久
白色的鸽子,飞上天空的鸽子
 
一只,两只……
一晃而逝。人群中匆匆的影子
 
        总之,李慧英的诗无不述说着一个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与孤独,她仿佛一味地在用诗歌寻找作为一个游子的自身定义,借以世事万物,寄托离愁与不安。换成她的话说:生活真的是一场泅渡吗?留下的尽是时间里的斑驳。但不管如何,生活总需前行,山坡上的樱花照样年年会开,“而我们只需要温柔,只需要温柔对待”,她也这样说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