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作家茶馆 > 群岛评论 >

群岛评论

许成国/创作,是一场青涩的初恋(创作谈)

                                       创作,是一场青涩的初恋(创作谈)
 
                                                                        许成国
                  
       加入作协快20年,但创作,还是业余的。对自己来说,尽管创作成了自己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似水,似空气,可又是那么长的一场初恋,带着一种浓浓的青涩。若是能走出这一场雨季,迎来一个烂漫的春天,该是多么美丽的事。
     怎么走?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多走,朝着远方,远方定有自己没见过的风景,阳光灿烂,溪流淙淙,还有鲜花芬芳。挤出时间写,拼了命的写。感到无奈的是,我常常觉得累,或许这累就是自己松懈的理由。这是最好的理由,我常常这样安慰自己。但眼看着时间在无由地流走,长时间没有作品,我真的是有点儿焦急,不要说无颜面对自己曾经的付出,也觉得对不起自己的文学选择。工匠就是这样锻铸出来的。
     出精品不容易,何况“精”有许多主观的判断。除了多写,就是阅读。我订阅过好几种散文杂志,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散文》,《散文选刊》《美文》《中华散文》等不是不美,只是觉得多了些时尚。这种时尚,在我看来失了地气,失了生活的烟火。斑斓的生活有着假象的可能,遮蔽是这个时代的特征之一。滚滚红尘有许多欲望,创作应该是记叙并呈现的。作为作家抵达的不应只是浮在上面的而有一种时间与空间的深度。圣人告诉我,生活是苦难,自在是彼岸;伟人告诉我,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哲人告诉我,人世不可信,幸福的只能是相信自己。我该相信谁?创作,该是将这种思考形象的一种表达与观照吧。作为一个朝着作家努力的写作者,我自觉是必须坚持应有的文学品位,并为海岛文学体现自己的一份社会责任的。真正的文学不能说全是阳春白雪,但失掉阳春白雪的文学绝对是一个低俗的文学。
      风格是作者的个人标记,它深深地带着个人文学的烙印。自己必须在保持个人风格的基础上,学习和借鉴一些好的作品的写作经验,比如贾平凹早期的散文作品,比如迟子建、王学泰的随笔,比如杨献平、苏沧桑的——他们都很美,有疼痛,并在疼痛中找到温暖与希望,规范的表述中有着典雅与韵致。
站在创作的最新潮处是必要的。当自己从阅读中获取到写作的灵感时,我就会感谢阅读,感谢那种从阅读中获取的美感与乐趣。阅读能让自己变得大气起来,丰富起来。对于创作来说,人生阅历是一种财富,现实中,人不可能经历人家所走过的路,但可以多看书,以之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丰富自己的经历与思想,写出具有生活气息、有着思考并优美的作品来。
       时节又快到春节,今年回不回衢山老家,看老家枯落萎黄的山岗草叶?五十年了,也就只那么一瞬间,花叶轮回,海潮明灭,这样一个家园,这么一些人,转个身就换了踪影与人影。而自己笔下的人、事、物、景,是不是就是那些自己年少时所见到的?那些果木青草还有没有当初的味道?这不断矗立的住宅高楼,不断被填平的低洼和被截断的山岗,这恍如黑白影像的人面与世事,是真实还是虚幻?是流走的云还是新生的梦?
我应该记录这一切,记下那些可能都会改变的一切,让这些远去的帆影与波动的浪,在我的文字中融化在我的心田里,并在铭记中传于后人。文字是一炷淡淡的心香,我愿意让她和这些粗犷纯朴的岛民一起,回归苍天的恩赐以及祖先的恩德中。人可以在大地上漂泊流浪,但心中永远系着一颗故土的灵魂。
      让自己的船重新出发吧,走出创作中那一场青涩的雨季,路,还很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