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作家茶馆 > 群岛评论 >

群岛评论

海洋诗里蕴含的生命哲学

                           海洋诗里蕴含的生命哲学
                                            ——《厉敏诗选》品读
 
                                                              缪佳祎
 
      说到海洋诗,很惭愧,虽然出生于舟山群岛,但一直住在本岛,早年对于海洋的理解与想象,仅限于坐船去上海走亲戚,或夏季台风来临时的狂风肆虐。因此,我的诗歌涉足海洋诗类型比较晚,因为本身缺乏那些直观的对海洋更深刻的感受。而来自于岱山的海洋诗人们,为我们展示了气象万千的海洋,以及海洋源源不断赋予人们的搏击精神、广阔胸怀、豁达气质。  厉敏属于岱山海洋诗群里比较有特色的一位海洋诗创作者。在他的新书《厉敏诗选》中,四辑目录里的诗歌分别选自他不同年代不同时期的诗集,《穿越动荡的午夜》《穿越心灵的视角》《海山间》《风声过耳》,翻阅每一辑,仿佛能看到作者的诗歌主题、主体意识、诗性表达以及诗意延展的变化与开拓,已逐渐形成了自已成熟的风格。  
      早期的诗歌,有着朦胧诗的味道,一串串诗行不长,以短句为多,充满着优美的意象和轻盈的韵律,如《海风吹响的记忆》里,“当彼此的思念潮涨潮落/我心中的波涛便会汹涌而出/沿着思念的方向/穿越夜海,穿越沉重的日子/在你栽满海桐树和/夹竹桃的梦境/尽情地起伏”;如《沉锚》中的结尾,是以“一只海鸟栽下来/躲入海底/渔夫枕着舵把入梦/桅灯高高挂着”的浪漫画面结束的。这些诗歌包括海洋诗,都有着唯美的气息,以及对生命的美好期许与眷恋。  第一辑中,有一首诗,让我感觉有些与众不同,就是《黑的水,白的水》,它从头到尾都是在反复叙述“这里的水……”,但其阐述的意境与情感却是层层递进的,如散文写作中的排比句式,一句比一句更有力度与深度,让人读来有种气势连绵、心神激荡之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体现了作者在诗性表达和诗艺技巧上的突破与创新。  
      第二辑诗歌相对占比较小,基本保持了作者的创作水准,但已经能够看到诗质的一些变化,情感上也更显深厚,在日常生活的叙事与海洋书写的意境渲染中有更多的感悟与思考。这里面也蕴含着双重主题,一是对生命的哲思,二是对创作的省察。  有位诗人曾说,诗歌是语言的探险。语言的节奏掌控和起承转合,如果运用得当,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升诗歌的整体质量和内涵。 
     当我翻阅到到第三辑、第四辑诗歌时,这种感觉犹为强烈,诗人对语言与意象的驾驭能力越来越自如。第三辑前面两首诗就让人感觉到语言的丰富与新奇,以及诗行间的跨度和张力,大开大合的辽阔气息扑面而来。  如《夜宿海边也是一种旅行》这首诗,初看题目以为是一首普通的纪游诗,但开头就以“一头鲸鲨”的“仗剑,摇鳍,游走荒漠”拉开一场旅行的序幕,像一名游侠闯荡江湖,经过“云水苍茫”,恍入“仙境”。这就好像电影的特写镜头营造出海洋、岛屿独有的浪漫与悠远的气息。而全诗最后引出了“领地”“家园”的情感内核,从对表象、环境的描绘最终归于海洋之于游子的意义,由此打开了一个辽阔的内心境界。  
        正像诗集前言的诗评里写到的那首《海图》,短短一首小诗,却有着宏大的视野与格局。想起上次与来自省城的著名诗人梁晓明、沈苇和飞廉交流时,他们多次提到,海洋、岛屿所延伸的文化创造动力与文学创作魅力,更多的来源于自我生命对所处环境的内在理解,来源于表达自我生命的强烈意愿。厉敏的海洋诗,已隐隐有了这种延展性视角,也就是不限于舟山群岛这个地域性指向,而是趋向于关注人类命运、精神家园的人文性与世界性。  在对海洋、岛屿的书写中,诗人很多次运用了拟人或想象的手法,赋予它们人性化的情感色彩。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三辑《海山间》中对一组海洋生物的描写,非常生动,甚至让人感觉有些丑的“弹涂鱼”,在诗人笔下有了爱的滋润,呈现出独具特色的生命之美,显得不那么丑了。这是让我意想不到的一种比拟修辞。  诗人后期的两辑诗歌,越来越有了平凡中见真知、时间洗净铅华的从容淡定,像一位历经岁月风雨、看过世间繁华终归于平淡的隐者。如《冬天的风》,“风,诞生于海面的一种虚无/无生有。有生万物//这种有,是隐身的有/它看不见抓不住,就像思维””,慢慢品味,风也像有了意识,变身为草木,幻化为水母,无处不在,隐隐感觉诗人已与万物、自然、海洋山川形成了一种默契的无声胜有声的交流。诗里面随风流动的正是作者的个人体验与人生思辨。
          人们常说,学习是无止境的。厉敏的这本诗集,让我看到了不同视角、不同手法所展现的海洋诗的丰富内在,其中有着诗人感性的灵敏和哲思的深度。作为在海洋诗创作方面显得薄弱的我来说,真的是受益良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