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作家茶馆 > 群岛评论 >

群岛评论

更上层楼觅天光 ——读鱼山文学社七人作品有感

                                               更上层楼觅天光
                                                       ——读鱼山文学社七人作品有感
 
                                                                                 □厉敏
 
     鱼山文学社作为岱山县作协的一个分支,成立不到两年,其队伍不断扩大,文学新人迅速成长,其中就包括今天我们参加研讨的七名年轻会员。这些会员近两年来,已有一些作品见诸报端,真是可喜可贺。今天我们研讨的目的,就是通过面对面的研讨交流,促进这些会员能更上一层楼,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 循序渐进,打好基础
     从他们递交的作品来看,这七名会员,都有一定的文学基础,有几位的语言表达已经相当成熟,甚至已经具备写出更好作品的基础。这些会员大多从小就热爱文学,又经过高等教育深造,所以他们的素质是不容置疑的。但因为他们都比较年轻,从作品的数量、人生的阅历和思想的深度等各个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的空间,所以,我认为打好扎实的文学基础很有必要。
     七位会员的稿子,大部分是散文,还有少量的小说和诗歌。从这些作品来看,一般短小的写得好一些,而较长的存在的问题多一点,当然也有写得很不错的。散文与小说相比,短篇小说可以写到上万字,而散文则以精短为主,且更容易发表。当然也有些长篇散文,但我认为对于年轻的作者来说,还是以练习精短的散文更有利于夯实基础。写作就像一门手艺,需要不断操练方能达到熟练的程度,如果写得还不多,就着手写较长的作品,容易暴露我们的弱点。比如我们看到有些篇幅较长的作品,已达五千字左右了,写着写着就发现,或语言把握不住,或结构把握不住,或思想把握不住。
        所以,我们平时练习还是以精短为主,循序渐进,练好基本功,积累到一定程度,再考虑写得长一点的。这对我们平时有着繁忙工作的年轻人来说,也比较符合实情,不会因没有充足的时间,让作品写得断断续续,3000字以下的作品一般几个小时、最多一二天就能完成。打好文字基础,就是要减少错别字、克服语病,正确运用标点符号,并重视反复修改,要处理好修改的痕迹。我们有几位文友这方面做得很好,文字上基本没什么问题。

  • 找准文体,发挥个性
        应该说,我们每个人出生不同,经历不同,学历不同,个性不同,所以我们的文学表现也有很大的不同。我到底适合写什么文体?需要自己摸索。譬如杨小琴,看了她的诗文,我觉得她有诗人的气质,是可以写诗的。她的散文里也有诗意,想象联想丰富,语言华丽,还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如“被风吹过的月光面容冷清柔和,被它吹过的土地长满故事,课本和脑海里延伸出的片段,总被风吹开又合上”,这样的句子随处可见。我建议,语言方面宜进一步磨炼,写得更加精准些;扩大和选好写作的题材,提升内涵;尝试写写散文诗。
这里也有几位写过小说。譬如刘小红,她的《酱猪脚》,可以看作是一篇小说,这篇小说真实反映了现实生活,张师傅这个人物在现实中具有典型性,自恃有一技之长,有点傲气,不会溜须拍马,结果他的虚荣被现实击得粉碎;而那位肖师傅很有心机,八面玲珑,深藏不露,最后占便宜的就是他。小说对社会现实作了讽刺,有生活气息。而另一篇《多事之秋》,虽人物形象鲜明,但寓意不是很明确。
周江川的《土蚕》《善良有约》,也可以看作是小小说,虽然短小,但短而精致,短而有味,线索清晰,语言干净,描述生动,富有情致。像这样的小小说,建议多写一些。他的小小说胜过散文。小小说原来是岱山作协的特色之一,原来有不少的会员写过小小说,而且成绩斐然。但现在写的人少了,其实小小说在当今的文坛有一定的市场,希望以前写小小说的高手,带几个新人,使岱山的小小说这朵奇葩后继有人。
除了诗歌、散文、小说外,我们的会员也可以写写杂文、社会评论、文学评论、报告文学、电影剧本等,每人钻研一到两样,假以时日,一定会有收获。

  • 挖掘题材,展现才情
     今天的七位文友个个都会写散文,散文是大家都喜欢写且容易上手的文体。这些散文中,有写得比较精彩的,如刘小红的《梭子蟹炒年糕顶好吃》,有生活气息,引用民谣,语言俏皮,“蟹老板”的细节丰富;《麦香情深》六奶奶对粮食的珍惜,她勤劳、善良的品行刻画得好;《岁月深处的思念》写父母爱情,细节很动人。
     郭少伟最吸引我的是《蜘蛛随想》,对蜘蛛的观察,本身具有一定的奇异性,最重要的他并没有停留于表面,而是进行联想和思考:“同样是面对反复织网不怕失败的蜘蛛,为什么打败仗的罗伯特将军能够深受触动,而我只想着让蜘蛛搬家、另选场所而结网?人和蜘蛛都是大自然的一分子,究竟是人类的过度活动侵占了蜘蛛的生存空间,还是蜘蛛的织网行为给人类带来了不便?”这样的议论,在《天一阁随想》《行稳致远》《拙政园随想》等文中都有表现。对事件的追问,是一个作者可贵的品质,有利于深化作品的主旨,提升其品位。
韩丝语的《我的大学》刚在日报上发表,本文材料丰富,是她四年大学生活的浓缩版,生活细节生动,个性展露无遗,比如安塞腰鼓、英语演讲比赛、诗歌朗诵等才艺,充分表现作者活泼个性和大学生活的精彩。刘志颖的《年前集市》,把家乡集市写得琳琅满目,热闹非凡,让读者迅速进入作者所描绘的氛围中,并如临其境,领略异地民俗风情;《我的猫》,也写得比较生动,是生活中的真体验。
      宗介玲的《准将》写自己的工作。让枯燥乏味的工作充满趣味,全在于作者对自己工作的热爱。一般我们直接写我们所从事工作的散文较少,本文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醉酒以后》写丈夫的一次醉酒,在叙述和描写的同时,带出了自己很多的感慨,对人生的理解。《壁垒》写自己与母亲代沟,母亲的形象刻画生动,让人产生生活的联想。这几篇散文的成功之处在于接地气,有烟火气,是来自于生活,作者善于抓住和描绘生活细节,且处处伴随着自己的观感和思考。

  • 沉淀生活,真实表达
     反省我们有些不够成功的作品,寻找其中的原因,从而探究解决之道。首先,我觉得是生活方面的问题。因为生活时间的长短,对生活沉淀的程度,往往决定一篇作品的质量。譬如,有些写到岱山的一些岛屿、景点、生活,因生活的时间不长,缺乏深入的了解和思考,所以写出来就显得比较苍白,比较表面化。有人说,文学来自生活,是生活的反映;也有人说,文学即人学。这些观点都说明只有深入生活,才能有鲜活的描写,才能沉甸甸的感受。也许有人会说,有些走马观花的旅游采风作品,也有写得出色的。这需要有作家的功底:对生活的细致观察、深切的感受和深入的思考。一般的作者,往往对越熟悉的生活,写得越得心应手。鱼山文学社的会员,绝大部分来自大陆,你们对海岛的新鲜感,在海岛人看来习以为常;而你们家乡的风土人情,你们看起来稀松平常,我们这里人却充满了好奇。譬如你们的老作者中曾写过阿尔泰冬天的场景、麦香、炉火、槐花、黄土地等,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其次,我们对在舟山看到的景点、公园、小岛,总是采取赞美、赞赏的态度来描述。譬如,对冷冷清清的东沙古渔镇,我们看到的真的是繁花似锦、诗情画意的吗?这里就涉及到一个说真话、抒真情的问题。古渔镇的今天,我们感受到的更多的应该是它的衰落,它的落寞,它的无奈。所以,我们的描述和抒发,应该从真实性出发,从自己的内心的真情出发来表现,而不是通过想象和虚构而忽略了眼前的现实。
      还有一点就是构思或者表达的问题。譬如《怀念父亲》一文,写父亲的个性,写父亲对传统文化的执着,写父亲对奶奶的态度,认为卧病之人也有尊严,应受到尊重,写我的家教等,都是有丰厚生活和细节内容的。但这篇散文中“我”的形象太突出了,(特别是“我”的“铁砂掌”)爷爷的形象也太突出了,反而淹没了父亲的形象。譬如《微风——拥你入怀》,写风,写城里的风和故乡的风。总感到抒发的感情没有着落;风是虚的,以风来串联文章真有点危险性。《故乡的雪》,写故乡的雪和海岛的雪,重点应该是故乡的雪,但文中如何写好故乡的雪,还准备不够。《做一朵丁香》一文,觉得素材还不够丰富,就容易写得浅了。
         以上仅是个人意见,给我们几位的年轻文友聊作参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