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一首不断成长的诗
生活,是一首不断成长的诗
——刘小红五篇作品之观察
许成国
刘小红的作品,其特点一如她的个性,蛮鲜明的,沉稳而真实,七彩而丰富,她的创作一如她的平和与微笑,给她的生活天地插上了一双诗的翅膀。
从题材上看,她的作品接地气、冒烟气,不做作,是斑斓生活的真实记录,是苦乐人生的形象写照。
她笔下的人和事,是她个体生活的具体影像,真实而不虚美,平实而多丰沛,在生活的负累下透着底层的良善和坚韧。她善于打磨日常,从日常中描写似乎日常的形象,却让人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老者、父母、亲人,写出不同于他人的体验。
《怀念父亲》发表于2024年6月17日舟山日报。题材日常、感情日常,但父亲的品性却与其他父亲不一样——父亲尊老爱幼的心沁入脾性。父亲有个习惯:“老人不上桌,孩子不允许动筷子,老人没吃饱,孩子不允许添加饭。”对自己如此,对孩子更是如此。父亲对女儿的爱也与众不同,文中写了两件事。这两件事其实就是属于作者她自己的人生与所获得的爱。“爸爸背地里悄悄给七奶奶道了歉。因为只有爸爸知道自己女儿的手打在自己手上有多大分量”,知女莫如父,这一份“知道”的背后正如爸爸对女儿的呵护。
于是,接下来“他给了我不一样的生命,给了我生命中的力量,也给了我们无上的尊严和再生的机会”的表述,就显得水到渠成——12岁时的病灾以及父亲的态度,让父亲的爱与形象如山一般凸现出来。文章虽没有详细书写对父亲的思念与未能尽孝的遗憾,但千言万语尽在其中,读者自会体会。
《麦香情深》等文皆有这样一种特点。
从描写与表述上看,重细节,但又透出一种格局。
写作是细节的活儿,没有细节,也没文学。与大多数的女性写作者一样,刘小红的作品也注重细节,而且还很出彩。更难得的是,她的细节少有想象,而是真实场景的详实观照,非常生动。
《梭子蟹炒年糕顶顶好吃》此文曾发表于2023年11月5日舟山日报。写海鲜特产,一般以本地人为胜,但此文写出了外地人对海鲜的另一种品味,写出了刘小红自己这个外地人对“梭子蟹炒年糕”的独特体验:第一次洗梭子蟹时,看到那只“生性傲慢的螃蟹,对于从小就害怕多爪动物的女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买螃蟹的时候,勤俭持家的女人们,经常会因为螃蟹身上几根捆绑的绳子,暗自愤愤不平,大呼黑心奸商,到了清洗螃蟹时,却感觉有几根捆绑的绳子极其重要”“刷洗时如果有皮筋扎着还好,一旦解开,眼前所见,满池子全是可怕的爪子,难以想象为吃一顿螃蟹,我是鼓起了多大的勇气,幸好有手套壮胆,馋嘴的心和颤抖的手,与蟹老板进行着生死角逐”。这样的描写非常符合第一次烹饪梭子蟹的心理状态与场景。
但她的细节中不时透出女性作者中少有的一种格局,这是很难得的。比如此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最开心的事情便是站在高山之上,看千帆出航,雄伟壮观。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待船归航,美美地吃上一顿美味绝伦的海鲜大餐。”这样的叙述格局是大气的。
又比如《麦香情深》,文中“六奶”这一人物呼之欲出,其中对粮食的珍惜这一细节,六奶的有关动作与心理之描写一气呵成,极为生动,一如电影中的长镜头,特别吸引读者的眼睛:
当一道白光划着抛物线飞起的瞬间,六奶隔着窗户,脸色骤变。眉毛拧成一团,眼中怒火熊熊燃烧,假牙也被咬得咯咯作响。一股愤怒如电流般从脚后跟迅速传遍全身,直冲脑门,她的面色涨得通红,粗重的喘气声仿佛在诉说着她内心的不满。怀中那只半睡半醒的小泰迪,猛然间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压迫感,它那柔软的皮毛和脆弱的筋骨,被六奶那双布满青筋的手紧紧捏住,疼得它猛地挣扎了一下。望着眉头紧皱的六奶,小泰迪似乎察觉到了情况的不妙,只好委屈地“嗯”了一声,便耷拉着脑袋,不敢再发出半点声响。
六奶放下怀中的爱犬,紧握双拳,匆匆下楼梯,穿堂屋,径直向大门奔去。她的速度之快,丝毫不逊色于儿子启动汽车离开村庄的速度。仿佛只有这样的急速,才能阻止那些不好的事情发生。
为何这样急,就为“搜寻”那半块被扔掉的面包。
这样的细节,如果没有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不是亲身所经历的,是难以有如此真切体验的。
《麦香情深》结尾很美,“窗外,月光如水,静静地洒在大地上,将母子俩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这样的细节,朦胧如画,透着一种诗性。
从写作方法看,描写与抒情两者兼具,但更注重于人物形象的刻画。
《岁月深处的思念》是一篇怀想之作,怀念父亲,怀念母亲,虽是叙事,但我更倾向于把它看做是一篇抒情散文,写得很美,景象美,托物言志,描写的对象似乎是枫叶,但真正的对象却更多的是父亲,是父母之间的那份夫妻之深情,是一家人的和睦与爱;那份意境很美,思念的情绪烘托得也美——抒情以丰富的叙述、饱满的描写、细腻的感情来铺垫,而让文章非常饱满而不虚不空,这就避免了怀念性文章往往存在的一种虚浮之感。家庭的温馨、生活的温情如此优美地被描述、表达出来,非常融和。
《酱猪脚》发表于2020年9月15日的《大河文学》。如果说,前面两篇是实实在在的散文,记事怀人的生活散文,那么这一篇更多地带有小说的味道。从写作笔法上说,笔者更喜欢这样的叙述方式,这一方式没有传统散文那种带帽、着衣、穿鞋的三部曲节奏,文学性更强。故事的起因、发展和结局之变化甚为自然,毫不突兀,人物的语言、行动都很接地气,符合人物心理与生活常理,结尾又有点睛之笔,让人回味与思考。
《多事之秋》是刘小红一个长篇小说中的其中一章,共有18章。通读此章,我觉得在表述上,其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情景描写都是成熟的,但个别地方有繁复之嫌。小说的叙述平实而到位,对反映人物的性格、推进故事情节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而且不失小说所具有的文学性。故事情节是流畅的,既合乎情理的,又有上下文的铺垫,但有的地方在叙述上有重复、叨念之嫌,略作删改是可避免的,其中主人公因患高血压离世的情景,可能因为是选择性章节而在这里没有具体展开,似乎是个瑕疵,但不影响全文整体的情节发展。
小说是叙写与想象的结合体,缺一不可。从《多事之秋》来说,既要体现小说叙述语言的文体感与独特性,又要坚持小说情节想象的自然性与舒畅性,应该还有继续打磨、淬炼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