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超果寺与楼钥《超果寺记》
超果寺坐落在岱山岛上,虎斗岙磨心岭下西南山麓。寺院占地约五千平方米,砖木结构,有大殿前后各五间,东西廊房各十余间——其建筑能在近半个多世纪较完好地保存下来,大概由于驻军的缘故吧。
超果寺大殿供奉着释迦摩尼佛像,左右两边各列九尊罗汉。农历正月初八,相传为十八罗汉诞辰——这天,岛民们晨起沐浴净身,带上香烛赶往超果寺。进寺后焚香祈祷,礼毕入殿。此时,入殿者需要留意是左脚还是右脚先跨过门槛——左脚先进的,从左边的罗汉开始数,右脚先进的从右边开始数,年岁超过十八的,则要循环往复数,直数至自己的岁数——那尊罗汉的相貌、神情及所持之物,能预知你这一个农历年的命运。多少年来,岱山岛上的人们都沿袭着“数罗汉”这一习俗。
元大德《昌国州图志》记载:
超果寺,在蓬莱乡之岱山。旧名“资福”,晋天福二年(937)建,往宋治平二年(1065)赐今额,参政楼公钥有记。
超果寺建于五代的后晋天福二年(937),旧名“资福寺”,是岱山岛上最早的寺院。寺院建在高亭岭下,因近于闹市且近于海,常受遭寇盗劫掠,僧侣们难于安居。北宋乾德四年(966),寺院移建至磨心岭西的白石峰下。
白石峰境地,为蓬莱十景之一,称为“白峰积雪”。此峰秀丽挺拔,林樾苍润,时常有白云笼罩山巅。冬天,白雪皑皑覆盖山巅,成为岛上乃至海上行船人们的赏心悦目的景致。
治平二年(1065),“赐今额”——即皇帝赐额资福寺为“超果寺”,取“超度众生,修成正果”之意。四年(1067),建造大殿、法堂、丈室。
绍兴初年(1131),寺院的建筑因年久失修,渐渐衰落下来,经僧慧宝扩大、修葺后,才得保全。
南宋淳熙十年(1183),僧人如一来主持超果寺。如一在四明(宁波)首刹延庆寺修学,深得寺中高僧的器重,便举荐他任超果寺住持。如一渡船抵达岱山,看到此时的超果寺已经相当衰败,只有一座大殿尚能躲避风雨。
岱山与普陀洛迦山相距不远。岱山岛被列入大宋版图后,居民日渐增多,岛上烟村稠密,庐舍毗连。对以捕鱼为生——“吃海”的大多数岛民来说,对于海神和佛教的信仰,是他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当时,岛上还没有较有名气的寺庙,当地人不得不渡海前往普陀洛迦祈福祝愿,实为不便。而超果寺的出现实在迎合了他们的心愿。
这样一座曾经发生过不可替代的现实作用的寺院,如今却荒废到如此境地,真是可惜了!
此时,在如一的心里,或许已经有了一个愿望——让超果寺重现她的光彩!过了很久,他猛地被惊醒一般,叹了一声,自语道:“地虽僻,乃吾徒所宜居。室虽坏,若一日必葺。磨以岁月,尚庶几乎有成。当尽吾力,以听缘法。失今不为,后不复可为矣。”
如一说,这里虽地处偏僻,却适宜我的徒弟居住。寺院里的居室虽然已经毁坏,倘若能下决心修建,经过一些时日,是能够恢复原貌的。我会尽我所能,承袭旧制。如果现在不修,恐怕以后再不能恢复了啊!
为了重建超果寺,如一辛勤办事,不畏寒暑,依次将衰败的建筑修复起来,接着增广旧规,不到十年,寺院建成了。重建后的寺院外建有三道门,旁翼两条走廊。堂内住僧人,殿内藏经,附属的厨房、浴室,一概都是新的,轮奂俱美,令道俗称叹。寺院里的香火也逐渐兴旺。
关于寺院的经济——超果寺拥有一定数量的僧田,僧众可通过耕种而自给。晋天福年间,主持寺院的僧人惠诜,曾为了解决僧众的口粮问题向有关部门申请,将高亭西岙的海涂围作僧田;北宋崇宁、政和年间,马乳山的大岙、谷岙也成了僧田。但随着寺院的发展,僧人数量的逐日增多,现有的僧田就不能满足需求了——遇到大丰收的年份,收获的粮食才够得上全寺僧人半年的口粮。这时,僧人惠兴将自己募化所得的全部用于经营庄田,成效显著。此后,我们看到超果寺在众人的努力下经营得有声有色,香火鼎旺。
有一年农历十二月十五,临近新年之时,士民们欢欢喜喜地聚集在超果寺,三五一群地相互交谈着,气氛十分和谐。说到超果寺,有人感慨地说道:“我们蓬莱乡山邈然浮于海中,在超果寺之前没有可以让百姓祈福的地方,而其它岛山都佛屋相望,比如离我们不远的补陀(普陀)孤绝处。现在好了,如一公建成的超果寺,犹如化城(佛教用以比喻小乘境界),而且寺里的人衣食无忧,这些都该大书特书啊!”
当时,岱山有位周仲观,此人品德出众,乐于善事,他想把超果寺的盛况和如一的成就以文字的形式记载下来,以传后世。请谁作记呢?他想到了楼钥。
楼钥(1137~1213),南宋文学家。字大防,号攻媿主人,鄞县(今属浙江)人。隆兴(1163~1164)进士。官至参知政事。“参政”,是“参知政事”的简称。《宋史·职官志》载:“参知政事掌副丞相,毗大攻,参庶务。”
周仲观带着岱山岛的地图、超果寺的代表寺宇财产的契卷以及寺院历代兴衰的文字到南宋京都临安找楼钥。
周仲观与楼钥儿时曾一同学习,两人的母亲同出自王氏家族,楼钥把他视为兄长。得益于这层私人关系,楼钥为超果寺作了篇《超果寺记》,这篇记文成于南宋绍熙三年(1192)清明节,800多年后的今天,它成了人们研究岱山古刹——超果寺的最珍贵资料。
《超果寺记》全文如下——
明有邑曰定海,去郡一百里。而近山横海中,名蛟门,潮汐之所吞也。出门则为巨浸,便风乘潮而后至昌国,远矣!
岱山名蓬莱乡,其去县若县之去定海也,则益远矣。山有僧庐,自古晋天福二年建于高亭岭下,号“资福”。蔽困于寇钞,不宁厥居。岭西有白石峰,尤为秀拔。林樾苍润,时有白雾蒙其巅,人以为福地。皇朝乾德四年(966)徙焉,茅茨草创,仅合数楹。治平二年(1065),明堂恩改赐今额。四年惟吉,始建大殿、法堂、丈室。绍兴初,慧宝增葺之,遂得苟全。岁久腐败相,寻一殿之外殆不蔽风雨。淳熙十祀,如一来主是刹,喟然曰:“地虽僻,乃吾徒所宜居。室虽坏,若一日必葺,磨以岁月,尚庶几乎有成。当尽吾力,以听缘法。失今不为,后不复可为矣。”勤为从事,不惮寒暑,以次修立,增广旧规,不及十年,院以告备。外建三门,旁翼两庑。堂以处僧,殿以覆藏。下至庖湢,举撤而新之。轮奂俱美,道俗称叹。一尝听学于延庆者,因深器之,举以居此。人徒知其有得于教乘,不知其才具又足以办此也。盖以因,为知人当。天福时,有主僧惠诜于高亭西岙请海涂为田,崇宁、政和间,仲章复因为马乳山大岙谷岙之地,遇上熟才足以支半岁。近又得寺僧惠兴捐钵盂,募众缘,一力经营庄成。遂卒岁之望,乡之士民欢喜和会,相与言曰:“吾乡邈然海中山,他处佛屋相望,补陀孤绝,又去我不远,独此山未有为众植福之所。今一公作此殊胜,恍若化城,且又有以饱其徒,是皆可书也。”前既不得,如天台章安,诸公为之倡,苟无以纪之,其何以传不朽?乃摭邑之图经,考院之契卷,详建立迁徙之由因。周仲观之先求记于余。仲观,乡之善士也。其母与吾母俱王出,少同研席,实兄事之。尝寓是邑,又与一厚。余亦喜一之能有成,兴克佐之。故并为书之,以告来者。绍熙三年清明,朝清大夫太府少卿兼玉牒所检讨官楼钥记。
。
相关阅读:
- ·南宋岱山书院觅踪(201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