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作家茶馆 > 舟山地理 >

舟山地理

朐山宋朝宫和南唐诗人

朐山(衢山)宋朝宫建于公元940年,曾用名“祖印寺”“蓬莱院”“普济寺”。“祖印寺”有确凿的史志记载。公元1065年,北宋朝廷御赐匾额;公元1238年,祖印寺迁至定海,与普陀山接待寺合并为一,成为现定海城关祖印寺前身。

  “蓬莱院”虽无确切祀祠年代,但也有史载,其用名在祖印寺前。笔者认为蓬莱院应属当时是蓬莱乡(政府)驻地,蓬莱乡因其而得名。当时的蓬莱乡包括岱山、衢山、嵊泗,衢山处于其中心地带,也是当时蓬莱乡中的最大岛屿,作为乡驻地是合情理的。“普济寺”是根据当地百姓口传,为祖印寺被迁后的用名,后被用作普陀山前寺之名。

  与宋朝宫所有的名字相比,其所在之地有个比较难听的名字——“棺材坑”。当地人嫌太难听了,改口叫南大岙。其实大可不必,棺材坑应是指这里的官多才多。七八十年代期间,从大衢中学考入北大、清华的均为棺材坑人。

  这里不仅官多才多,而且还来住过南唐诗人。

  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 “浙东唐诗之路”网站负责人竺岳兵老先生著有《李中与舟山》文,指出南唐诗人李中在今岱山(具体地址在衢山宋朝宫,竺老先生不知有此宫)住了很长时间,写了不少如《春日书怀寄朐山孙明府》等诸多“朐山”之诗。

  《李中与舟山》遭一位舟山学者反对,认为南唐官员李中并无吴越之旅,朐山孙明府应是南唐的官,五代舟山根本就没有县治,朐山县在今连云港,由此他认为李中没有到过舟山。

  笔者查阅了有关资料,发觉在李中三十几岁时,古朐山县从南唐归入后周的版图,南唐的朐山一些县官老爷们自然就开始南逃,到衢山时,发觉这是一个“三不管”地带,就安顿下来,并把衢山称为朐山。这不仅解释通了李中所有的“朐山”诗,还解释了宋朝宫为什么有“祖印”“蓬莱”“普济”之名。而作为南唐官员的李中,决不可能跑到敌国后周的地盘原朐山县去做诗。

  当然根据不仅仅只有这些,衢山还发现过大唐夫人墓碑,出土过唐朝铜镜,产生过一代高僧月堂慧询法师,著名的禅僧密庵咸杰等等;如果没有大量文人墨客到过衢山,是决不可能这样的。

  各地唐诗之路的“世遗”活动已进入白热化,朐山宋朝宫的这些“海上唐诗”能否成为我们宝贵的遗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