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巨商与岱山盐业的渊源
“停桡欲访徐方士,隔水相招梅子真”。东沙海天一览亭这副对联,把岱山一下子与两千多年前徐福、梅福来海岛的故事浮现在世人面前,古风悠悠,写得十分精彩。
海天一览亭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岱山镇志》(成书于1918年)说,“海天一览”四字为乌程周庆云题,亭子的对联也为周庆云所撰写。
乌程就是湖州,由公元前222年秦始皇设乌程县得名。那么,这位“乌程周庆云”乃何许人也?他为何会在岱山留下踪迹?
笔者考证发现,这与晚清以后岱山盐业大发展有关。
这位“乌程周庆云”乃湖州南浔儒商周庆云。他是近代著名盐商、实业家、收藏家,雅好吟咏,又工书能画。
周庆云与岱山盐业有过不解之缘。南浔史料说,周庆云办理余姚、岱山盐务,使两地盐产跃升占到两浙全部盐场总产一半多。他的哥哥曾多年在东沙佐理盐务,侄子周子美是《岱山镇志》的参订者之一。另一位侄子周佩箴陪同孙中山到普陀山。
一座百年古亭的背后,隐藏着当年湖州巨商与海岛经济发展的千丝万缕关系。
南浔丝商垄断浙江盐业
周庆云(1864—1933)字湘舲,号梦坡,湖州南浔人。湖州是江南著名的蚕丝产地,蚕丝是明清时期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五口通商以后,湖丝可以由上海出口,比以前只能从广州出口要节省费用约40%,这为湖州商人提供了发大财的机遇,尤其是南浔有许多头脑灵活者靠此发迹。近代实业家张謇说,南浔丝商“累巨万之家,以十数记;巨万百记,万者不可胜原。”南浔周家就是其中富商之一。
但是,经营任何产业都有风险。当时最有名气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就因囤积蚕丝与洋商竞争而败走麦城。周庆云17岁中秀才时,周家丝业已不景气。周庆云羽毛未丰,只好到至亲张颂贤处打工。后者也是南浔巨富,当时已成为浙江盐业巨头。光绪十七年(1891),周庆云赴杭为张颂贤襄理盐务,开始与岱山盐业发生关系。
清代盐法沿袭明制,“煮海为盐”的盐民只有生产权,而没有经营权,只有获得盐票(盐引)的盐商才能到盐场收购,运到指定的地方销售,在规定范围内有专卖特权。盐商垄断全国食盐流通的全过程,获取巨额商业垄断利润。盐税成为政府重要的财政收入,盐商与朝廷关系十分密切。那时的盐商就像这几年的房地产商,是天下最“牛”的一族。
张颂贤也是以经营蚕丝出口业务发家。他原来不做盐生意,三十来岁时,太平军横扫浙江,各地官府一片混乱,盐官也逃得无影无踪。这下私盐旺盛,盐商拿着盐票没用。杭州大盐商朱恒源急于将手中10万引盐票脱手。当时路人皆视盐票为废纸,张颂贤认为食盐乃生民之日常必需品,即使是太平军坐了天下,也不会容忍私盐,盐票将来必定大有可为,就把这10万引盐票全部“吃进”。同治三年(1864),太平军退出浙江,大清王朝重新恢复官盐,盐票价值一路攀升,张家财富一夜间暴涨10倍。
张颂贤的盐票后来还不止于此。据张謇《乌程张封公墓碣》:“同治初元,私贩充斥,引滞课绌,盐法太坏。巡抚召商集议,颂贤连约诸商,收余姚岱山之私,轻课减价,以阴敌缘江并海之私。于是商利益滋,官课以充,而家亦日益丰大。” 他得到浙江巡抚支持,约诸盐商收私盐,加强缉查,断绝私盐的来路,达到官商两利,便更大胆地收盐票,先后共得20万引(一引为380斤盐),成为浙江最大的盐业垄断者,其营销范围并从浙江发展到江苏和安徽。 张颂贤在杭州(后迁到上海)设立盐务总管理处,在各地设立分支机构,亦称“盐公堂”(因不仅有专营盐业的各种特权,还有查缉和扣押私贩之权,故名),蒋介石父亲肃庵翁即为张家奉化盐栈经理。
两浙产盐之旺,首推岱山余姚
东沙建海天一览亭之时,周庆云35岁。他与岱盐已打了七年交道,当时岱山已成为浙江最大的盐业生产基地之一。
南浔史料说,光绪十八年(1892),周庆云办理余姚、岱山两场收盐事宜,收销并重,统筹全局,整饬纪纲,非常成功。他对岱山等产地盐场及盐廒,有一套卓有成效的管理办法。其后余姚、岱山两地盐产竟超过两浙全部盐场所产的半数。
浙江盐业,原来最大产地在杭州湾北岸(包括今上海南部海岸)。宋代,杭州湾两岸有26处盐场,其中北岸的嘉兴诸场产盐量为全浙之首。清代,杭州湾陆地北坍南涨,南岸的三北地区不断淤涨扩大,其中余姚盐场(后称庵东盐场)是越来越大。但余姚、岱山跃为最大产地,更有其它重要原因。
《清史稿》记载,宣统元年(1909),度支部尚书载泽向朝廷报告:“两浙产盐之旺,首推余姚、岱山,次则松江之袁浦、青村、横浦等场,皆板晒之盐也。而杭嘉宁绍所属煎盐各场,卤料亦购自余姚。近年卤贵薪昂,成本加重,商家既舍煎而取晒,灶户亦废灶而停煎。煎数日微,故龙头、长亭、长林等场久缺,而注重转在余、岱。”
载泽在此说得很清楚,杭州湾两岸盐场凡是高产的都是因为采用板晒法技术,其它的“煎盐各场”由于燃料价高而难以为继。
“板晒之盐”是岱山盐民为中国盐业发展作出的最值得骄傲贡献。原来,盐民过去制盐用灶火烧煮卤水。一锅既成,续卤再煎,昼夜不熄火。这叫做“煎盐”。此工艺成本高,产量低,并需大量砍伐树木作燃料。清朝中期,岱山盐民王金邦试用木板晒盐成功,从此可以不再使用柴薪。岱山普遍推行板晒法,成本减少,劳动量减轻,产量猛增。
余姚盐场较早采用了岱山板晒法。《慈溪盐政志》记载,余姚盐场“晒盐始于咸丰壬子(1852)用泥板,咸丰末岱山盐板夹潮水冲来,依式改用木板,板晒兴起,煎盐渐减。”另外,《清史稿》中说的松江袁浦、青村、横浦(在今上海南部沿海)的盐场成为仅次于余姚、岱山的重要产盐区,也靠岱山人的贡献。
《上海粮食志》盐业篇记载,咸丰年间,岱山盐民谢来才等逃荒乘船携带家眷到奉贤县海滨安家,板晒制盐,盐民见而仿效,改煎为晒。金山史料称,漕泾沿海一带,自清代以来岱山籍人陆续迁来濒海定居,业以晒盐、捕捞为主。现为漕泾镇的海涯、海渔等村,有一千余人口,他们的语音仍保持岱山风情特色。
板晒法是个好东西,但一些地方官府认为晒板分散容易引发原盐走私盛行,不如集中的煎灶方式管理方便,因此反对盐民使用板晒法。从载泽这份报告可知,两浙许多盐场到清末还在沿用落后的煎盐工艺,原因即在由此。
岱山盐业大发展,恰好发生在周庆云办理两场收盐事宜之后,这应与他的努力有关。笔者以为,周庆云当是看到板晒法的好处,重点在余姚、岱山支持发展规模生产,同时加强盐场及盐廒管理,消除官府担心原盐走私顾虑,由此把两地培育成两浙最重要的盐业生产基地。
《岱山镇志》说,周庆云的哥哥周庆森“以佐理盐务来岱,寓五属公廒,夏来秋去,历七八年”。南浔史料说,经周庆云安排,周庆森的儿子周子美1916年至1921年到岱山盐栈当职员。周庆云让兄长和侄子长期直接参与岱山盐廒管理,可见岱山盐务在其心目中的重要位置。
苏五属盐商公会会长
五属公廒,其实应称“苏五属公廒”。廒即仓库。两浙盐场贮盐地方称廒,盐商故名廒商。清代岱盐主要销售市场不是在浙江,而是苏州、松江、太仓、常州、镇江四府一州,称为苏五属,即今上海和江苏南部大部。这一区域从唐代以后一直被称为两浙之一部分。舟山盐业史料说,同治八年(1869)起,岱盐开始运销苏五属。光绪七年(1881),东沙首设“五属公廒”盐业销售机构。五属公廒应是那时岱山最“牛”的地方。其实,它还不过是苏五属各地分销商的组合。大老板还是张颂贤,周庆云替张“统筹全局”,才是对岱山盐业有着最大影响力的人物。因此,东沙有建海天一览亭盛事,就请他来撰写亭名。当然,周庆云欣然从命,这建亭资金看来也应该由他来买单。
湖州盐商垄断苏五属盐业市场,岱山盐业大发展为其提供充足的货源。发财的当然是湖州盐商,但盐业发展对岱山经济繁荣也有一定好处。小镇东沙也就是在此时进入黄金时期。
五属公廒在苏南也有相关机构。江苏太仓文史资料称,太仓浏河港盐业当时曾盛极一时。这些盐大多是从浙江岱山一带运来,运盐的船叫罗岱船。罗岱船陆续由海外进浏河港。最多进港时有三十多只,还有宁波船二十多只,从陈家湾到龙王湾盐船鳞次栉比。到清末,苏南五大城市还在浏河设有“五属公廒”,运销浙盐至苏、锡、常、镇、太等地,直至民国。
许多岱山人由此创造新商机。张家厍(在今上海金山漕泾镇)也曾是岱盐运销苏五属重要转运处。有史料说,东沙文人汤浚的父亲曾长来往于张家厍一带做小生意。上海史料说,直到解放前张家厍有客货海船通往浙江的上虞、慈溪、绍兴、洋山、滩浒等地。当时应有许多岱山人借岱盐运销之路在苏五属各地做起生意。
辛亥革命以后,江苏人不满意浙商控制苏五属盐业市场,要求将松江场自浙江收回自办,并改食淮盐。此事如果处理不当,将严重影响岱山盐民生计。作为两浙盐商中的权威人物,周庆云奉浙江都督汤寿潜之命,赴苏州协调处理浙盐苏销事宜,实行产地、销场两税,浙产得六成,苏销得四成,维护了浙省盐税及盐民的利益。
当时的周庆云早已自立门户成为新盐商。1907年,他被推举为嘉兴所甲商。按专营盐商称引商,清道光时把引商中声势最盛的称甲商,将杭州、绍兴、松江、嘉兴划为四所,各设甲商一人,人选由盐商公推,报官府备案,各地有关运销、完课及整顿事宜,均由甲商具名禀办。民国初,各甲商在上海成立苏五属盐商公会,周庆云当选为会长。后来成立两浙盐业协会,会长也是周庆云。
周庆云后来把部分盐业利润转化为工商业资本,参与投资浙江兴业银行、兴建浙江铁路,后又兴办吴兴、长兴煤矿,聘请舟山人刘鸿生为总经理。其投资重点是兴办丝绸企业,是民国初年丝绸工业巨头之一。五属公廒应是那时岱山最“牛”的地方。其实,它还不过是苏五属各地分销商的组合。大老板还是张颂贤,周庆云替张“统筹全局”,才是对岱山盐业有着最大影响力的人物。因此,东沙有建海天一览亭盛事,就请他来撰写亭名。当然,周庆云欣然从命,这建亭资金看来也应该由他来买单。
湖州盐商垄断苏五属盐业市场,岱山盐业大发展为其提供充足的货源。发财的当然是湖州盐商,但盐业发展对岱山经济繁荣也有一定好处。小镇东沙也就是在此时进入黄金时期。
五属公廒在苏南也有相关机构。江苏太仓文史资料称,太仓浏河港盐业当时曾盛极一时。这些盐大多是从浙江岱山一带运来,运盐的船叫罗岱船。罗岱船陆续由海外进浏河港。最多进港时有三十多只,还有宁波船二十多只,从陈家湾到龙王湾盐船鳞次栉比。到清末,苏南五大城市还在浏河设有“五属公廒”,运销浙盐至苏、锡、常、镇、太等地,直至民国。
许多岱山人由此创造新商机。张家厍(在今上海金山漕泾镇)也曾是岱盐运销苏五属重要转运处。有史料说,东沙文人汤浚的父亲曾长来往于张家厍一带做小生意。上海史料说,直到解放前张家厍有客货海船通往浙江的上虞、慈溪、绍兴、洋山、滩浒等地。当时应有许多岱山人借岱盐运销之路在苏五属各地做起生意。
周庆云倡办浙西鹾务学校,专门培养盐业人才。生源主要为盐业子弟,非盐业子弟亦可入校,课程中西并重,成绩大著,杭人称道。他通晓盐政历史,著有《盐法通志》100卷,及《岱盐记略》一卷,为我国盐政留下宝贵的历史资料。他为抵制日货,还在上海浦东设立五和精盐公司,建厂制造精盐,年产精盐1.5万吨,行销各通商口岸。
侄子陪孙中山到普陀山
周庆云重振南浔周家,这个家族重视教育,不少子弟在仕途、实业、文化等方面各有所成。
1916年,孙中山到普陀山,写下《游普陀志奇》一文。文章说:“余因察看象山、舟山军港,顺道趣游普陀山,同行者为胡君汉民,邓君孟硕,周君佩箴,朱君卓文,及浙江民政厅秘书陈君去病,所乘建康舰舰长则任君光宇也”。
南浔史料说,这位周佩箴是周庆云的侄子。他早年由于家境不佳,弃学进入商界。1905年参加同盟会,为辛亥革命积极筹措经费,深为孙中山所器重。辛亥革命后,出任浙江省官产处处长,后辞职投入反袁世凯运动。国共第一次合作,1924年1月设立了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毛泽东任该部文书科主任兼组织部秘书,周佩箴任财务部副部长,他的长兄周颂西任交际部副部长,部长为瞿秋白担任。
周氏子弟参加同盟会,其介绍者是张颂贤的孙子张静江。张静江1902年随驻法公使孙宝琦出国,结识孙中山。曾在法国巴黎开设专卖古玩、茶叶、丝绸的通运公司,在美国纽约开设分公司,资助革命活动经费。据张家后人不完全统计,张静江在辛亥革命前后捐献给革命的白银多达110万两,以当时的购买力比价折算成2006年的钱款,大致相当于2000万美元。
张颂贤是周庆云的至亲。南浔张家故居至今保存完好,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是孙中山为张静江题写的一副对联:“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张家故居砖雕构思别致、雕刻精细,其一是周庆云应张颂贤之请,所题“有容乃大”四字,出自林则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之诗句。张颂贤是周庆云的至亲。南浔张家故居至今保存完好,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是孙中山为张静江题写的一副对联:“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张家故居砖雕构思别致、雕刻精细,其一是周庆云应张颂贤之请,所题“有容乃大”四字,出自林则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之诗句。
儒商气质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对待财富的观念。南浔周家尽管后来非常有钱,其家族成员却依然显得知书达理、温文尔雅。这从东沙文人汤浚《普陀纪游诗》中所叙的一个小小细节中可见一斑。
汤浚写道:“我本山中人,夙具游山癖。况有竹林贤,左右相提掖。(同游者,为乌程周庆森叔侄。)言作南海游,海岸寻幽僻。”“游兴尚未阑,归装催海舶。再至朝阳洞,摩崖为题额(归时,周君重至朝阳洞,摩崖题名)”。
汤浚诗中说,周庆森叔侄扶着他同游普陀,这显示出财富没有影响南浔周家与东沙文人的亲密关系。此诗应作于宣统元年(1909)。普陀山志记载,“朝阳洞”有摩崖题刻,落款为:“宣统元年闰二月乌程周庆森偕邑人汤海浴暨侄延康来游”。46岁的汤浚此时还是个穷秀才,下半年才在京试中拔贡第一,当上小官。
周庆森是周庆云的哥哥,曾在岱山佐理盐务。南浔周家与汤浚结交,大约就开始于此。周庆森也考上过秀才,写得一首好诗。汤浚编《岱山镇志》收有其诗歌,其中一首这样写岱山人文:“蓬莱胜地说从前,岛屿波浮半壁天;画角旌旗屯宿将,羽觞冠盖会群仙”。汤浚与南浔周家的这种亲密关系其后也一直延续下来。南浔史料说,周子美还在1922年与汤浚合编《蓬山两寓贤诗抄》2卷,在宁波出版。
周子美,中国著名古籍专家。他离开东沙后,任南浔嘉业堂藏书楼第一任编目部主任。1932年后任上海圣约翰大学、震旦大学、中法国立工学院教授。1951年后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毕生从事古籍研究,著有《嘉业堂藏书目录》等专著九十余种,享誉海内外。他也热心于地方文献的保存、编辑,先后撰写了《庄氏史案考》、《南浔志稿》等。周子美1998年10月在上海逝世,享年102岁。
这一年,“海天一览亭”建亭100年,原址上已仅有一块遗址碑。
相关阅读:
- ·岱山岛名探源(2012-04-16)
- ·试论岱山礼仪习俗的历史渊源与变迁(2012-04-16)
- · 岱山泗州堂与吴越王宝塔(2012-04-16)
- ·鸦片战争期间:岱山的抗英斗争 (2012-04-16)
- ·清代岱山岛有130人考取秀才(2012-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