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作家茶馆 > 舟山地理 >

舟山地理

徐福东渡驻舟山泊地的探论

 
                
徐福是秦代探险的先驱。这位伟大探险家的名字享誉中外。他在当时简陋的航海条件下,毅然扬帆东征,去寻找理想中的蓬莱三山,这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徐福受秦始皇派遣,出海寻找长生不老之药这件事,最早见于《史记》,后代之记,均取于此,或据此推衍。但由于历史原因和时代的局限及民间传说等原因,徐福东渡这一事件蒙上了浓重的神幻色彩。许多学者对我国历史上是否确有徐福其人其事,多持否定态度。所以,徐福东渡活动虽然与舟山关系密切,但徐福在舟山的“驻泊”问题始终未能进入严肃的史实考证和地方史志论辩的范围。为此,笔者就徐福东渡船队在浙东的起航地以及在舟山群岛的驻泊地作一探讨。
  
起航地探究
  
从《史记》和地方志等记载看,徐福求仙活动自始皇帝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开始至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经历了十年时间,出航地不可能只是一处,出航更不可能只有一次。
  对徐福东渡日本的起航地究竟在什么地方?正史不载,但沿海一带有许多传说。总括起来主要有五种说法,即河北秦皇岛,山东龙口,山东胶南,江苏沿海说及浙江慈溪说。近几年,有不少学者从地域条件、航海条件、崇祖祭故及稻作东传等方面加以论证,认为慈溪达蓬山即古句章港所在地是徐福最后一次东渡到达日本的起航地。
  徐福东渡,实际上与秦始皇的东巡活动紧密相关。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非常憧憬神或神仙”,时刻想着求得延年益寿,所以便进行了大张旗鼓、马不停蹄的巡游活动。在他当政的十二年中,曾经先后五次出巡,其中有四次来到沿海各地进行“求仙活动”。
  始皇帝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即统一中国后的第三年,秦始皇第二次出巡。照《史记·秦始皇本记》记载,这次出巡秦始皇还到过芝罘岛等地观看海市蜃楼,并立石颂德。接着秦始皇又来到琅琊。在那里,有一个名叫徐福的齐人方士给秦始皇上书,说他曾亲眼看见过海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中有用黄金和白银修成的宫阙,里边住着仙人,仙人手里有长生不老之药。秦始皇闻之大喜,马上派徐福带数千童男女入海求长生仙药。秦始皇在琅琊流连忘返游览了三个月,想等徐福求得不死仙药回来。但是,徐福这次出海采仙药不成,躲隐在浙江象山蓬莱山下的栖霞观。此事见载于宝庆《四明志》、延祐《四明志》、嘉靖《宁波府志》、康熙《宁波府志》等宋元明清的相关府、县志中。据以上史志互参,此年徐福由山东沿海出发而东渡日本的可能已被排除。始皇帝三十七年,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作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巡游。也就是秦始皇这次巡游的浙江之行,正式促成了徐福东渡日本的成功。
  近有学者认为,秦始皇第五次巡游途中,徐福主动求见,一番诈言骗信秦始皇后,表示:“愿请善射与俱”替始皇再次至蓬莱求仙药。因达蓬山有诸多利于出航的因素,徐福便陪始皇到那里“指海谈神仙”。始皇遥见若隐若现的舟山群岛,恍疑为仙境蓬莱。于是便派徐福自达蓬山所在的句章港启碇,率众东渡求仙,徐福趁机脱祸而去。“万里西秦路,客魂遂不归”。这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可以得到印证:“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至钱塘,临浙江,水波恶,
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同时,还记到巡行途中,有徐福求见秦始皇,请求秦始皇派拨武装,遣其第二次出海求神药。记云:“方士徐市(福)等入海求神药,数岁不得,费多,恐谴,乃诈曰:‘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愿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驽射之。’”这段记述说明了徐福要求秦始皇派拨武装于这年东渡的迫切心理。
  如果我们参见《史记·淮南衡山列传》的记载,那么就会明白,徐福不仅在始皇帝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再次受命“遣振男女三千人,资之五谷种种百工而行”泛海求仙药,并且就在这年东渡“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据王僧儒《百家谱》云,徐福是徐偃王二十九世孙,属“议”字辈。《徐偃王志》卷三中记载:“(徐福)字彦福,秦时往三山采药不返,所居国曰徐福国……”明天启《慈溪县志》引《剡源集》:“文溪北引达蓬,土人相传,秦始皇登此山,谓可以达蓬莱而东眺沧海,方士徐福之徒所谓跨溟蒙,泛烟涛,求仙采药而不返者也。”从上述这些资料可以看出,不但讲到了徐福的船队在句章港扬帆东渡,同时还说到了秦始皇登临过达蓬山,而且还把秦始皇第五次巡游至句章盼望得到仙药的目的也联系起来了。
  著名徐福研究专家罗其湘教授来浙江考察后指出,浙江省慈溪市的达蓬山是徐福东渡起航地之一。
 
驻泊地探究
  
岱山岛地处杭州湾外的长江、钱塘江、甬江三江交汇处,地理位
置十分重要,不论是古代或近现代,都是我国沿海船舶的必经之处。
宋乾道《四明图经·昌国县》载:“蓬莱山,在县东北四百五十里,
四面大洋,耆旧相传秦始皇遣方士徐福入海求神仙灵药,尝至此。”
清光绪《定海厅志》对蓬莱山也有相似记载。《方舆胜览》也载:“
蓬莱山在昌国州,徐福求仙之所在。”可见,徐福曾在蓬莱仙境岱山
“驻舟”的说法也是可信的。
  徐福东渡的船队从达蓬(句章港)起航,在岱山驻舟,这是“有
史可查”的定论。但是,徐福东渡的船队又是从舟山的哪个港口开洋
驶离祖国的呢?这在正史中是很难有圆满解答的问题,笔者试就从地
方志和野史中去找到答案,并且以民间传说和古代笔记作补充,更有
古代的地图作为佐证。
      
关于东福山
  东福山原称东霍山。据《浙江省普陀县地名志》卷三《自然地理
实体》“东福山岛”条目记载:东福山,属中街山列岛……据宋《四
明志·昌国(县志全)》记载:“东霍山在海之东北,环以大洋,世
传徐福至此……”元、明、清志书亦有类似记载。民国13年(1924年
)《定海县志》列有东福山名称,并载东福山在西福山东南。《中国
古今地名大辞典》(1931年5月初版)东福山条目释文一作“福山”。
“霍”“福”当地同音。今岛上人仍叫“东霍山”,但书写则为“东福山”。据传东福山名称与“徐福至此”有关。
  近年来还有不少地名研究者提到古代的“东霍山”即指今“东福山”。如《蓬莱仙岛与徐福》中的“东海蓬莱与徐福求仙”一文中也讲到“古老相传,东福山原名东霍山,山有大树,徐福曾驻舟于此”。更为说得明白的是清初出版的《浙海指掌图》,此图中“东霍山”标在庙子湖岛东南,浪岗山之南,朱家尖东北。但是,又为什么民国13年出版的《定海县志·总图》将“东霍山”标在“县之西北”呢?对
于这个问题,舟山市地名办主任王建富先生在《舟山史志》“倭患对舟山地名演变的影响”一文中说得很清楚。他说,由于舟山曾遭受“倭寇”的侵扰和“海禁”等原因,“长期的废弃历史已使得许多岛屿名称一再流失,新定居的人们根据他们自己的认识程度,又赋于他们的家园新的名称。这些岛名的变异,因为重新开发时间的差异及对原有地名保存途径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变迁方式:有的保留了读音,但书写方式发生了变化,岞客山变为摘箬山,东霍山变为东福山。”《地名志》中的释文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宋元明古志上讲的“东霍山”就是指今“海之东北”方向的“东福山”。
      
关于地理位置
  
东福山地处舟山群岛的最东端,东临东海大洋上的国境线,西距
蓬莱仙岛岱山100余里。东出东极港湾即可进入东渡日本的南路“飘
流航路”。如果碰上好的季风,不出几天便可到达日本。因此,我们
可以断言,这条“飘流航路”在造船业和航海技术还不是很发达的秦
代,借助海流和季风力量,从中国浙江舟山群岛到达日本是最理想的
航路。就是因为有了这条便捷的中日航路,再加上善于造船、驾舟的
越人,使这条航线成为徐福最后东渡成功的航路。元大德《昌国州图
志》说:“东霍(福)山,在海之东北,环以大洋,世传徐福至此。
山有石宛如一枰,修竹森立,风枝拂扫常无纤尘。”此前后的宋宝庆
《四明志·昌国县志全》元延祐《四明志》,明天启《舟山志》,清
光绪《定海厅志》等均有“世传徐福至此”的记载。元朝学者吴莱到
舟山群岛考察后,在《甬东山水古迹记》中也对东福山的地理位置和
“开洋地”作了描述:“……东南望东霍(福)山,山多大树,徐市
(福)盖尝驻舟于此。土人云自东霍(福)转而北行,尽昌国北界,
有蓬莱山,众山四周峙立,旋绕小屿,屹如千尺楼台……舟经其上西
转,则为洋山。”吴莱描述的“东霍山”、“蓬莱山”,与今东福山、
岱山岛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完全吻合。
  明郑若曾的《舟山论》中也说到,东极洋面乃是日本“倭寇贡道
之所必由”。“洪武间,倭犯中界,犯玉环、犯小寨,皆浙东海滨。”
很显然,“界”、“街”同音,此文中的“中界”就是指今东福山所
在地的“中街山列岛”。因此,从东极港的地理位置、潮流等分析,
从历代地方志和野史等记载来研判,徐福东渡船队在岱山驻舟后从东
极港(东福山)开洋的答案也是符合情理之中的。
  徐福东渡东福山开洋地的推论,不但有史志记载相对应,还有不
少关于徐福东渡的民间传说可以佐证。由舟山市文联主办的《海中洲
·东极专号》中,《东福山与徐福东渡》的作者对徐福在东福山岛上
活动情况作了细致描述,这与当地传说与宝庆《四明志》、大德《昌
国州图志》的记载相吻合。
  从以上的记载看出,徐福到过的东福山岛,必定是一座地处岱山
岛以东的一个较大的海岛,否则怎能容纳拥有“70多艘战(楼)船譹
訛”、“总人数达5200余人”譺訛的庞大的东渡船队。且该岛上还要
具有古志中所记的棋盘石、修竹园、大树等地貌特征。据说,普陀的
福兴山也是因徐福东渡至此而得名的,福兴山又称马秦山,而马秦山
(朱家尖)沙垟上至今还留有一个较大的沙墩,自古相传沙墩里埋藏
着秦始皇的龙袍。所以福兴山寓有“徐市求仙福兴游,始皇入海龙袍
留”之意。
  徐福东渡的成功,徐福永存于日本人民的记忆中。日本有不少风
俗似同吴越,这为徐福从浙江起航说又添了明证。
  
 

相关阅读: